2016-04-01 16:29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深入基层,走转改、接地气、交朋友,才能写美文。”从林芝市委副书记赵树民手中接过旗帜,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刘玉琴这样说。
3月21日—24日,来自中央和全国各地30多家著名报刊的60多名编辑、记者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丁振海的带领下,来到尼洋河畔、雅鲁藏布江之滨、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林芝市,参加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主办、西藏日报社和林芝市委宣传部承办的“美丽西藏——中国文化记者寻访最美春天林芝行”活动。
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辑吴冰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说,“这既是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首次在西藏举办活动,也是西藏日报社新闻工作者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希望各位编辑、记者在林芝多走走、多看看,深入藏区,深入群众,亲身体验,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全面采访和报道林芝的各项工作和文化风情。”林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英说。
驻足:学习讲话精神,聆听高层声音
3月20日下午,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的理事们在抵达林芝、稍事休息后不久,就马上召开常务理事会,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会上,刘玉琴详细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刘玉琴深有感触地说,优秀的新闻作品无不来源于生活,没有深入生活,不接地气,就写不出有温度、有热度、有深度的文章,只有深入基层,贴着地皮行走,才能写出带着露珠、沾着泥土、冒着热气的好作品。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的各位常务理事分别结合本单位实际,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作了发言。
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基本工作遵循、队伍建设的要求,深刻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理论,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整个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初小玲在总结学习会时说,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一项长期、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记责任、锐意创新,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扩大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新闻界前辈穆青曾经这样说过,“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篇章。”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开展,中国报纸副刊协会的各位记者、编辑开始了火热的新春走基层活动。
奔忙:在桃花节嗅闻泥土的气息
阳春三月,林芝的春天已全面苏醒,柳树已经轻轻地吐出嫩芽,嘎拉村的桃花犹如一副绝美的油画肆无忌惮地铺在尼洋河畔,吸引着游人驻足。
一走进嘎拉村,采风团的编辑、记者们脸上的喜悦、激动之情就溢于言表,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把美景定格在方寸之间。
“走了不少地方,也看了全国各地的桃花,但林芝的桃花让我感到非常惊奇,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竟然有这样既神奇又神秘的桃花源,不但有桃花,有热情好客的各族群众,更重要的是,林芝市巴宜区通过桃花办旅游,引导群众吃桃花饭,发桃花财,并让群众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丁振海会长说。
采风团的记者、编辑时而爬上田埂拍摄桃花美景,时而在桃花丛中采访当地群众致富思路,时而围着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了解党的惠民政策,一派火热的走基层场面。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杨慧珍说:“这是我第一次进藏,这是我想象中的那个西藏,但却比想象中更美,这里的桃花更加惊艳,更加有味,更加淡雅,各种桃花树千姿百态,无拘无束地长在尼洋河畔。作为文化记者走基层活动的一份子,我将把林芝的桃花节介绍给更多的人,为林芝的旅游业、为群众通过旅游致富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这样的美景根本无法想象,林芝的美早就听说过,但是当真真切切站在这里,才发现之前透过图片看到的美不及亲眼看到的万分之一。”羊城晚报副刊部主任陈桥生感叹到,“生活在内地的人,年年也有看不完的花,樱花、梅花等等,但都不如这里的美,我们家乡也是有桃花的,但都是长在平原,到桃花盛开的时候,桃花林一望无际,但是林芝的桃花却长在山上,漫山遍野,更有一种苍劲美,江南的桃花与之相比就显得有些柔媚了。”
桃花节已经成为林芝旅游乃至西藏旅游的一张闪耀名片,在全国也享有盛誉,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行走:到基层感受富民惠民
寻访藏东南文化的源头、倾听柏树王和巴松错的民间传说,进入藏族群众的家中感受普通人的生活……短短五天时间,采风团一行先后来到尼洋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柏树王景区,巴松错、大峡谷以及米林县派镇索松村等地采风、采访,一路走来,他们被林芝的美景感染着,被藏族群众幸福美满的生活感动着,被各地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吸引着……
初小玲告诉记者,1994年自己曾跟随科考队来到西藏,1997年跟日本的一个考察团再次来到西藏,今年是第三次进藏,对林芝感受最深的是一个变化和一个不变,变化最大的是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来林芝时一栋楼房都没有,全部是平房,而现在,现代化的大楼拔地而起,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在农牧区,群众住着舒适的藏式小别墅,脸上不时地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不变的是林芝市原生态的环境,二十多年来无论是森林还是植被,都没有多少变化,依然保护的非常完好,非常感谢林芝市为国家保留如此完整的生态环境。
米林县派镇索松村,被誉为可以躺着看南迦巴瓦峰的地方,采风团一行来到村民吉美家中采访,喝酥油茶、吃风干肉,部分女记者在热情的女主人米玛的邀请下穿上藏装,切实过了一把瘾。
“家里几口人?现在生活怎么样?旅游收入有多少?”采风团成员抢着跟吉美采访。当得知他们每年通过发展旅游,年收入可达到30多万元,西藏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李勤说,“从聊天中能感受到他们一家过得非常幸福,通过吉美家庭这个缩影,可以看出林芝在全区率先奔小康的步伐走得很快、很稳。”
对于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秘书长、云南日报驻京记者站站长杜京来说,这一路的感悟特别多,一路上她都带着本子和笔,与当地孩子、老人、导游、餐馆老板聊天,了解当地经济变化、富民惠民政策,深入挖掘民风民俗。
“我没有想到自己能来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早就听说林芝是西藏的江南,但是高原的江南到底什么样子的呢?我一直在脑海里想象。西藏我来过三次,感觉都是光秃秃的,但是林芝还是第一次来,你看这里,眼前是那么美丽的雪山,这里的村民又是那么热情淳朴,我的整颗心一直是激动的,眼睛不断在看,笔在不断记录,心在感受,真得舍不得离开了。”说到这里,女主人米玛又献上清润甜口的青稞酒,杜京在品尝美酒的时候被这份热情打动了。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短短的五天过去了,采风团成员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有机会一定再来西藏,再来林芝采风。(记者 吴冰 李勤 麦正伟 刘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