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扶贫攻坚 情洒山村群众——罗布顿珠深入芒康县木许乡调研纪实

2016-03-15 17:47 来源:今日昌都新闻 点击:0

心系扶贫攻坚 情洒山村群众
 
——罗布顿珠深入芒康县木许乡调研纪实
 
本报记者彭虹
 
 
罗布顿珠骑马深入到芒康县最偏远的木许乡阿东村底瓦组进行扶贫调研
 
罗布顿珠与木许乡阿东村底瓦组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
 
     这是一次执政理念的升华,这是一次践行“三严三实”的生动实践——决战扶贫攻坚战:让农牧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让农牧民群众幸福指数高起来。
 要与全国、全区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市最大的难题在农牧区,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贫困偏远山区。扶贫开发形势怎么看?工作怎么干?保障怎么办?带着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3月12日,区党委常委、昌都市委书记罗布顿珠骑马深入到芒康县木许乡阿东村底瓦组进行扶贫调研。
    木许乡阿东村底瓦组是芒康县最偏远的村落,与云南迪庆接壤,修建在半山腰,不通公路,居住在这里的5户36名群众长期以来通过陡峭、狭窄的骡马驿道与外界联系,交通不便长期困扰当地发展。
     “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是党中央给西藏扶贫工作提出的要求。罗布顿珠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一道小康的战略全局,带着以敢于担当、以勇于负责的政治情怀,亲民为民和谋求昌都各族人民更加幸福的深厚感情骑马向底瓦村进发。
 一路上没有人烟,只有陡峭崎岖的山路无尽延伸,和马铃声在山谷中的回荡。上山的途中,罗布顿珠一边骑着马,一边向身边的年轻人传授骑马的技巧,一边关心着随行人员的安全。当行进到最为陡峭的路段时,就只能牵着马步行。累了,就席地而坐休息片刻。当不小心踏进山间的溪流时,就脱下鞋和袜子,把袜子拧干后再穿上继续前行。由于山路十分崎岖陡峭,从山脚到底瓦村5公里多的路程,足足行进了2个多小时。
     当得知区党委常委、昌都的市委书记要来村里调研,1982年从河南入赘落户到该村的吉生组长就带领穿着节日盛装的村民早早在村口迎接书记的到来。
    走进村庄,罗布顿珠不顾路途的劳累,与村里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起来,详细了解村里情况和对扶贫工作的想法。在组长吉生的家里,罗布顿珠与他详细交谈,了解他对该村的扶贫工作的想法和建议。
    罗布顿珠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底瓦组,交通不便,土地资源匮乏,实施产业发展难度较大,很难解决这里贫困落后的局面。另一方面,实施交通基础建设,打通公路的成本较高,很难取得应有的成效。各级组织要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要转变安土重迁思想,主动投身扶贫搬迁实现脱贫,要帮助群众掌握技能,寻找门路,确保搬得出、稳得住、留得下、能致富,实现贫困群众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罗布顿珠语重心长地说,扶贫工作是党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共同责任,要想根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就要动员和凝聚一切力量广泛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就要发扬人民群众“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扶贫工作,主要是经济扶贫和思想扶贫两大块,要实现核心的精神脱贫,一定要解放思想,找到内生动力,发展产业,使农村经济企业化、市场化、规模化,以技术高、效益高、质量高、成本低的产业,打破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实现农村经济革命的新飞跃;扶贫必扶智,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让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其它地方的孩子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通过教育走出大山,通过教育实现脱贫致富。
    调研中,罗布顿珠还深入到该村温泉泉眼点,实地查看了温泉的温度、流量等情况,对下一步温泉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常言道,上山难,下山更难。夕阳西下,罗布顿珠带着村民一份份扶贫攻坚工作的建议,怀揣着对这里农牧民群众的一腔深情和挚爱,一路步行,一路风尘,一路思考,结束了对底瓦村的调研。
    调研中,罗布顿珠还深入到木许乡,亲切看望慰问干部职工,详细了解基层干部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情况。他希望广大基层干部要沉下心,俯下身,心贴心,实打实的为农牧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把工作切实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真正成为农牧民群众的主心骨和精神支柱,为与全国全区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基础;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果。各级党委、政府要学会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发挥好基层干部的特长、专长,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能更好地施展才能,为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乡党委、政府要关心干部的生活,支持干部的工作,重视干部的成长,不断增强班子之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为乡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副市长泽仁俊美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