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强基办先进典型材料
八宿县林卡乡尼巴村工作队总结
驻村“五进式”工作经验
强基惠民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需要时间,需要用心,更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干出一点成效的一项艰巨的工作。
就强基惠民驻村工作,驻村工作队首先是统一观念,达成共同认识,这个共识就是:
要做好强基惠民工作,首先要做好惠民帮扶,帮扶不是‘偷工减料’的简化到送点米、送点面、送点油了事。而是要帮助村民精准地找到“造血机制,也就是找准可持续性强的发展项目”;换句话说就是把“输血式”惠民措施改变为“造血式”惠民项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长久的惠及到民生;只要民生这一根本性问题得以良好改善,百姓才会安居乐业,基层建设才会稳固加强。在强基惠民驻村工作中,驻八宿县林卡乡尼巴村工作队(自治区文联派驻)总结驻村经验,梳理了
“五进式”工作方法:
一进式,转换驻村工作前的职务(职业)身份,摆正位置。放下单位曾经的身份(如作家、学者、干部的身段与心态),以村民的兄弟姐妹,甚至是村里老人们的儿女姿态走近村民家中,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与愿望,一起与村民共同寻找脱贫解困方略、探求发展方向。为村民分忧,为村民着想是最有力的抓手。只有心中有村民,村民才会视工作队为亲人,只有在村民心目中是亲人,村民才会事事与你共商,时时心往一处。这一做法一定激活民智民慧,会起到良好鼓励作用,有利于增强村民自信,引导村民建立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让驻村工作队尽早融入村民生活,走进群众,贴进群众,成为广大群众的一份子。
二进式,脱下西装,换上便装,放下身段。便装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走入田间与农民一同劳动,一边拉家常一边帮助干农活。这样做,有利于进一步实地了解民众呼声,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了解群众疾苦,疏导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同时这样做,不仅能掌握村情民意,甚至连村里的耕作技术、作物品种优劣、庄稼长势和粮食收成、劳动强度等“小事”也能“如数家珍”。
三进式,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理清思路。一是做好民情调研全面掌握村情。要把走访工作做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想方设法掌握村民受教育现状、全村人口结构、经济来源、生活水平、 居住条件、环境卫生状况等。突出掌握村民普遍思想活跃程度,了解村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诉求,明确全村农牧业发展实际,正视工作中的困难和短板,对村社自然、地理条件深入观察与分析,摸清水资源情况、耕地地力瘠薄与肥沃状况、日照长短、作物生长状况等。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认清交通条件、村社道路、公共设施、文化活动场所,村民集体意识观念等问题,突显发展的针对性、方向性,拿出“中、长”期发展规划,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四进式,看在眼里、放在心上、重在行上。时刻要把眼睛放在村民身上,就能看到村民的难处与急需。看到了一定要放在心上,时刻不要忘记或者忽视村民的困难与急需。只看在眼里放在心 上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一定要行动起来,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有帮村民解困脱难,更为深入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如去年工作队刚到尼巴村不久,发现村里许多干着重体力农活的妇女被各种疾病病痛所困扰,但因尼巴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之经济条件差等因素,无法得到及时就医治疗,一送医院去(县城)就医,也很不现实,为此,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及时联系昌都市卫生局、八宿县医院一边向社会募集药品(非处方类),一边着手“建造”村卫生室(药房)并在深入调研、走访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了导致疾病产生的根源——人畜混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不仅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拉近了驻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五进式,变输血为“造血”,培养致富能人。驻村工作再长也长不过常驻村民,此外驻村工作队不能永远包揽一切。由此,只有努力扶持起村里的能人、青年人成为村里发展的带头人,强基惠 民驻村工作的成效才能得以稳固与壮大。
激励、扶持村里能人、青年人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学习各类技能,创业、创新才能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在内地许多发展起来的村社、村寨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例如,西藏昌都市卡若区民族工艺之乡(嘎玛乡)铜塑佛像、嘎玛嘎赤唐卡绘画,江达县波罗乡木雕村都形成了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当地村民经济发展主业并且带动众多村民从事此项工作,由此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提高。
显而易见,驻村工作一定要把“扶持”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尤为重要,在去年,该工作队把村里3名喜欢绘画的青年送往拉萨学习唐卡绘画,并给予了每人每月600元的生活资助;今年,又向县民族服装厂输送了3名缝纫技术学员。对尼巴村大学生开展了“一对一”资助(每月生活费与学习费用1800元)。这些都为将来全村发展储备了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