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4 17:50 来源:新华社 点击:0
热地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2015年8月14日)。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热地在藏北那曲与老干部在一起(2011年8月10日)。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新华社拉萨9月4日电题:热地和他热爱的大地——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
77岁的热地,是西藏几十年沧桑巨变的历史见证人。
热地,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农奴出身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从西藏农奴到国家领导人,他是西藏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他的身上浓缩了西藏各族人民命运的变迁,折射出新旧西藏的沧海桑田。
他曾经说,自己和家乡西藏是水和土的关系,离不开,因为这里的土地养育了他,这里的人民养育了他。
他对西藏的满腔热忱,犹如雅鲁藏布江一样奔腾不息。
8月24、25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热地说:他挚爱的家乡,西藏,明天会更好。
岁月,让老人坚韧、威严的外表下,透出和蔼与平实的性情。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试图走进这位老人的传奇人生。
西藏命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转折和巨变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7月21日,在中央的特殊关心和专门安排下,热地一家乘专机由北京送抵青海格尔木,然后从格尔木坐火车到拉萨。
“这是一个美好回忆,我无比的自豪、激动和由衷的高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热地深情回忆起第一次乘坐青藏铁路火车时的感受。
1959年,年轻的热地离开家乡去北京学习,从家乡出发,要步行、骑马,坐汽车,然后是火车,费尽周折,才到北京。后来,母亲从家乡托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道路遥远、邮路不畅,过了半年,热地在北京才收到。
热地笑着说:“而现在大不一样了,只需要一个电话就能和远在家乡的亲人通上话。这件事对于内地人来说大概很普通,但对于亲历西藏新旧对比的人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没有人比生活在西藏这片大地上的人民,更清楚西藏命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转折和恢宏巨变。
热地说:“回顾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成立自治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我们党的治藏方略是完全正确的,符合西藏实际,充分体现了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是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光辉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已经先后召开了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这六次会议热地都参加了。
他回顾,每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都确定了鲜明的主题、解决了西藏稳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历代中央领导,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既考虑了全国政策的统一性、西藏的特殊性,又总结继承西藏工作的历史经验,把握了时代的新特点,为西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完全符合实际、充分体现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特殊优惠政策措施,增强了西藏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了西藏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推动了西藏反分裂斗争深入开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实践证明,西藏工作座谈会已成为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治边稳藏的重要抓手,成为西藏各族人民企盼的一件大事、喜事。”
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立足于新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国内形势,着眼于“两个一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提出了西藏要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俞正声主席指出的“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把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8月24、25日中央召开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参加了会议的热地深有感触地说:“这次会议,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国际、国内新的形势特点,结合西藏和四省藏区实际情况,以‘四个全面’为统领,以确保西藏和四省藏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持续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目标,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在推动西藏和四省藏区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对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的巨大推动,是对西藏和四省藏区各族人民的巨大鼓舞,是西藏和四省藏区改革、发展、稳定历史进程中的新的里程碑。”
西藏漫长的岁月,似乎是为了历史的突变积蓄能量,正如地下奔腾的岩浆,在新时代找到了突破口,最终喷薄而出。
路,是西藏巨变的一个缩影。热地喜欢一首关于青藏铁路的歌中唱的:“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青藏铁路正好穿过他家乡的藏北草原。回忆起旧西藏的路况,他说:“1951年12月,十世班禅大师第一次进藏。从青海西宁出发,沿青藏线经香日德、那曲、拉萨,最终到达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前后共行程2000多公里,历时5个多月。队伍出发时,雇了3000多峰骆驼和7000多头牦牛,但路途艰险,到达时光骆驼就死了近三分之二,牦牛也死了不少。”
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更谈不上航空和铁路运输,现代交通完全是一片空白。严重影响了西藏同外界的交往,制约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阻碍了西藏社会的进步。
热地亲眼看到,新中国成立后,西藏陆续修通了公路和机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想修通进藏铁路。但因技术难题无法克服等而被迫中止。外国专家曾断言:青藏铁路在100年内不可能建成。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综合实力加强,修建进藏铁路的时机已成熟。青藏铁路于2001年开工,仅用5年时间就全线建成,克服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穿越了海拔5072米唐古拉山口和500多公里的冻土区,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热地说:“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最宏伟的工程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在地球之巅上树立起的一座历史丰碑!”
青藏铁路的通车,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了西藏社会的全面进步。到2015年7月1日,青藏铁路已开通9周年。9年来,青藏铁路累计运送货物40483万吨,累计运送旅客9100多万人次;仅2014年,西藏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多亿元,这其中青藏铁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热地说:“西藏各族人民把这条铁路叫作通向富裕、幸福生活的天路。”
热地的老家,藏北比如县,当年,全县没有一条公路,交通运输全靠人背马驼。现在比如公路四通八达,全县百姓拥有小汽车、货车、等各类交通工具将近2万辆。“比如县五、六十年的发展进步,就是整个社会主义新西藏发展进步历程的一个缩影。”
西藏传奇:从农奴到共和国领导人
热地身上有三处伤痕,那是历史的烙印。
第一道伤痕,是右脚的小脚趾,小时候做农奴放牧时冻坏的,到现在还是变形的;第二道伤痕在腿上,是少年时代乞讨时被牧主家的狗咬伤的。
谁能想到,一个曾经在生死边缘挣扎呼号的农奴,能够成为国家领导人?
1938年8月,热地出生于西藏那曲比如县一个贫苦牧民家庭,出生之后就没见过父亲,从小跟随母亲,居无定所,乞讨为生。他给部落头人、牧主、活佛当过佣人,在寺庙里当过“小扎巴”……
农奴命如草芥。热地记得,在头人家,要给头人的孩子当“马”,嘴里塞上绳子,抓着头发,打鞭子,让他爬,嘴巴经常被勒得鲜血淋漓。
让他刻骨铭心的是童年与少年时代的饥饿。有一年春天青黄不接,母亲为了几个孩子,四处要饭,没有要到,孩子哭着要吃的,母亲流着泪说:“现在什么吃的都没有,我不能割身上的肉给你们吃啊!”热地的一个弟弟,活活饿死在母亲怀里……
“旧西藏实行的是延续了几百年的封建农奴制度。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最野蛮、最残酷的社会制度,比欧洲中世纪的农奴制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热地感慨,“时间已证明一切,分裂势力还想把西藏带回到以前,怎么可能?谁会答应?”
1959年,热地21岁,这是他,还有无数藏族同胞,命运的拐点。
这一年,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百万农奴得到彻底的解放。当时,为了培养藏族干部,解放军和工作组动员藏族同胞到内地学习,热地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员,来到北京中央政法干校学习,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年轻的热地,学会了说汉语,写汉字,他至今还记得初学汉字时,对“毛”“共”“解”三个汉字记得最清楚--毛主席、共产党、解放军。
在那里,热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命不好,是因为剥削、压迫造成的,并不是命运的安排。
从那时起,在热地的心中,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让藏族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成为根植心中的梦想。
完成学业后,热地回到家乡那曲地区公安处成为一名侦察员。在一次追歼叛乱匪首的任务中,热地与死神擦肩而过。“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大雪风飞,当天我正在乡里搞社会主义教育试点,要吃晚饭时接到报案:一个参加过1959年西藏叛乱、后来投降被安置在这里的匪首杀人盗枪并畏罪逃跑。于是,我和安多县农牧科伊科长主动请示,带领一班人马乘安多养护段的翻斗车,一直追到了没有路的地方,然后又骑马追赶了七天七夜,一直追到了藏北‘无人区’。”热地回忆。
他清楚地记得,因为大雪遮盖了逃犯的足迹,侦察工作异常艰难。在七天七夜里,大家没有食物和休息,又连续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里过夜,当时他的胃里已经大量出血,体力严重不支,但依旧坚持追踪到匪首的那一刻。
“我们追到一个湖边,远远看到了一些影影绰绰的黑影,我骑的那匹白马脚力好,冲在最前面。眼看就要追上了,这时匪徒突然开枪了。这是第一次经历真枪实弹的战斗。开始响第一枪有点紧张,后来就习惯了。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枪战,终于在天黑时抓住了部分匪徒,而匪首却逃脱了。我没有放弃,忍着剧烈的胃痛,又一直追到了山顶,最终将拒不投降的匪首击毙。”热地说。后来,在公安部的通报表扬中,称他为“对敌斗争的尖兵”。
1975年,热地从那曲地委书记调任为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在自治区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近30年,先后协助过六任自治区一把手。西藏的许多建设成就和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浸透了他的心血。
2003年3月,热地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一个西藏农奴,在时代巨变与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了当代传奇。
热地身上的第三道伤痕,是1988年留下的。
1988年3月5日,拉萨发生大规模骚乱事件,在分裂分子的煽动下,打、砸、抢、烧、杀,一片混乱。当时热地和中央工作组被围困在大昭寺三层楼上,遭到围攻,情况紧急。当时,武警用消防车搭梯子把被困人员通过大昭寺三层楼的窗户,用部队的背包带一个一个往外解救。热地在拉着背包带下滑时,双手被剌得鲜血淋漓,突然背包带断了,他从空中重重地摔在石板地上,当时话都说不出来。到现在他的腰还经常疼,手上也留下了伤疤。
热地经历过多次西藏骚乱事件,他说:“50多年来,达赖一直没有放弃过‘西藏独立’的主张。在西方敌对势力支持和纵容下,达赖分裂主义集团公然在西藏掀起了大规模骚乱。而外国反华势力给他披上‘和平’的外衣,充其量他只是个‘演员’和‘工具’。西藏各族人民对达赖的这一套认识是清醒的。实践证明,我们同达赖集团的斗争是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对达赖这个人,我们也决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和幻想。”
西藏纽带:汉藏一家亲,浓情一生缘
热地第一次跟中国共产党接触,是在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
“那时我十多岁,给头人家当佣人,当时有的部落头人说:‘红汉人’(解放军)很坏、不能接触,但解放军对穷人很好,我感到了从没有过的温暖……”
朱恕知,是热地1959年在北京中央政法干校读书时的一位汉语老师。刚开始学汉语,热地发音不准,朱老师有时把手指放在热地的口腔,告诉他舌头应该怎么卷,嘴巴应该张多大……
后来,热地和朱老师一别数十年,但他一直惦记着这位启蒙老师。在自治区工作的日子里,热地多次打听朱老师的去向。后来,终于在上海见到了已经80多岁的朱恕知。
“您还记得我?”朱恕知问。热地紧紧地拉住朱老师的手说:“当然记得,永远忘不了。”朱恕知老师热泪盈眶。
1961年10月,热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认准了一个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只有共产党,才能救西藏人民,才能带领西藏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自从参加工作后,热地就把自己所有的激情,都奉献给了自己挚爱的这片土地。他说:“要正确处理坚持统一和保障自治二者之间的关系。团结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也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与此同时,要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西藏自治区行使自治权。在这一点上,中央给了我们西藏许多特殊优惠政策,确定了全国支援西藏,收到了任何人也无法抹杀的重大成效,西藏各族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到北京讲西藏话,回西藏讲北京话”,是热地常说的一句话,对此,他解释:“到北京讲西藏话”,就是每次到北京去,都是实事求是地向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反映西藏的困难和要求,要求必须解决。“回西藏讲北京话”,就是回西藏后大张旗鼓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如何关心西藏人民、如何重视西藏工作,全国人民如何支援西藏建设等等,让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真正体会到中央的关心、全国的支援,体会到以实际行动守卫好、建设好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这1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放心。
今年是内地西藏班开班的第30个年头。为了给西藏培养人才,国家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在北京等地开设专门培养藏族学生的班(校)。内地西藏班的开设,不仅改写了西藏一代人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西藏人才培养的部署与规划。这些班级和学校被喻为西藏孩子的“梦工厂”。
据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统计,30年来,内地西藏班(校)为西藏培养输送中专以上急需人才3.2万余人,近半数为大学毕业生。
30年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到北京接受教育的西藏青年,热地一直关心着西藏内地班(校)的建设和发展。原北京西藏中学校长李士成清楚地记得,北京西藏中学成立20周年时,热地还亲自来到学校看望师生。
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热地一再提到“援藏”二字。
他说:“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伟大力量,展现了西藏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
援藏工作实际上贯穿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成立自治区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涵盖了整个西藏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工作。
热地说,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开始,一批批汉族同志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义无反顾地到西藏这样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创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又不断注入新时代内涵,特别讲忠诚,特别能创新,特别能担当,成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突出的特点。
他回顾,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在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作出了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战略决策。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0年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前不久刚刚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范围、拓宽领域,全面深化了对口支援西藏工作。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热地印象尤深的是,20多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各有关省市和中央大型国有企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对支援西藏二话不说、不讲价钱、不提条件、不打折扣,全力支援,成效特别显著。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藏族干部跟汉族干部相互信任、支持、关心、帮助,确实是“藏汉亲兄弟,亲如一家人”,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西藏的繁荣稳定做贡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藏工作的汉族同志对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的传、帮、带,锻炼了大批藏族干部、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在一代代汉族老大哥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对此,我们这些在位的、不在位的民族干部,永远不能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
西藏未来: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2003年夏天,在即将离开西藏前往北京赴任时,热地流泪了,他说,生活在这1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各族父老乡亲永远会是他的情之所系,心之所向。
虽然远离家乡,但热地对家乡西藏的关心更加密切。在他北京的办公室里,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西藏日报》。热地笑着说:“在北京时,西藏每天的新闻都不会漏掉。这比我在西藏时的频率还高。”
2008年3月,热地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位置上卸任,但他依然关心西藏,关心那片土地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拉萨到日喀则铁路通车、珠海开办第一个西藏班,热地都亲自前往调研、慰问。
今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后,热地时刻关注着西藏的受灾情况和抗震救灾进展,牵挂着灾区各族群众。5月8日,还专门致信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表示慰问和哀悼。
“此次地震重灾区都是边境县,我过去曾经去过多次。那一带高寒缺氧、山高谷深、地质复杂,开展救援工作十分艰难。在灾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抗震救灾工作能取得如此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英明领导和坚强有力指导的结果,是以陈全国同志为班长的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多方支援、众志成城的结果。”热地说。
热地回忆了旧西藏地震后受灾群众无人过问、反遭盘剥的悲惨景象,感慨地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西藏各族人民才会有信心、有勇气、有底气、有能力战胜任何灾害,重建美好家园。”
年近耄耋,热地每年依旧往返于北京和西藏之间。提到西藏的变化,老人的眼中充满喜悦。
热地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当前的西藏,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我从自己亲身经历中总结了五句话:这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是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热地感慨万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伟大跨越,各族人民翻身解放,西藏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西藏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确实可以说是,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
他说,我坚信在党中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一定能够不断开创西藏稳定发展工作的新局面。(新华社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