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好服务群众的每一件小事
——记贡觉县莫洛镇林通村驻村干部谭川
本报记者郝鹏举 谭泓 通讯员熊海啸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我也会竭尽全力去办。”接受采访时谭川坚定地说道。
2013年10月,刚从部队转业到贡觉县组织部工作不到一年的谭川被选派到莫洛镇林通村担任村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副队长。
驻村一年多来,他把这里的群众当亲人,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用心做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无论是群众的用水用电、家长里短,还是全村的水渠维修、环境卫生整治,都是他的工作范围;东家水龙头坏了、西家的线路老化需要维修了,他都第一时间帮助维修,自己解决不了的,联系相关技术人员前来解决。
村委会里,你能看到他整理材料、登记信息的身影;青稞地里,你能看到他拉种子、扛化肥、开拖拉机的身影;村前村后,你能看到他带领群众维修水渠、公路,打扫卫生的身影。全村时时、处处、事事都有他的身影,书写着一名共产党人勤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作为一个刚刚工作不到1年的退伍兵,面对着怎么做好群众工作、怎么取得群众信任、怎么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等问题,谭川首先从学习和调研入手,他白天入户调研熟悉情况,晚上读书看报提升素质。
就这样,他一边调研,一边学习。不到一个月,他的足迹就踏遍全村,对每家每户情况了如指掌,各项理论知识也增长不少。
谭川深知,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每到综治宣传月、普法宣传日等节点,他都积极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向全村群众宣传各项基本的法律法规,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依法办事。工作之余,他就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向村里群众讲解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拥护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同时,他还积极完善村委会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村子三年发展规划。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发展好党员队伍、选好领头雁,是一个村子保持稳定、发展、和谐、活力的源泉所在。谭川非常注重从年轻群众和妇女群众中发展党员,经过仔细了解、慎重选择,他从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4名,从女青年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名。他严格执行党的“三会一课”制度,结合农牧民群众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利用集中学习和一对一宣讲等方式相结合,保证全村每个党员每个月至少参加一次学习。同时,创造性的开展“一帮三,三监一”活动,有效的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党员干部共同参与各项村务管理,构建了一支信仰坚定、功能健全、务实高效的党员、“两委”干部服务队伍。2014年底,林通村党支部顺利通过市委组织部考核,被评为县级“标杆工程”示范点。
林通村有35座温室大棚,但大部分村民将大棚承包出去,每年只赚取少部分承包费。为了切实提高群众收入,谭川积极做群众工作,鼓励村里的群众自己种植,他去县里协调相关技术人员来指导。在他的引导下,村民嘎嘎和玉珍松姆,主动承包了村里3座大棚,还将家里的5亩地全部种上了蔬菜,一年下来,挣了20多万元。
村里的砖厂由于经营不善,长期处于瘫痪状态,为了有效利用起资源,谭川与村两委商议后,将村里的砖厂承包出去,还四处奔波聘请技术人员前来专业指导,现在砖厂每年能为林通村创收近30万元。
去年底,村里的砖厂停工,老板准备回家过年,可村民的7万多元运输费也没结算就找不到人了,这下急坏了全村的运输户,大家都需要钱过年,得知情况后,谭川马上带领村民前往县城寻找,四处打听、多方联系,最终找到了砖厂老板,老板坚称现在没现金,过完年才给群众结账,春节即将临近,群众都等着工钱购置年货,谭川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了老板及时把钱追回,交到了群众手中。
一次,村民江拥巴登来到村委会找到谭川,说自己跑运输的票据不小心洗坏了,上面连字迹都看不到了,工地老板不给他兑换现金,谭川立即和他一起去工地找到杨老板,最终在他的担保下,江拥巴登拿回3000多元的工钱。
自驻村以来,在他的帮助下,村里共协调处理矛盾纠纷10余起,其中涉及资金纠纷4起,及时有效地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共为农牧民群众追回资金10万余元。
谭川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去做好每项工作。去年4月初,县农牧局通知各村要尽快将化肥运回村委会,当时村里的劳动力都不在,谭川就和村民曲嘎2人在县城装运化肥,一大早没吃早饭就开始干活,一直搬运到中午1点多,才装完,回到村委会吃了碗泡面,又开始卸载,整整忙碌了一天,但他从不在群众面前抱怨,从不言苦,从不说累。
一年多来,谭川为林通村的发展稳定、群众的致富增收,不断挥洒这青春与汗水,他用自己的言行不断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不管多么不乐意,也要把手头上的事情认真做好,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历练。”在采访结束时谭川郑重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