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
本报记者报道 昌都市按照“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跨越发展、长治久安为主题,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强工兴市、东西发展,创建基地、夯实三基”构建富裕和谐文明昌都发展战略,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20%,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发展条件有新改善。加快推进国省道、乡村及寺庙公路建设,全市现有公路总里程1.39万公里,其中近3年新增4048公里;实施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开通昌都—重庆航线,每周航班从2010年的7班增加到21班,机场安全飞行正常率连续6年递增。总投资66.3亿元的川藏联网工程竣工投运,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14.4万千瓦,主电网人口覆盖率达47%;启动境内23条河流流域综合规划工作,实施农村安全饮水点工程3865个、城乡防洪堤76处,完成中小河流治理49项、山洪灾害治理11项;建成农田灌溉水渠3270条、水塘678座,全市农田保灌面积提高到29.7万亩。
发展支撑不断强化,产业建设实现新突破。规划建设“三江”干支流电站49座,总装机3585万千瓦,在建大中型水电站4座;玉龙铜矿二期工程全面启动,铅锌矿、铁矿、菱镁矿整合开发有序推进,昌都新型干法水泥厂、“卡诺圣”天然饮用水顺利投产;建设“八大种植养殖基地”,突出抓好八宿荞麦、芒康葡萄、洛隆糌粑、丁青虫草、类乌齐牦牛肉、昌都蔬菜基地等特色农牧产业开发建设,累计完成建设资金7.53亿元。 着力打造三江流域、茶马古道、康巴文化、红色旅游四大旅游品牌,“三江”精品旅游区前期工作顺利启动,完成卡若遗址、若巴温泉、吉塘旅游示范区、318景观大道、芒康古盐田、然乌湖·来古冰川规划编制。
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城乡面貌有新变化。2010年以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3.5亿元,年均增长24.2%。自治区昌都工作会议确定“十二五”时期投资445亿元实施151个项目支持昌都发展。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新区为支撑、以环周三线为联结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完成卡若区解放广场、茶马大道、胜利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卡若区老城区改造项目,实现零上访、零事故,1000多户拆迁户陆续搬进新房。编制完成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和60个重点乡镇规划编制,县城及重点乡镇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工程进展顺利,城镇化率达21%。全面启动28个乡(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57个集中安置点2520户民房重建工作,完成16030户民房维修加固工作,3770户受灾群众喜迁新居。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进经济、投资、财税、行政审批、农牧区、国有企业等10余个重点领域改革,支持鼓励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交通、水利、旅游等行业性投资公司正在加快组建,“营改增”工作全面实施,草场承包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持续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招商引资卓有成效。金融业规模不断壮大,存贷款余额显著增长,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切实强化援藏工作,2010年以来,累计落实援藏资金13.28亿元,建设项目237个,有力助推昌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经济组织达13614户,注册资金45.93亿元,吸纳就业5万余人,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7个,到位16.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