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时政>

昌都市积极推进农牧区就业改革工作

2015-05-07 11:31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本报讯 为全面推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牧区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农牧民收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牧区经济更有效率、更有活力、更可持续发展。昌都市结合实际,深入研究部署,全面推进2015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改革工作。
    建立转移就业体系,统筹城乡发展机制。一是健全转移就业工作机制。为加强对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及时成立了市、县(区)、乡(镇)三级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任成员的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农牧民转移就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设立了市、县(区)、乡(镇)三级农牧民转移就业办公室,具体负责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并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主抓此项工作,在乡(镇)配备2-3名工作人员,负责转移就业工作日常办公。
    建立健全农牧民转移就业相关工作流程,制定了相关就业服务制度,确保岗位开发、信息发布、就业培训、转移就业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市、县(区)人社部门开通农牧民服务窗口,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农牧民劳动力信息库,进一步掌握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相关情况。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加大对乡镇级投入力度,保证正常的办公条件,并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补助。二是提高转移就业服务质量。建立与当地用人单位的联系机制,进一步掌握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情况;建立与区外省市就业主管部门的联系机制,加强沟通,掌握用工情况;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岗位发布平台;建立手机短信群发系统;建立电视、网络发布信息平台;建立职业介绍,个别推荐就业制度,以招聘会、洽谈会的形式集中促进就业和开展政府组织的集中转移就业。三是建立典型带动和重点扶持制度。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坚持以点带面,发挥典型带动效应,选定乡(镇)、行政村和个人为重点树立转移就业典型。支持扶持劳务组织,加大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从项目、资金和人员培训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创建各类形式的劳务组织。建立创业扶持机制,建立面向全民的创业扶持制度,制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在小额贷款,创业奖励方面提供支持。
    强化技能培训工作。一是强化军旅式技能培训。以实现转移就业为目标,加强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的培训力度。采取军旅式培训方式,在提高就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转变农牧民存在的市场意识差,组织纪律不强,观念落后的现象。二是抓好实用技术培训。以农牧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为目标,对目前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三是做好引导性培训。以准备外出就业农牧民为重点,开展以政策法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基本权益保护、文明礼仪、城市生活常识、求职技巧等内容的引导性培训,提高转移就业的稳定性。四是开展创业培训。以有创业条件和愿望的农牧民为重点,开展创业就业、专业知识和创业技巧办法等为内容的创业培训,帮助实现成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