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2 09:3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图为次顿(右)与措木及日景区员工查看景区恢复种植的树苗。记者 张琪 摄
林场、火柴厂、造纸厂、印刷厂、车队、中学……1986年林芝地区成立之前,拥有当时西藏“众多”企业的更章镇远比八一镇要繁荣得多,因此,更章过去也可以算得上西藏现代工业的摇篮。
来到更章,我们试图探访一下这些当年为西藏建设作出贡献的老企业,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些企业破产的破产、被兼并的被兼并,早已不复存在,只有当年的更章林场与其他林场合并成立了西藏林升森工有限公司(简称林升公司),公司设在八一镇。
后来四处查找资料才知道:上世纪50年代,随着西藏的解放,大批援藏干部和工人千里迢迢来到更章,开始修建造纸厂、火柴厂等跟林业有关的轻工业企业。1966年,西藏火柴厂正式投产,红火了近20年。在那个时代,火柴厂全盛时期的年产量约2万件,每件1000盒,这些火柴大部分销往内地,还有一部分出口到印度和尼泊尔。当时的火柴有点类似现在高级宾馆里面的大盒火柴,拥有粗壮好看的火柴梗,比内地的很多火柴质量要好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林芝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前是火柴厂邻居、合作伙伴的造纸厂后来也被火柴厂合并,成了火柴厂的造纸车间。1985年以前,火柴厂是先接到上级指定的任务再开始生产,然后供货给各地供销社,1985年以后,这个顺序就完全调了个头,必须自己找销路,才能开始生产,然后供货。在这样的情况下,火柴厂的经营状况一路下滑,虽然也寻找过各种出路,比如男职工到山南挖矿,改生产一次性卫生筷,但依然无法改变火柴厂的命运,企业在1998年正式停产。
火柴厂的历史令人唏嘘感叹,当年的“更章繁荣”中仅存的老林场现在情况怎么样?
在八一镇,我们见到了原更章林场厂长、现在的西藏林升森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次顿。
老家在日喀则白朗县的次顿1980年从部队退伍后就被分到更章林场当一名月工资72元的伐木工。次顿介绍,更章林场1957年成立,最初叫更章伐木场,前身是青藏公路桥工队。“当年修建川藏公路桥梁都是木头的,需要大量木材,筑路军民就近从路边砍伐木材用于修路。这应该是更章、扎木、岗嘎、鲁朗包括昌都林场诞生的原因,因此这些林场的大门基本都在川藏公路边上,个别在省道边,以方便运输。”后来次顿当了林场会计、林场副厂长和林场厂长,对林场的发展了如指掌。据他推算,林场成立至今大约已生产木材480万立方米,这些木材通过川藏公路,运输到西藏和全国各地,为西藏经济社会建设源源不断提供木材,也支援了内地建设。
随着国家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的加大,特别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启动后,林业战线干部职工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逐步走上转产分流的道路。几经变迁,2009年,由更章林场、岗嘎林场、东久林场、扎木林场、雪巴农场改制重组的西藏林升森工有限公司成立,几年来,公司相继成立了旅游公司、营造林工程公司、实木门厂等下属企业,还参股乳业公司,由最初出售原木的粗放式经营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跨行业多种经营,更章林场一半职工分流从事营造工作,另一半职工从事生态旅游。
2013年,林升公司筹备5年时间、由过去老伐木场开发出的措木及日旅游风景区成立,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营,今年景区已正式对游客开放。景区所在地八一镇唐地村党支部书记普布次仁说:“过去村民没钱了就砍几棵树卖,虽然也知道对环境不好,但实在找不到别的致富门路。景区成立后,村民中一部分参与景区环保车经营,有的开家庭旅馆,有的在景区卖藏鸡蛋、荞麦饼、煮玉米、烤土豆和自己采集的山货,现金收入大大增加,连村集体也能得到景区10%的门票收入,大家都吃上了旅游饭。”
而80年代的林场育林队、现在的营造林工程公司已累计造林成活32万亩,在成功实施朗县、米林县雅江流域防沙治沙工程后,公司对走出林芝地区跃跃欲试,打算进军其他地区的造林业。
乳业公司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下一步林升公司还打算控股……
因川藏公路而生的老更章林场不仅活了下来,还发生了质的飞跃,它的将来,会比措木及日的美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