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壮大

2014-07-21 09:5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1

图为西藏曲登尼玛矿泉水生产线。(资料图片) 记者 格桑吉美 摄

稍微对西藏熟识的人都知晓“雪域”,这一词汇几乎成了高原的别称。著名西藏史籍《贤者喜宴》记载:远古时雪域西藏,上部阿里三围状如池沼,中部卫藏四如形如沟渠,下部多康三岗宛似田畴,这些均淹没于大海之中。

现今,以天然饮用水产业的角度回视,蓦然发现:“雪域”其时是一片“水域”,其实也是水之源。

尽管有着几乎与地质年代同龄的生长历史,但作为商品饮用的雪域之水问世,也不过短短的20多年。

是的,西藏的天然饮用水水龄长、分子团小、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无污染、纯天然,并且与雪域高原这片神奇的净土相伴而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具备各种让市场消费者兴奋的商品属性。

但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成规模的天然饮用水产品要开拓市场并不会一蹴而就。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原特色生物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如何做好天然饮用水资源开发,形成产业大文章?

伴随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号角,面对水产业发展这一重大课题,日前,自治区发出: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把天然饮用水产业作为我区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重要龙头,作为二产抓重点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来重点扶持、培育,着力做大做强,让西藏好水世界共享,让一泉一泉活水成各族农牧民群众致富之源。

现在,我们聚焦自治区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的历程,探究西藏好水如何才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起步——

“好水”与“好商品”的战略谋篇

基于对西藏水资源的科学考察,有科学家提出:中国的水乡在青藏高原。

据自治区国土厅门户网站一份资料显示:西藏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量为4482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地下水资源总量110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亩均水资源占有量、水能源理论蕴藏量四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同时,西藏有数百座雪山,成为巨大的天然水库,冰川面积2.62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冰川总面积的一半,是我国冰川最多的省区。

水资源的五个主要数量值居于全国之首,让人兴奋也难免不让对全国水资源再平衡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充满遐想。早在上个世纪,就有民间水利专家提出“大西线”调水工程,之后2006年出版的畅销书《西藏之水救中国》,一下把“大西线”工程推向一场日渐升温的关于“大西线”工程可行性和利弊大讨论的漩涡。

有人说是狂想,有人认为是福音,这场讨论和设想最终在人们对地理现实的理性认识中归于平淡。

但关于西藏水资源如何科学开发利用的构思和论证一直是热门话题,其中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就是一个重要课题。

2000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提高矿泉水的开发利用水平,形成系列,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这一段专门提出的话,明确地表明自治区对天然饮用水开发的高度重视。

在这一时期,我区天然饮用水产业其实才刚刚兴起,正处于开创起步阶段。

据一份不完全资料显示,1992年10月,拉萨喜马拉雅矿泉水公司成立,1993年6月西藏曲登尼玛矿泉水公司在日喀则地区岗巴县成立,之后又有零星矿泉水企业出现,到世纪之交,呈现出以拉萨为中心,各地市点状分布的天然饮用水开发格局。

瓶装水是饮料界公认的高利润产业。有相关领域专家指出,天然饮用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投入小、产出大、无污染、效益高,一吨水的价格可比一吨成品油的价格。如果投资100亿生产当量的成品油,那生产矿泉水只需投入10亿元。

天然饮用水的巨大市场和西藏饮用水的独特市场竞争优势让各界十分看好,人们当然想做好水产业。但梳理前十年的发展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产业发展现实是,西藏好水并没有成为好的商品,也没有形成好的品牌和好的市场。“想当然”的市场业绩并没有很快出现。

如果以西藏饮用水开发的头十年作为一个阶段来分析会发现:我区饮用水产业一头是开发的热情较旺,一头却是市场占有率、企业业绩一般。北京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王艳华在名为《西藏高端矿泉水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喜马拉雅”矿泉水案例分析》的硕士学位论文中指出,西藏水资源丰富,品质优良,适合走高端路线,但在实际生产运营中,大部分企业却存在企业定位、竞争目标不明确,品牌效应不高,市场宣传不到位,达不到预期市场占有率等问题。

如何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品占领广阔的市场?成为我区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必须突破的重大课题。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积累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似乎有些漫长。

时间一分一秒向前,交通、市场等条件不断成熟,进入新世纪,天然饮用水产业的又一个十年,迎来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