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顺着扎曲河前往卡若区如意乡桑多村,踏进城郊的村口前,你就会被眼前的景象迷住,在这诗情画意般的天地间,群山环抱,依山傍水,有着天然的生态养殖优势。快到普布家门时,一片偌大的养鸡场呈现在面前,鸡场内,一群群鸡悠闲地啄食、嬉戏。几年来,普布凭着过人的胆识,克服种种困难,刻苦钻研,走上了发展山地生态养鸡之路,实现着他的致富梦想。
在养殖大棚里,3000余只蛋鸡“咯咯”叫唤着,热闹非凡,不计其数的蛋鸡整齐地排列在笼内,刚产出的鸡蛋稳稳地滑落在笼下的铁栏网,像是一个个金灿灿的“金蛋蛋”。普布面带笑容地跟记者分享着他的“养鸡经”。
普布祖籍为山南人,十几年前与妻子卓玛结婚落户在卡若区如意乡桑多村,经营起了砂石场、家具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商人。2012年,不满现实渴望做更大生意的普布,看到昌都市场对生态藏鸡的需求旺盛,在扶贫办公室的46万元扶贫资金的帮助下,自己筹措资金70万元,办起了养鸡场,共养殖了2000多只本地土鸡。由于当时缺乏养殖技术,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够,把握不了市场行情,一年下来不仅没赚一分钱,反而把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的砂石场和家具厂也亏进去了。
第一次养殖,普布失败了,家里人很不理解,特别是妻子对他怨声载道。有了这次饲养经验和教训,不服输的普布毅然决定再去拼一把。
2013年3月,扶贫办公室和农牧局为他再次送来了政策,扶贫办支持他370万元,农牧局支持他70万元,自己也投资130多万元开始扩大养殖厂的规模,开始了他第二次养殖的梦想。
万事开头难,在建养鸡场初期,普布和妻子住在临时搭建的小棚里,不怕风吹日晒,吃尽了苦头。终于在2013年11月,占地50亩的新养殖厂建成了,而且还购买了3300多只藏鸡、藏白鸡鸡苗进行饲养。
通过上次失败,普布清醒地认识到:要科学养鸡,不能仅凭着性子干。于是,他开始专心学习了解鸡的生长规律、鸡的品种特性、疾病防治等知识,同时还派出技术员专门到拉萨学习养殖技术。白天,他细心观察鸡的生活习性,给小鸡喂食,消毒;晚上,他在灯光下看养鸡的有关资料。
谈到这次养殖,普布充满信心的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一个藏鸡蛋市场价是3至5元,我的鸡场现在有3000多只鸡,一天下一个蛋,一天的收入就很可观。下一步我还打算自己进行人工孵化鸡苗,一只鸡苗现在大慨在75元左右,一年下来光买鸡苗的收入大慨也有几十万。”
3000多只鸡每天要产生鸡粪数百斤,处理这些鸡粪成了一个难题,普布想到了变废为宝,在养鸡场建旁边还修建了4座温室大棚,把鸡粪当农家有机肥用作大棚的肥料,不仅省去了购买化学肥料的成本,又能发展生态农业。
19岁的加央顿珠是桑多村的村民,由于家里比较贫困,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普布专门派他到拉萨去学习养殖技术,还聘请他当技术员,一个月下来能挣到2000多元。他一边捡着鸡栏里的鸡蛋一边告诉记者:“我是来这儿学经验、学技术的,等到技术成熟后我也想尝试着去养鸡。”
当谈到以后的发展,普布面带笑容的说,“现在我的养殖厂才刚刚起步,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积累更多的养殖经验,等到养殖场壮大后,想采取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