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宿县狠抓党建工作 学习实践活动见实效
2014-04-08 17:16
来源:昌都地委外宣办
点击:0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八宿县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明显提高,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八宿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基础和充足的人才保证。
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八宿县委、县府一班人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坚持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大胆探索,以巩固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为基点,大力夯实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共同投身于小康八宿、平安八宿、和谐八宿的发展大局。努力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八宿县实际的党建新路子,从县到乡到村,层层建立起了网格化的组织体系,全县16个党委、146个党支部、1个党总支部,都能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在加强党的领导中充分发挥出组织保证作用,在联系群众中充分发挥出桥梁纽带作用,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充分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在带领群众推进和谐八宿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八宿县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能力不断增强,狠抓基层党建,促进乡村发展的能力有了新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基层 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有了新提高;落实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村级组织制度建设、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和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能力有了新提高。
发挥促进乡村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立足县情实际,坚持“基础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创新,整体工作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深化“强基工程”为总抓手,创新工作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针对广大基层干部和党员理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2009年,采取课堂教学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110名村党支部和26名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为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制定下发了《八宿县村干部业绩考核办法(试行)》,积极实施三个培养工程,大力推行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4+2”工作法。截至目前,全县各村共有163名有潜力有素质的年轻人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发展和培养了322名后备村干部。以此不断增强村级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保证党在农牧区的各项事业得以正常有序发展,为党的农牧区工作强基固本。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了村级组织、村级民兵组织、村级治安巡逻队、村级文化宣传队等建设。全县73个村级活动场所,已配备了基本办公设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有些村还设置了图书阅览室、医疗卫生室等,真正使村级活动场所成为了“组织活动阵地、科技宣传阵地、文化传播阵地”。
创新方法增添组织活力。大力推行驻村指导员、驻村干部工作,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维护乡村局势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制定出台了《八宿县村(居)“村官”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原则、分配原则、教育培训、培养使用、主要职责、考核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台账制度,并组织填写了《在村(居)工作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和《在村(居)工作高校毕业生名册》,实行大学生村官动态管理。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培养锻炼与使用监督相结合、促进村(居)基层组织建设与高校毕业生成长相统一的三项原则,建立健全了大学生村官交流制度、评选表彰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规范化、使用合理化、成长科学化。八宿县组织部门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鼓励他们学习各种技术技能,明确工作职责,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并通过1名乡镇领导和1名村(居)干部结对1名大学生村官的结对帮带制度,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增强了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决心和信心,为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八宿县狠抓拉根乡绕巴村新农村建设、吉达乡同空村党支部建设、邦达镇帮达村精神文明建设、白马镇日吉村村办企业发展等四个示范试点的建设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基层干部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白马镇日吉村洛松郎加和驻村干部的楷模吉达乡同空村党支部书记四郎泽西学习,进一步激发了村级干部立足本地发展实际、为民办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结合县情乡情的实际,设立了贫困党员党内帮扶基金。截至目前,全县党内帮扶基金已筹集资金27万余元,建立完善了困难党员电子台帐。全县14个乡镇1318名农牧民党员的档案都已建立,基本达到了“一个乡(镇)一个农牧民党员档案专柜、一个村党支部一个档案盒、一个农牧民党员一个档案袋”的“三个一”工作要求。针对农牧民党员无职、无岗、无责,很难主动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设立了政策宣传岗、社会治安维护岗、矛盾纠纷调解岗、寺庙秩序维护岗等基本岗位,通过自愿申报、公开竞争等方式,量身定位,设岗定责,使近700余名党员找到了自己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展示形象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