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藏昌都: 卡若区|江达县|贡觉县|丁青县|察雅县|芒康县|八宿县|左贡县|边坝县|洛隆县|类乌齐县|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公示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今日西藏昌都>察雅县>走进察雅>

察雅县旅游资源

2014-03-29 14:01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酉西温泉

位于昌邦线,察雅县吉塘镇内,距县城70公里,距吉塘镇政府所在地约12公里,距昌都74公里。景区内有多处天然地热温泉,泉水水温各异,最高泉温约80℃,温泉四周青山逶迤

 

察雅县吉塘镇

,苍松翠柏,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山下温泉云蒸雾蔚,构成超凡脱俗的神仙世界。温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具有药疗保健作用,能够治疗多种皮肤病和风湿病。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疗养的理想景区。

 

罗荣沟石刻群

距县城东部约28公里,王卡乡罗荣沟里,珍藏着石刻珍品,其中主供佛为十面观世音,其余分别为释加牟尼、大日如来、文成公主、唐东杰布等。相传石刻群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巧妙地利用了不同石头的自然原形,略作雕琢,其手法精巧,镌刻细腻,气韵生动,风格独特,灵光弥漫,是康区石刻少有的精湛之作。景区内青山环抱,空气清新,古木苍翠,鸟语花香,极为清新奇丽,是难得的风景名胜浏览胜地。

 

向康大殿

地处香堆镇距县城79公里,该殿有尊“自生”弥勒佛菩萨而闻名于康区,关于这座古刹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青史》中称“七觉士”之一的贝罗杂那曾来过该殿,据“康区俄额的弥勒佛大殿有经”推论,大殿早在赤松德赞时代就存在;当地人的又一说法,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在俄埋下了一个伏藏,若干年后,地里长出一尊石佛,被农民犁地时发现,认定那就是自生弥勒佛,并把自己的披风披在这尊佛上,以后,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昌都寺创建者向生·西绕松布以及四、五、七、十世达赖和七世班禅等都去过该寺朝拜,一千多年来,察雅各教派寺庙历经苍桑,有的早已变成废墟,有的几经毁建,唯有向康大殿被历代统治者所保护,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攻打察雅时唯有向康寺未遭劫难,清乾隆皇帝于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御赐“黎净地”匾额一方,由寺方悬挂于下门,其左右两侧还有两块镌刻有汉字的石碑,寺内还有清皇帝御赐的铜钟,至今仍悬挂于大殿内。

 

角克寺

该寺位于香堆镇角克村,是西藏东部最大的尼姑寺,益西旺扎公元1894年前后所建,属格鲁派最初一般僧人修行的地方——日初,后来尼增多,把角克寺改扩为尼姑寺,到解放前夕,有尼姑700~800人,规模宏大,尼姑众多,为西藏闻名,浏览此寺,可窥西藏宗教文化一斑。

 

仁达摩崖石刻

位于察雅县香堆镇仁达村境内,拉退山面东崖壁上,又名为遍知佛殿,双译为大日初如来佛,殿内有级摩崖造像,居正中的为大日初如来佛,左右有随行弟子和两个飞天女神,下面有31行吐蕃时期的藏文和81个汉字,其中藏文内容涉及到吐蕃时期的政治、宗教、文化、藏汉文化交流等,这一重要古迹,在1980年8月召开的拉萨藏学讨论会上,西藏社科院副院长恰白·次旦彭措认为,这个摩崖造像是赤松德赞时代的,在年代上要经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旱早,对研究吐蕃时期的政治、文化、语言、书法、绘画、雕刻技术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这里是一个东西向的峡谷,峡谷西面都有高崖耸立,尤如斧劈,旺布曲汨汨流淌,拉退山青松翠柏,据说松林即为当时文成公主秀发弃之而成,另外在拉山崖下有一巨石上遗留一足迹,相传为文成公主所遗,在拉退山峡谷不到200米长崖壁,共发现造像38尊,藏汉文刻铭十几处,其中最大者高达3.28米,最小者仅20厘米,工艺之精湛,形象之逼真,是考察研究历史文化和旅游的理想去处。

 

勒萨普巴溶洞

位于香堆镇仁达村,溶洞口较窄,位置较高,洞内钟乳石晶莹剔透,形状奇特,民间传说此溶洞里可窥人间地狱的形成由来,文化源远流长。风格特色为其他溶洞所没有,该溶洞长达数公里,主洞中央空旷,岔道多,约需2小时都才走完。

萨嘎日初宝塔林位于宗沙乡政府所在地约六公里处,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此处分布大小宝塔80余座,分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宝塔呈菩萨提型,底宽6米,高约10米,小型宝塔则造型简单呈现四方型,更使人称道的是镶嵌在大型宝塔四周的线石和供奉在宝塔前面的禽兽异鸟的园雕之作,此塔林不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塔林景观的宏伟,独具特色,是考察和旅游的理想之地。

 

仓曲嘛呢卓珠

(巨型六字真言) 又名神奇公主路、该景区位于宗沙乡境内,有一条具有传奇色彩的神奇公主路,相传在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路过此地,用马鞭一挥而就的巨型六字真言,此六字真言每个字高约100米,约20层楼高,每个字体可放牧200只绵羊,从远处看十分清晰,与乐山睡佛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六字浑然天成,巍然屹立,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六字真言山下是麦曲河源泉头,山上三木苍翠,山下泉流潺潺,尤其春暖花开时,鸟语花香,使游人心旷神怡,值得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