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3月3日,林芝地区林芝县卡定沟发生森林大火,武警西藏森林总队林芝地区支队官兵紧急赶往火场灭火。该中队副班长李彬(中)在6日的灭火行动中英勇牺牲。西藏日报通讯员 摄 |
编者按:
81年峥嵘岁月,人民军队铸就辉煌历史;81年奋斗征程,人民军队写下壮丽篇章。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人民军队新的征程、新的使命。一年来,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在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3·14”事件以来,广大军警民在“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谱写了军民共筑钢铁长城的新篇章。在建军81周年来临之际,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军民共筑钢铁长城——“八一”特稿》栏目,采撷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积极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和各级地方政府拥军优属工作的事迹,激励全体驻藏官兵永远做党和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加了解人民军队、热爱人民军队,自觉为边防和部队建设献智出力。
钻进茫茫林海中,他显得那样不起眼、不出众。
站在巍巍雪山间,他就像雪山上的石头一样平凡。
可如今,他突然离开了,永远地离开了,将生命丰碑矗立在茫茫高原……
他,就是武警林芝地区森林支队米林中队原副班长李彬。
英雄壮举在瞬间发生,英雄风采却在平凡中时时闪现。
21岁,入伍832天。每一天,他都在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一名森林武警战士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部队的无限忠诚。
他牺牲时,冬常服里还放着一本无偿献血证。
他牺牲时,准备给父母的5000元钱还未来得及寄出。
他牺牲时,嘴里还微弱地说着:“班长,开机。”
“作为一名森林武警,哨位在林海,战场就在火场,当哨位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坚定地走向林海;当战场需要我的时候,我会义无反顾地冲向火场……”
——摘自李彬烈士生前日记
翻开李彬那本没有写完的日记,一句句不加雕琢的话语,闪烁着他对绿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母亲的忠诚。七尺男儿一诺千金,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心中那份庄严的承诺。
2008年3月3日,17时13分,林芝地区林芝县卡定沟发生森林大火,火势异常猛烈,严重威胁着周围大片的原始森林和林区农牧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武警林芝地区森林支队官兵迅速集结、奔赴火场。
出发前,李彬像往常一样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妈妈,我要上火场了,我不给你多说了。”电话那头,妈妈还没来得及嘱咐两句,李彬已撂下电话奔赴火场。
中队领导考虑到李彬右耳后侧长了个脓包,上山灭火可能会感染,就安排他留守。李彬找到中队长邓登强说:“关键时候我不上,怎么对得起身上的军装?”
这次灭火作战跟以往不同,火场面积大、坡度陡、海拔高、到处是刀砍斧削的悬崖峭壁,林内遍布极易燃烧的高山针叶林,倒木纵横,腐殖层厚。而两山夹一沟的地形,极易吸风,火头过处,倒木滚落、爆石飞崩。
熟知高原森林灭火的人知道,高原的“下山火”与内地大为不同,由于坡陡,风大,当燃烧的树木向山下滚落时,“下山火”又会猛地向上一窜,灭火作战困难极大。
“班长,开机!”,是作为灭火水泵操作手的李彬每次与火魔展开较量前的第一个口令,这既是向大火发出的挑战,又是提醒官兵做好战斗准备的信号。
3月4日、5日,作为副班长的李彬带着水泵组一直和战友们奋战在火场上。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疯狂蔓延。毛发烧焦了,他们全然不顾;山陡,人员难以上去,他们就用绳子一个一个地往上吊;水远,不能及时运来,官兵们就从两公里远的河里一袋一袋地往上传;呼吸困难,大家就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大口大口进行呼吸。
两天来,李彬作为水泵手,铺水带、背水罐、架水泵、持水枪,哪里的火势最大、哪里的火头最猛,他就冲到哪里。
6日,11时30分。火场风力加大,火头向西线迅速蔓延,一旦越过隔离带,后果不堪设想。
联合指挥部命令支队官兵在隔离带严防死守、阻截火头。此时,刚从山上撤下来准备休整一下的李彬又主动站出来,背起20公斤重的装备,向海拔3000余米、坡度近60度的高山上架设水泵。
“在平时的训练中,尽管我们已经充分做好了高山扑火的思想准备,但这场火由于海拔太高,坡太陡,再加上负重,连续2天作战,当时感觉心都快要蹦出来了。”战士小李皱着眉头回忆那一刻。
6日,14时20分。西线部分地段火势突变,地表火、树冠火立体燃烧,严重威胁隔离带的数百名群众生命安全。
危急关头,李彬和战友们冲上去奋力扑打,阻止了火势蔓延,为群众安全撤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突然,一棵直径约40厘米、长约5米的倒木从上方急速滚下,发现险情后,李彬一边对身后的战友大喊:“快闪开!”,一边顺势掩护中队的战友们撤离,而自己却被急速滑下的倒木刮倒后向下滚落20余米,身负重伤。神志尚清醒的李彬试着再次爬起来冲向火线,但这一次他再也没有站起来……
在医院,李彬终因伤势较重、抢救无效,于3月6日17时40分牺牲。
他倒下了,倒下得那么突然,突然得还来不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就将青春年华永远融进这片高山厚土。
他走了,走得那么壮烈,壮烈得在生命弥留之际,他的思维依然停留在战斗岗位上:“班长,开机;班长,开机……”
“在火场上不管自己多苦多累,只要想着自己是一名军人,在干着为人民服务的事,身上就会有一种消耗不完的能量……万千广厦基于垒石,只有把平时点点滴滴的事情做好,才能担负起更重的责任……”
——摘自李彬烈士生前日记
李彬生前给家里寄过两张照片,一张是穿着干净的灭火服、扛着灭火机准备上火场,显得非常兴奋;一张也是穿着灭火服、扛着灭火机刚扑完火,衣服和脸上都是黑乎乎的,显得非常自豪。他把“军人”这两个字看得很重,把穿着军装当作最大的荣耀。
2006年8月16日,林芝地区波密县发生森林火灾,入伍还不满一年的李彬第一次随队参战,他的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在车上一遍遍地检查着行装。
“作为森林兵,决不让西藏宝贵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李彬在战地日记里写下了这句铿锵的话语。
战斗打响了,身体瘦弱的李彬第一个背起几十斤重的水袋,朝4000余米的高山上爬去,累了喘两口粗气,渴了喝几口雪水,半天时间,他就在高山上往返了三趟,当他第三次抵近火线的时候,由于体力极大透支,眼前一黑,晕倒在山坡上,几秒过后,他又一次爬起来向火线靠近。
2007年大年三十,米林县发生森林火灾,刚刚调到米林中队的李彬挂断正在给父母拜年的电话,主动请求上火场。火场上,水枪洒落的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和鞋子,寒冷的天气使灭火服都结了冰,但他冻僵的手仍然牢牢地握着枪头,直到晚上九点多才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中队。躺在床上,李彬对班长钟宇说:“我们大年三十参加灭火作战,但让群众看上了一个完整的春节联欢晚会。这次扑火,我突然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森林兵了!”
作为一名老兵,李彬坚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这个道理。5000米跑、400米障碍、擒敌拳、灭火技战术……他都不甘落人后。5000米长跑、灭火技战术训练是灭火作战的基本功,而且李彬对这两个科目的训练也特别刻苦。5000米长跑训练,别人轻装跑完都会觉得非常吃力,而李彬却偏要给双腿绑上沙袋和战友们一起训练。灭火技战术训练场上,李彬为准确掌握要领,不厌其烦地进行操练,手打起茧子他不在意,茧子磨破了他咬咬牙挺着。
2008年冬季,林芝地区的气温骤然下降,大棚里的蔬菜一夜之间全部被冻死。为了让官兵吃上新鲜蔬菜,李彬在春节期间,天天泡在蔬菜大棚里,补苗、培土、施肥、压膜……
“副班长一天休息时间很少,总是看到他忙里忙外的,有时我们想搭把手,他总是说一个人能行。”班里的战友说。
短短832天军旅生涯中,李彬生前2次受嘉奖,1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他用对绿色事业的无限忠诚,努力回报着组织的培养和战友们的信任。
“爸爸妈妈,我穿上军装走进部队,今天,不能在二老面前尽孝,但明天我会成为你们的骄傲……驻地是我的第二故乡,藏族同胞如同我的亲人,建设好第二故乡,帮助和照顾好故乡的亲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自李彬烈士生前日记
“我要去当兵。”
“儿啊,部队很苦。”听到儿子的话,再看看一贫如洗的家,母亲只说了一句话,她理解儿子的心。
李彬出生在四川农村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母亲是一名乡村幼儿代课老师,父母亲身体都不好,家里还有四位体弱多病的老人。李彬打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洗衣、做饭、插秧、打猪草样样都干,小小年纪就特别知道替父母分忧。为减轻家庭负担,已考上高中的他主动提出辍学当兵。
2005年11月24日,他如愿以偿地接到了入伍通知书。
“你穿上军装,就不仅仅是妈的儿子了,你还是祖国的儿子!”临别时母亲的话,李彬一刻也没忘记。
“他是一个热心人。”从踏进雪域高原的那一刻起,认识李彬的人对他都不会忘记。
战士扎西和索朗不会忘记。为了教他们学汉语,副班长李彬专门到街上买来字典、字帖,每天晚上手把手地教他们识字、练字,一句一句地教他们背诗词、一篇一篇地给他们读报纸,每次中队组织小演讲、小讲评,只要有讲话的机会,李彬都会推荐他们两个去锻炼。
拉萨市纳金村的查古老阿妈不会忘记。2006年4月,刚刚从新兵连分配到拉萨大队的李彬同战友们一起到查古老阿妈家打扫卫生,看着老人孤单一人,李彬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两年来,他经常来陪老人说话,帮她剪除院子里的杂草,过年过节总要给老人送些米面、酥油和零用钱。
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不会忘记。自2006年初,拉萨市森林大队与学校共建以来,每逢星期天官兵们到学校,总少不了李彬。他每次都会给孩子们送些钱物,陪他们一块玩耍嬉戏、做功课,为帮扶对象小旦增订蛋糕、过生日。
当新兵时,李彬每月只有247元的津贴费,除去向家里寄200元外,他平时的花销只有47元,而就在这仅有的47元里,他还要拿出一部分钱为孤寡老人、残疾儿童送去一片爱心。
2006年6月,李彬的母亲记忆犹新。一天,母亲收到儿子寄来的一把雨伞,上面印着“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的字样。
“儿呀,是不是部队组织献血了?”
“伞是战友送的。”李彬没有说实话。
就这样,李妈妈一直被蒙在鼓里,直至儿子牺牲后,放在冬常服里的一本无偿献血证才道出实情:
李彬在总队司训队学习,当时入伍才半年的他,在电视上看见自治区血库血液比较紧张的消息,他请了假,偷偷地到自治区血液中心献了200毫升的血,回来后对谁都没提起。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要努力让军旅生涯充满光辉,站着顶天立地,倒下也要照亮后人。”
——摘自李彬烈士生前日记
青山巍巍,肃然无语悼忠骨;雅江滔滔,悲恸挥泪祭英魂。
3月12日是向烈士遗体告别的日子。清晨,雨雪纷纷。许多人站在李彬的遗像前泣不成声,泪如雨下。数不清的哈达敬献在他的灵前,堆得像洁白的雪山。
查古老阿妈蹒跚着走到家门口,喃喃念到:“孩子,再陪我说说话吧。”
特殊教育学校的小旦增抚摸着李彬送他的文具盒哭了:“叔叔,您不要走啊。”
英雄要回家了,回到他已经离开832天的家乡——四川省仁寿县。
3月13日,仁寿县为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数千名群众自发赶来,父老乡亲用当地最高的礼仪安葬了烈士。
4月4日,是烈士牺牲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一大早,当烈士的亲人走近墓碑,烈士墓前已被无数不知名的群众堆满了鲜花和水果。
母亲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儿子的遗像。
弟弟李柯泣不成声:“哥哥,你放心地走吧!咱家乡的人永远记着你,部队所有的战友都会记着你!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接过你的枪,继续你未尽的事业。”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李彬牺牲后,自治区人民政府追授他“献身绿色事业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部队追记一等功、追认为革命烈士和中共党员。自治区党委、政府、武警西藏森林总队、自治区林业局党组、四川省仁寿县委都纷纷作出向李彬同志学习的决定,部队内外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英雄、赞英雄”活动。
……
李彬走了,他留给战友的最后一句话是“班长,开机!”作为一名森林兵,他在火场上得到永生,用生命践行了森林卫士的铮铮誓言。
李彬走了,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军人,他在岗位上找到了理想的归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和忠诚。
李彬走了,他用瞬间的英勇壮举将生命永远地定格在卡定沟火场,这个对人生充满着无限憧憬的森林战士,为短暂的21岁人生划出了一道耀眼的弧线。
李彬,走好!
英雄,走好!
如同许许多多用热血铸就忠魂的先辈那样,你的壮举像一座绿色丰碑,永远矗立在茫茫高原,见证着西藏的生态建设,见证着藏汉人民携手并进的美好前程。
(责任编辑 丹增罗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