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12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市民在某售楼中心选购住房。记者 次旺 摄
作为房地产业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廉租房和周转房建设近几年也在全区全面铺开。今年,我区在全区71个县城所在地建设廉租住房4236套,总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总投资4.35亿元;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安排投资15亿元,在自治区、地市、县和乡镇新建周转房14000余套,目前,全区县、乡镇级周转房已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地市级周转房建设已完成工程量的90%以上;根据《西藏自治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在拉萨市开始经济适用房的试点工作;我区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以来,全区各级政府投入资金已超过80亿元,60万农牧民搬入新居。
民主改革前,西藏没有住房的人占到总人口的90%以上,城镇居民住房面积人均不足3平方米。时至今日,全区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7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87平方米。
数据虽然枯燥,但数据往往最能说明问题。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60年、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随着西藏房地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西藏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住房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广大干部职工从福利分房到自己购买商品房,在住房消费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住房质量、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西藏和平解放后,我区住房建设开始起步
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建设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党和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镇建设,但由于西藏地区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度统治,社会发展进程非常滞后,加之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1979年前建造的住房多为土木、砖石、石木结构的铁皮平房或砖瓦房,厨房、卫生设施不配套,多数职工和居民只能自己围院子、建厨房。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却以苦为荣,以“家”为乐。
改革开放后,西藏住房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前,全国的住房均未实现商品化,西藏也是如此,但是,福利性分配住房,不仅符合当时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也极大改善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住房条件,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以来的1979年至1993年的14年间,西藏城镇住房建设得到较快发展,累计投入住房建设资金11.67亿元,新建、改建住房315万平方米。这一时期建造的住房主要为钢筋混泥土结构的单元套房,职工住房条件有所改善,同时,自治区政府还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建房以及集资、合作建房等形式,加快了住房建设步伐。
1996年:西藏房地产业开始起步
住房商品化,形成房地产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商品化住房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昭示着我区与内地一样,进入了现代房地产业的发展阶段。
1996年拉萨东郊安居小区的建设,标志着我区房地产业开始起步,西藏房地产市场发展序幕由此拉开。
13年来,我区房地产企业由当年的6家增加到现在的82家,房地产企业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房地产市场从小到大,不断成熟。住房结构由单一的一楼一底式住宅向公寓式住宅、商铺、宾馆、写字楼等多种结构转变,住宅建筑既有民族特色又不失时代特色。资金投入也从最初的几千万元发展到2008年的12.9亿元。
2008年:西藏房地产市场经受考验,乘势而上
2008年,我区房地产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建设厅采取有力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全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使得当年的投资达到了12.9亿元,比上一年仍略有增长,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35.2万平方米,较2007年增长17.8%,但商品房现房销售套数较2007年降低了55%。
今年以来,我区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区共完成投资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上半年商品房施工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6%;上半年商品住宅现房销售套数达到1328套,较去年“3·14”、“5·12”之后有较大增幅,房地产市场信心较2008年有了一定程度恢复。
由于我区开发的多数楼盘都是民间资本投资开发建设的,使得我区商品房价格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在当前内地一些城市房价快速回升,甚至又出现房价快速上涨的现象,我区房价仍保持稳步回升态势,商品房市场发展总体比较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