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阿里人工种草种出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应

2014-03-13 20:19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新华网拉萨9月13日电(记者张亚东)传统的靠天养畜方式日益受到草畜矛盾的制约,如何维系畜牧业与生态之间的平衡?记者在西藏阿里牧区采访时了解到,阿里已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路径:立草为业,草业先行。实践表明,人工种草在阿里已经显示出经济、社会、生态等“三重效应”。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达4500米,可利用草地面积达2.6亿亩,传统的靠天养畜是牧民增收的最主要途径。

    “但传统的靠天养畜方式日益显示出难以为继的趋势。一方面,草场沙化、退化使得有效载畜量下降,牧民增收乏力;另一方面,西藏生态屏障的重要性受到国家重视,必然要求加大退牧还草的力度。可以说,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在阿里显得非常迫切。”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阿里地委书记董明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以草为业,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畜牧业,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料显示,阿里地区人均地表径流量为25万立方米,阿里牧民人均可利用草地达3700亩,这些数据都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在靠天养畜的传统方式下,这些资源均未得到有效利用,牧民增收压力日益增加。

    为此,阿里从2005年开始加大了人工种草力度,牧民们在人工种草中尝到了甜头。阿里地区农牧局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全地区已有种草专业户46户,2009年人均增收3537元。

    社会效益同样可观。通过人工种草增加牲畜的越冬饲料,可以有效地减少雪灾导致的经济损失。阿里地区农牧部门的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每公斤0.5元计,政府投入100万元可以收购200万公斤饲草,可以帮助40万只羊度过雪灾,减少牧民损失可达1亿元。

    与此同时,大面积的人工种草不但绿化了环境,减少了草场沙化现象,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