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传承脉泻疗法的索县藏医院,虽地处偏远但声名远播— 千年绝技 造福患者

2023-04-28 13:2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在青海省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刚结束教学工作的赵老师回到办公室休息。春风阵阵,赵老师的步伐虽然缓慢,但脸上的微笑充满阳光。

作为一名原发性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赵老师坦言,像如今这样“平躺着睡觉”“站起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是她在索县藏医院接受治疗前从不敢奢望的事情。

除了精湛的医术,让赵老师难忘的还有在索县藏医院的治疗经历。“医生精准细致的诊疗和护士无微不至的照料,温暖了我这个异乡人,医院里各族患者和医护人员亲如一家。”

位于藏东北怒江上游索县县城内的索县藏医院,每年都有许多患者从青、甘、川、滇等地到这里求医寻诊。

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多年来,索县藏医院以藏医疗法中的脉泻疗法为载体,着力为各族患者解除病痛,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这里悄然绽放。

走进索县藏医院,走廊里患者排着长队,等待进入诊疗室接受治疗。

来自云南省德钦县的患者家属丁真达瓦告诉记者:“我姐姐被脊髓炎折磨了很久,听说索县藏医院的脉泻疗法对治疗姐姐的病很有用,我们专门来这里求诊。”

丁真达瓦所说的脉泻疗法,藏语称“杂炯”,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藏医经典《四部医典》记载,该疗法专用于对不孕不育、妇科、风湿和类风湿、皮肤发痒、锥体经络、腹水、头部骨折伤经、麻风等疾病的治疗,其中对经脉病的疗效最佳。2021年5月,脉泻疗法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丁真达瓦一家来到索县藏医院时,恰逢医院就诊高峰期,床位紧张。为了让患者及时得到医治,索县藏医院副院长边贡扎巴在了解情况后,协调各科室、调配医疗设备,让患者顺利住院治疗。

经过3天的治疗后,看着姐姐的病情明显好转,丁真达瓦心情激动。他拿着准备了很久的哈达,献给了工作人员。除了感谢的话,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记者在医院看到,平日里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除了本地群众,还有来自自治区其他市地和外省市的患者,平均日门诊量达130余人。由于病人多,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上病,自治区级非遗藏医脉泻疗法传承人旦松扎巴坚持全年坐诊,只要有患者需要就会有他的身影。

同时,为了方便农牧区患者就医,索县藏医院定期组织医生深入农牧区患者家中,送医上门。“日夜不息、风雨无阻”是旦松扎巴和藏医院其他医生的从医准则,特别是对五保户、孤寡老人、贫困群众等患者,旦松扎巴免费为他们诊疗,并赠送各类药品。

医院墙面上挂着的一面面锦旗,是各族患者痊愈出院后专程送来的。锦旗记录的是索县藏医院医务人员用心守护病患健康的医者仁心,传达出的是各族群众像糌粑团一样紧紧揉在一起的民族团结之情。

前不久,全区藏医药发展大会在拉萨召开。会议要求,紧扣中医药藏医药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大力弘扬藏医药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为更好造福各族群众,索县藏医院从2009年便启动了脉泻疗法推广培训,目前,已有800名乡村医生完全掌握此疗法并应用于临床。

索县藏医院副院长边贡扎巴表示,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切实贯彻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藏医药的发展,特别是与中医药的结合也将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积极贡献。

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当前,我区正在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在索县藏医院,可以深切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的“基因”早已深深融入各行各业中,融入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我们坚信,只要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携手努力,一定能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