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深入开展“三个意识”宣传教育】太昭村里话和谐

2022-07-05 21:5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盛夏,位于林芝西北部的太昭村,玉带缠山腰,绿意满河谷。

一场细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村委会主任洛桑次成心情很好,不光是因为扑面而来的大自然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更多是因为第二天在浙江宁波上大学的女儿要回家了。

“一家人又可以好好团聚一下了。”洛桑次成掩不住内心的欣喜。

洛桑次成是个浓眉大眼的汉子,记者在太昭村红色主题教育展览馆的展墙上见到过他的照片。

照片中是洛桑次成与父母亲的合照。照片的介绍中写道:洛桑次成,祖籍云南,现任太昭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其祖父何鉴(云南丽江纳西族)1924年因经商到太昭后与洛桑次成的祖母思达结为夫妇,育有8个子女,从此在本地扎根。洛桑次成家中还保留着祖父为十八军担任翻译时部队配发的军用餐具一套,木质电报机盒等物品。

“爷爷去世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关于爷爷的很多事情都是父辈们告诉我的。”洛桑次成告诉记者。

“爷爷是在索县认识奶奶的,两人定情后在拉萨和墨竹都生活过一段时间,最终决定在太昭定居。”

“十八军进藏的时候,爷爷腾出房子让解放军住,时任52师副政委的阴法唐就住在我们家。”

“在太昭的时候,解放军们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还帮我们挑水、修桥、放电影。”

“爷爷主动申请为解放军翻译、修缮军备,帮助解放军送菜、修补鞋子。”

“爷爷救助过一名受伤的解放军战士,悉心照料半个多月。”

……

洛桑次成述说的是太昭村1300多年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中的一个片段。

在古时,通往拉萨有四条古道,其中有三条古道都必须经由太昭前往拉萨,由此,太昭古城形成了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多年的发展,在太昭形成了著名的“小八角街”,商贾云集、店铺林立,非常繁华,曾经有非常多的商人在太昭经商,有藏族、汉族、回族等民族,甚至还有印度、尼泊尔的商人。

而到了进入小康社会的今天,太昭村已是崭新模样,民族团结的赞歌却依旧在不断吟唱。

“我们村里有6户民族团结家庭,他们分别来自重庆、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市,像过春节,我们都会聚在一起热闹热闹,大家相处都很好。”洛桑次仁介绍。

不光是组织聚会活动,还有太昭宗政府遗址、万善同归碑、十八军桥遗址、清军古墓群等述说过往,更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氆氇纺织产业等丰富载体各具特色,这些无一不展现出如今的太昭村民族团结氛围日渐浓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建设成效明显。

就拿太昭氆氇纺织技艺来说,它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在长期的历史延续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发展,是鲜活的“民族团结历史教材”。

现在的太昭村集合了全村优势资源,将家庭旅馆、藏式服装的加工与销售,氆氇特色旅游纪念品、土特产与手工艺制品销售等进行了整合,由全村群众共同成立了太昭古城农牧民氆氇加工合作社。目前,太昭村仅依托氆氇加工,村内纺织年均收入平均可达56万元。

以太昭古城为引领、示范点带动,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工布江达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采访临近尾声时,记者看到了洛桑次成放在桌上的一本练字本,翻开扉页,是他用铅笔工工整整书写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什么是普通话……”

“我们村里开展了农牧民和基层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培训班,就是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说好普通话,这样大家交流能力提高了,生活也会更方便。”听记者说他字写得工整,洛桑次仁有些腼腆地对记者说。(记者 张尚华 廖嘉兴 王珊 谢筱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