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6 09:0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初见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曾秀丽博士,是在自治区农科院试验田一处桃园,她头戴一顶凉帽,正和同事一起忙碌着。谈起桃、牡丹花、光核桃等,曾秀丽满脸高兴,开心得像个孩子,而她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这样的开心和年轻。但是,在开心和年轻的外表下,藏着的是她身上的那一份倔强,正是因为这份倔强,才让她在高原扎根,一坚持就是14年,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它”见证了“她”的成长
“1993年我就入党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特别自豪和光荣,当我选择来西藏参加工作时,我脑子里能想到的就是入党初心和使命这几个字。”曾秀丽说。2007年,曾秀丽获得四川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后,来到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工作,她接手的第一份重要工作就是关于西藏大花黄牡丹的课题。
在人员和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曾秀丽和她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长期坚持研究,先后收集西藏野生牡丹资源150份,繁育大花黄牡丹和黄牡丹6000余株,从国内外引进120份的芍药和牡丹品种资源,建立了西藏首个牡丹资源圃,高原牡丹远缘杂交、生物育种实践取得了新进展,获得了一批稳定的新材料,开创了高原油用牡丹种植、牡丹与优质桃间作栽培等研究的新领域。此外,还系统开展了西藏野生牡丹芍药的创新利用,获得了远缘杂交后代,大花黄牡丹的航天育种也取得了新进展。
回忆起刚开始培育牡丹的那段日子,曾秀丽说:“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女汉子,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干了。”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只能摸索,她用自己坚韧的性格在高原上生根,再苦再难,都没有放弃一朵牡丹花的盛开。就这样,她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牡丹也见证了她的成长。
14年如一日的坚持
参加工作后的她非常努力,在同事们眼中,她是一个非常能吃苦耐劳又积极向上的人。后来在她的带领下,我区建立了西藏首个果树资源圃、青藏高原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和果树科技创新团队,开辟了西藏果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科学研究。此外,曾秀丽团队还先后引进优质桃品种154份,其中首次筛选出了适合西藏种植的24个优良品种,研制出了配套的绿色优质栽培技术,累计繁育苗木15.5万株,在全区七市(地)建立了优质桃科技示范点,攻克了西藏桃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示范推广上千亩桃园。
14年如一日,曾秀丽一直工作在农业科研的第一线,一心扑在对西藏果树花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上,心无旁骛地潜心钻研、脚踏实地地刻苦研究,为推动西藏果树科技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她的研究成果已经遍洒高原,为当地百姓带来新的致富门路,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