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乌巴·平措南加一家五代人: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

2020-12-30 09:3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e26eeda2-a6bc-4598-b4bc-94e6e25e6a16.jpg

图为乌巴·平措南加的妻子次仁卓嘎和6个子女合影,左二为格桑玉珍,右一为曲阿。记者 温凯 洛桑旦增 达珍 摄

在日土,以乌巴·平措南加为代表的家族可以称之为传奇——因为他们一家五代人,在跨越一个多世纪的漫长时光里,始终做着同一件事情:守护祖国的边境线。

故事的开始得从1882年说起,这一年,桑培罗布(乌巴·平措南加的外祖父)在乌江村的喀纳一带出生了。

到了1902年,成年的桑培罗布在放牧时发现,邻国牧民的放牧范围一点点地向自家方向扩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通过盖羊圈安家的方式,形成固定标识,来宣示中国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他在今天距离边境线仅有20公里的地方盖起了羊圈,并把家从100公里外的居住点迁了过来,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

后来,边防部队通过仪器勘探驻址时,选出来的位置竟然和桑培罗布用肉眼选的羊圈分毫不差。桑培罗布得知消息后,主动把这片地让给部队,又在原址旁40米处盖起了新的羊圈,与边防部队相伴了60余年。

旦珍旺姆是桑培罗布的小女儿,在一次放牧的时候,旦珍旺姆看到一名邻国牧民在自家的牧场上放牧,急忙赶过去和对方辩理,让其离开。对方见来的只是 一个女人,并没有理会她,虽然对方比自己高大强壮许多,旦珍旺姆没有退缩,她冲上去,与对方撕扯开来,最终,这个牧民赶着自己的羊群离开了,再也不来了。

有一年大雪封山,当地群众没有粮食吃,旦珍旺姆便自告奋勇,顶风冒雪赶着家里的10余头牦牛去边防连换粮食。边防连得知这一情况后,没有收下她的牦牛,二话没说就把省下来的粮食送到困难群众家里,还把不多的饲草也全部送给旦珍旺姆,让她回去分给群众。

时光荏苒,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三代传人、旦珍旺姆的儿子乌巴·平措南加又挺身而出,接过家族守边卫国的历史使命和薪火传承。

一年冬天,边防连要把羊从湖的南岸赶往北岸时,遭遇天寒路滑,大部分羊滑倒在冰上,随时都会出现冻伤、冻死的情况。乌巴·平措南加得知后,立即赶往事发地,帮助部队把羊群安全拉上岸。为了帮助部队的羊子安全过冬,他又主动提出把这些羊合到自家的羊群里,义务帮部队放牧到春季。

还有一年,边防连之间要运输军用物资,由于部队没有交通工具,乌巴·平措南加得知后主动带着全部的马和牦牛及一家老小,在80公里的路途上来回运送物资两次,及时帮助部队解决了军需品的运输难题。

又有一年,邻国部队转移哨所。乌巴·平措南加历尽艰辛,帮助部队侦察到了对方据点。他还集中家里的牲畜,帮助部队运送给养,与部队共渡难关,受到了部队领导的嘉奖。

后来,一场边境冲突发生了。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家境殷实的乌巴·平措南加毫不犹豫,拿出170多只羊以及粮食、茶、酥油、糌粑捐献给部队,并精心挑选出90头公牦牛,抛下妻儿老小,只带着弟弟洛桑次仁及20多名村里的群众,穿越封锁,在100多公里的运输线上,拼尽全力为部队来回运送了整整两个月的军用物资。

乌巴·平措南加的小儿子曲阿自幼听着祖辈守护边境和父亲支援部队的故事长大,在家风的熏陶下,他树立起了“建设家乡就是守护祖国边境”的人生理想。

参加工作后,曲阿在科技战线上颇有建树,如今已经成为了阿里地区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他以队伍建设为首位,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以科普宣传为基础,积极探索“农(牧)户+协会”的运行模式,初步建立了以科普示范基地为依托,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覆盖县、乡、村、户的四级科普体系。

在乌江村乃至日土县开展各类宣讲活动中,人们总能看到县政协委员、乌巴·平措南加女儿格桑玉珍的身影。这些年,特别是“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作为一名农牧民宣讲员,格桑玉珍每年春天和冬天都会各开展一次宣讲,目前已经累计宣讲9次,参与群众上千人,每次宣讲,格桑玉珍总能赢得现场群众的一致好评。

曲阿的儿子热贝贵扎今年27岁,毕业后,他应聘上了位于拉萨的一家大型国企,却在入职前夕放弃,最终选择到家乡一家企业工作。

“在拉萨入职前,我突然想到了爷爷讲的那些故事,想到了家里还有93岁高龄的奶奶,家乡虽然自然条件比不上拉萨,但这里是我的故乡,我想把她建设得更好。”热贝贵扎满怀壮志地说道。

100余年来,乌巴·平措南加家族的一代又一代人,凭着一脉相传的爱国守边、拥军爱民的红色基因,在国家需要之际,挺身而出、为国效力,在平凡的工作之中,不求功名、默默奉献,最终奠定了今日五代传奇家族的繁茂根基和累世声名。(记者 温凯 洛桑旦增 达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