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1 12:0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擦亮生态底色 筑牢绿色屏障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西藏成功实践综述之七
尼木县城郊的田园风光。(资料图片)记者 鹿丽娟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对青藏高原空气污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制和治理,加大草地、湿地、天然林保护力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时刻在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心中回荡。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重要抓手,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开展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空间优化、生态经济培育、生态生活践行、生态文化传承、生态制度创新“六大行动”,实施好蓝天碧水净土保护等“十八项工程”,积极推动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持续开展“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等治理五大战役,有力有序推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大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定不移推进美丽西藏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据有关监测表明,全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总体保持稳定,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6月9日,我区首次启动飞播造林试验野外播种工作,利用飞机播种对大面积宜林荒山进行绿化,经过20天490架次共计130小时的飞行作业,在拉萨市和山南市共完成飞播造林试验21.76万亩,播种中国沙棘、臭椿、锦鸡儿、砂生槐、沙蒿等树(草)种约119.3吨。
“今年是我区首次进行飞播造林试验,接下来会紧抓监测等一系列工作,形成一套符合西藏自治区实际的技术措施。如果成功,对于加快西藏自治区国土绿化进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区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胡志广说。
“通过野外监测,9个播区的种子已陆续发芽,其中沙棘、砂生槐、锦鸡儿等树种发芽率较高,飞播造林成效初显。”区林科院院长李炳章说。
飞播造林实施国土绿化只是近年来我区大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截至2019年底,累计落实117亿元,全面推进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三大类共10项工程。(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 同时,积极修编《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18—2030年)》,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各类生态补偿机制,严格自然生态保护执法监管,扎实推进拉萨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试点工作等。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生态安全屏障的不断巩固,西藏的荒山变绿了,河水变清了,俯瞰高原大地,黑颈鹤在湿地翩翩起舞,白唇鹿在田野悠然觅食,藏羚羊在草原自由奔跑……
据统计,目前我区部分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在保护区内呈现恢复性增长,藏羚羊种群数量增加到20万只左右,野牦牛数量增加到1万余头,黑颈鹤数量增加到8000余只,滇金丝猴数量增加到700多只,西藏马鹿总数已突破1000只。
用底线红线捍卫碧水蓝天
西藏是青藏高原主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我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为保护好生态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嘱托、担当作为,把住绿色门槛、守住生态红线,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先后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等3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为生态环境保护架构了完备的法治体系。今年6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又接连印发《关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加快建设美丽西藏的决定》《关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加快建设美丽西藏的实施意见》,明确我区将大力开展“六大行动”,深入实施“十八项工程”,全面提升西藏生态文明水平。
截至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已创建自治区级生态县22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269个,自治区级生态村3087个。昌都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当雄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隆子县成功创建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家住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藏热社区卓吉佳苑的市民刘先生说:“没想到变化这么大,现在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真的很幸福。”两年多前,卓吉佳苑附近还是杂草丛生,河道垃圾淤积,是中央环保督察组明确要求整改的项目之一。两年来,经过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拉萨市不懈努力,将这里变成了水清树茂、风景优美的河道公园。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以“雪山林海、云涛彩霞、一岭四季、十里九景”著称。1998年,家住鲁朗镇扎西岗村的平措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家庭旅馆,当年收入就有2万多元。经过发展,平措的家庭旅馆的床位已从最初的8张增加到了如今的70余张,从年收入两三万元跃升到现在的50余万元。
近年来,看到平措家的变化,周边村民也纷纷经营起了家庭旅馆,户均收入每年超10万余元。在青山绿水的滋养下,鲁朗镇百姓依靠生态旅游捧上了“金饭碗”。
在我区,类似鲁朗镇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的例子比比皆是。近年来,得益于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和旅游产业链逐步完善,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绿色”红利。
山南市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的好生态使游客流连忘返,门巴族妇女卓玛开起了农家乐,一家人不仅还上了之前的贷款,还买了皮卡车,现在一年的收入超10万元;
拉萨市达东村先后建成了庄园遗韵、幸福林卡、达东圣地桃园、千亩花海等文旅项目,产业致富的甘泉流向千家万户;
……
生态文明浪潮涌,绿色崛起正当时。站在新起点上,高原大地各族干部群众正自觉扛起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这个最大的政治责任,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把美丽西藏建设不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