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2016年西藏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百姓共享发展硕果

2017-01-19 07:4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文化部的有力指导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文化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奋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尤其以文化惠民为核心,目标明确抓落实,文化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效果得到较好体现,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创新

文艺繁荣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2016年,自治区文化系统围绕建党95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爱国主义和现实题材文艺创作,以演出促繁荣、以繁荣促发展。《太阳的女儿》、《共同家园》、《解放!解放!》、《六弦情缘》等一批重点舞台剧目相继推出,惠及广大观众。2016年全区10个专业文艺团体累计演出800余场次,74个县级民间艺术团累计演出4000多场次。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78个,立项5个,获批艺术基金695万元。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惠民的基础。2016年,自治区图书馆被列为国家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23个“区域文化联动”项目全面推进。“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汉藏文化交流18个项目顺利实施。落实79个乡镇文化站和148个行政村公共数字文化设施提档升级项目。落实264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项目。2016年,我区文化数字资源建设良好,《天籁之音—藏北格萨尔艺人独家说唱音频资源库》、《西藏抗英文化多媒体资源库》等多个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通过审验,向7市地和74个县区推送总量达324TB的数字资源。

优秀传统文化是兴国之根、聚民之魂,西藏地方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特色文化重要保护地核心要素,实现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创新。2016年以来,通过积极协调、主动沟通,藏戏《六弦情缘》、《卓娃桑姆》、《诺桑王子》首次登陆CCTV戏曲频道与全国观众见面;民间藏戏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区已达147支,有效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藏戏普查登录工作基本完成;传统八大藏戏舞台数字化工程有序推进;民营文艺团体项目藏戏《卓娃桑姆》入选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

文化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2016年我区非遗保护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国家、区、市、县非遗保护名录体系进一步健全,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项重点非遗保护项目推进扎实有效,藏医药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国家重视、地方支持,推进有序;首批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试点验收工作全面完成;51家第二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传习基地向社会正式公布;西藏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顺利实施。59部藏文古籍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部古籍入选“中华珍贵典籍资源库建设”数字化项目;编撰出版了《西藏非遗图典》、《西藏农耕文化图典》、《岭国妙音—格萨尔音乐集》等9种图书及音像制品。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2016年文化系统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西藏传统手绘唐卡地方标准》和《西藏自治区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启动了《西藏堆绣唐卡地方标准》制订。全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部门联动机制正式形成。西藏雅江网络科技公司成功入选2015国家动漫企业,实现了我区国家动漫企业零突破。2016年,我区新颁布命名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24个。18个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全部启动。目前,全区各类文化企业4680家,从业人员近3.2万人,年产值实现30亿元,呈现多门类、多渠道、多层次的生产格局和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截至去年底,全区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近900家,从业人员超过6000人,营业利润近2亿元。(记者 韩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