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自治区藏医院成立100周年:济世利众 守护生命

2016-09-14 07:31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义诊赠药

手术治疗

对外交流

配制药剂

自治区藏医院

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走过的100年历程中,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是区藏医院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我区藏医药事业发展十分重视,使悠久的藏医药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藏医药事业快速发展也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区藏医院已成为全区唯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制剂生产、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和全国首批重点民族医疗建设单位,为藏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区藏医院2005年被评为“三级甲等”民族医院;2012年通过“三甲”复审;2007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疗建设单位;2009 年被确定为全国唯一国家级民族医疗临床研究基地;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14年被列为全国“中医药传统知识 保护单位”,同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首届中医药科技推广先进集体”称号;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

藏医药非遗得到有效保护

区藏医院前身的门诊——门孜康,被列入国务院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保存有藏医和天文历算的珍贵古籍582卷、药王山利众医学院的80幅曼唐、藏医 外治器械200多种、历代名医塑像163尊、玉妥宁玛·云丹贡布亲手磨制藏药的石臼、达莫曼让巴·洛桑曲扎的坐台提炼器具、以扎唐版为主的不同版本的四部 医典、木刻印板8000多条以及甘露加持仪式所需仪器和唐卡等非常珍贵的文物。这些珍贵的古籍文献和文物对藏医药优秀文化的挖掘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配伍技艺、藏药炮制技艺、天文历算等相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门孜康、藏医曼唐、藏药甘露加持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名录,目前有14名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传承、传授、总结和整理传统 技艺和技能的同时,使宝贵的传统技艺、经验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2015年,区藏医院馆藏的金汁手写《四部医典》和16-18世纪木刻版正式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国家级名录。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区藏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学科9个。随着一批重点专科、学科建设,临床科室的诊疗更加规范,诊疗能力不断提高,诊疗效果显著提升。医院年诊疗工作总量 从1965年的150118人次,提高到了2015年的344157人次;其中门诊人次从150000人次增加到337405人次,住院人次从118人次 增加到6752人次。

区藏医院对患者的治疗基本采用藏药服用、藏医外治的方法。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像骨科、妇产科、眼科、外科这样的科室,采取的是手术治疗与口服藏药及藏 医外治相结合的办法。基于这种治疗方式的独特性,区藏医院在治疗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眼科疾病等方面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

2015年,区藏医院藏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93%。仅2015年,藏医非药物疗法治疗491591人次。

藏医药科研发展取得新突破

临床研究方面。区藏医院是全国唯一的国家民族医疗临床研究基地,主要任务是探索建立民族医疗临床研究的模式、方法、路径等。近年来,他们以重点专科、学科 建设为平台,以病种研究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藏医治疗方法、技术的临床疗效评价。积极争取引进了64排CT、心肺功能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肠镜等 现代医疗设备,促进了传统藏医药学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

基础研究方面。一是古籍文献研究取得成果。截至2015年,藏医药研究院抢救整理藏医药历史文献800余种300余卷,挖掘和恢复藏医药重要文化仪式19 项,申报和承担非遗项目30项。二是中(藏)药材资源普查及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24个县的药材资源普查,掌握了第一手资 料。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外国专家局、区科技厅、区发改委、区卫计委的各类科研项目近20项。三是藏药开发与应用研究取得成效。 2006年开始进行“藏药材质量标准化研究”,先后完成了近150个藏药材品种的质量标准研究,其中部分药材品种质量标准已经正式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 标准。

天文历算研究方面。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每年要推算和编辑藏历历书,其在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同时,通过承担项目整理、编写出版发行的《西藏星算天象基本知识》《新编第十七绕迥时轮历精要》等专著,使藏医天文历算的研究成果不断扩大。

藏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加强

目前,区藏医院有10多位专家承担师承教育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生导师,45人被聘为西藏藏医学院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2015年7月,依托国家重点专科视 频网络平台在区藏医院搭建了覆盖“四省一区”藏医机构的全国藏医药视频网络中心。自试运行以来邀请著名藏医药、天文历算专家开设《藏医秘诀——千万舍利》 《藏医放血实践》《藏药功效及炮制》《藏药饮食起居》《藏西医结合急诊急救知识》等藏医药学方面学术讲座32期,受到区内外民众的广泛关注。

2015年,自筹资金启动名老藏医口述史项目,对170多位区内外名老藏医进行了藏医医疗、教学、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口述史录制工作。

2013年以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云南省卫计委等主动来区藏医院协商帮助培养技术骨干事宜,并签订了帮扶协议。近三年来共接收云南、甘肃、四川、青海等进修生260人,接收区内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进修生、“师带徒”等近500人。

藏药产业发展得到显著提升

区藏医院(门孜康)的藏药研制已有320多年的历史。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藏药研制从小规模的制剂配制,发展到了现代化的规模化生产。特别是区藏医院创办自 治区藏药厂以来,为全区藏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研制成功了十味龙胆花冲剂等五种新型藏药,并获得了国药准字号;七十味珍珠丸等13个品种被列入 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拥有国家级专利藏药坐台的加工方法技术;55个传统藏药品种取得了国药准字号;藏药年产量从1959年的250公斤增长到2012年的 94吨。隶属区藏医院的原区藏药厂于2012年开始进行国企改制,先后培育了全国藏药生产的龙头企业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中国驰名商标“甘露藏 药”,首创全区专利即“坐台”专利,为全区藏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区藏药厂改制后,区藏医院于2015年在藏药厂原址建成了自己的制剂中心,当年就配制了175批制剂产品,109个品种,成药达到40吨,满足了临床用药需求,提高了临床疗效。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藏医药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钦热诺布、强巴赤列等无数藏医历算先辈,用智慧与仁爱弘扬藏医与天文历算之根本,悬壶济世,造福一方。在新的历史时期,自治区藏医院坚持传承创新,开拓进 取,实现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产业和文化建设的协同、快速、健康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为藏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区藏医院(门孜康)走过百年历史,是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的开拓史;是济世利众、守护生命的奋斗史;更是弘扬文化、构建和谐的创新史。区藏医院(门孜康)将继续为促进我区藏医药事业发展、守护全区各族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稿件、图片均由自治区藏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