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林业建设全面提升生态质量 四项森林指标居全国第一

2015-10-26 09:2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本网拉萨10月23日讯(记者  王菲)记者近日从自治区林业厅获悉,经过一代又一代西藏林业人的不懈努力,西藏林业建设成效显著,截至今年7月底,人工造林保存面积29万公顷、封山育林71万公顷,森林面积为1471.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已达11.98%,创造了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天然林蓄积、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4项指标全国第一,有效带动了气候改善、动植物保护、农牧民增收等,为建设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据介绍,近年来,西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工程造林为主体,社会造林和义务植树为补充,国土绿化从“四旁”发展到“两滩”,扩大到大面积宜林荒滩荒地。截至今年7月底,西藏人工造林保存面积29万公顷、封山育林71万公顷。

同时,荒漠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治理,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防沙治沙12.56万公顷。据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比较,西藏荒漠化土地减少7.89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6.57万公顷,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遏制并首次出现逆转。通过实施防沙治沙,我区风沙天气大幅减少。拉萨、日喀则和山南泽当全年的风沙天气分别减少了32天、34天和32天;拉萨贡嘎机场影响飞机起降的风沙天气,由过去的60天减少到目前的20天。

据自治区林业厅负责人介绍,通过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工作,我区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改善,森林资源得到极大丰富。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西藏森林覆盖率已达11.98%,森林面积为1471.5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为22.62亿立方米、天然林蓄积227201.30万立方米、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267立方米/公顷,创造了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天然林蓄积、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4项指标全国第一。

在推动林业建设的同时,湿地生态系统也得到了有效保护,西藏湿地原生态保存完好。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西藏现有8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652.90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3%,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自然湿地652.40万公顷,占全区湿地面积的99.92%;全区自然湿地保护面积444.57万公顷,保护率达到68.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湿地原生态保存最好的省区。

目前,西藏共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61处,总面积达4100万公顷,约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1/3,约占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的1/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居全国第一。据统计,西藏已记录的野生脊椎动物有795种,野生动物种类居全国第三位,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居全国前列。特别是近年来,我区藏羚羊、野牦牛、黑颈鹤、藏野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明显,藏羚羊种群数量由1995年的5—7万只上升到目前的20万只以上,黑颈鹤由1995年的1000—3000只上升到目前的7000只左右,野牦牛种群数量由原来的约7000头上升到目前的1万头左右,藏野驴种群数量由原来的约3万头上升到目前的9万头左右。

在林业建设中,自治区林业系统还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尽量让农牧民参与植树造林、森林管护、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林业建设带动增收的作用日渐明显。目前,我区有群众造林队、森林管护员、野保员等,仅森林管护一项,全区8.4万多森林管护员每年每人年均可得管护费5000多元;野保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员每月每人600元。特别是从今年起,我区将组建208支1113人的公益林专业管护队伍和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组建73支780人的农牧民专业管护队伍,每人月收入2000元左右。据不完全统计,50年来,特别是全国林业援藏20年来,林业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约98亿元,仅“十二五”期间,农牧民群众参与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直接增加现金收入约40亿元,实现林业系统生产总值累计约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