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07:4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闻春华从江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来到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气象局时是2013年7月,女儿尚在 襁褓之中。转眼两年过去,阿里的红柳花开了两茬,当女儿已经能隔着电话叫“爸爸”时,闻春华也早就走遍了阿里地区的7个县,和当地干部职工一起到基层调 研、巡检野外观测站点、开展气象服务等。他说:“这是一段注定无法忘记的珍贵岁月”,“人在这里会很静,心安下来,到哪里都是家”。
其实不仅仅是他,自2010年以来,在中国气象局的高度重视下,全国气象部门共选派40名援藏干部到西藏气象部门工作,援藏干部多为科研、业务或管理骨干。而每个援藏干部都有许多故事。
而回望2010年1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后的5年,中国气象局制定《全国气象部门对口支援西藏气象工作方案》,明确干部人才、业务科技、资金项目等三项援藏任务,援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西藏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自进藏那天起,就把自己完全融入了西藏
在阿里,6月是红柳花开时节,预示着阿里人可以喝着青稞酒、吃着风干牛肉纵情歌舞。到阿里地区气象局后,闻春华专门建议针对红柳花期开展气象服务,做花开期的气象条件研究。
他 是带着许多想法到高原的。针对当地特色,2014年3月到6月,在海拔4700米的“神山”冈仁波齐所在地普兰县塔尔钦乡,他与同事为塔尔钦佛事活动开展 气象服务。这是阿里地区气象局首次开展的野外长时间的现场气象服务工作,首次用藏、汉、英3语种进行信息发布,受到地区行署好评。“这一切给我留下了无比 深刻的印象和震撼的感受。”他说。
很多人是怀着对援藏事业的深情挚爱,对援藏工作的 执著追求,沿着前几批援藏干部的足迹走进了受援地。2010年和2013年分别选派的7名干部被纳入中组部统一管理的第六批、第七批援藏计划。他们勇敢接 受各种艰难困苦的挑战,积极应对各种复杂环境和局面,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理念,并结合实际,在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 年,卢海听说安徽有气象援藏的名额,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从进藏那一天起,就把自己融入到了西藏。”在西藏的日子里,卢海经常在办公室编写程序到深夜, “一人在外免不了要想家想孩子,回宿舍早的话会因为思乡之情而睡不着,我一般是在办公室加班,干到困得不行了再回宿舍,可以倒头就睡。”
这 些夜没有白熬。他和同事经过不懈努力,建立了山南自动站资料查询网站、全区预报动态评分系统、西藏人影作业信息平台、琼结县为农服务平台,完成了西藏县级 气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并负责西藏地市级气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有力推动了当地气象现代化建设。而2013年结束援藏工作返回安徽时,这个曾经敦实的汉 子瘦了20多斤,头发也白了许多,还出现牙齿松动、血红素偏高、心室壁加厚等高原病症状。
那 曲地区气象局援藏干部田鹏波,在两年的时间里紧抓业务规章的规范化、6个自动站站址堪选、农经网改版后的栏目设计、电解水设备大修等;日喀则地区气象局援 藏干部张文哲,在气象文化对口援藏、气象宣传、维稳等多个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林芝地区气象局援藏干部白林,引进雷击风险评估系统,落实援藏资金、项 目,加强林芝与云南的人才互动交流,组织并参与多次业务培训。这些都提升了西藏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和科技水平,为新时期西藏实现气象业务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而 在这些成果的背后,不仅有援藏干部的努力,也有中国气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的支持。按照《全国气象部门对口支援西藏气象工作方案》确定的气 象部门对口支援西藏的资金任务,2011年到2014年,由19个省(直辖市)气象局援助的资金共计2000万元,覆盖西藏7个地区(市)气象局以及所属 32个县气象局。全国气象部门援建单位针对西藏需求,从业务科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施了业务科技援藏项目25项,完成业务系统建设20余项,启动“西 藏气象信息业务运行监控平台建设”等6个项目的援建工作,就“西藏农业生态实验室建设”等9个项目达成援助意向。参与业务科技援藏的援建单位来自11个省 (直辖市)气象部门,受援方遍及西藏5个地区(州、市)气象局和自治区气象局7个直属业务单位。
援藏三年,心系高原一生
2010年,毛善明50岁,他之前从没想到自己会在这个年纪进藏。那年夏天,他清楚地记得刚到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时天空下着雨。
拉萨与他的家乡江苏宿迁相距千里,这雨声却让他动了情:“这不是我们老家雨季到来时那熟悉的夜雨声吗?在西藏,下雨也是这样的亲切?”
在 援藏干部中有一种说法:援藏三年,心系一生。在拉萨市气象局的三年,毛善明加强规范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结束了拉萨市没有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历史。他积极 与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各部门协调,在防雷、公共气象服务等方面做出了成绩。但最让他珍惜的是各民族同事们真心相处结下的深厚友谊和情谊。“当我在高原感冒咳 嗽打吊瓶时,藏族同胞安排专人给我送来热饭和水果,我真是从心底里面有着家一样的温暖;当我和藏族同胞一起到基层检查工作住在乡下的时候,他们就教我如何 喝酥油茶来增加体力抵御高原夜寒。”毛善明说,在高原雪山,援藏干部与各族干部群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结下了比雪山更加纯洁的友谊,凝聚了比雅鲁藏布江 更深的情义。
“在西藏,和西藏同事一起交流的是生活和工作,得到净化的是心灵。”毛 善明说,在藏干部的辛苦和奉献值得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高原精神和“高海拔、高标准;缺氧气、不缺志 气”的高原气象人精神已经融入每位援藏干部的血液之中。
不仅是毛善明,来自湖北省鄂 州市气象局的鲁建军也在西藏找到了归宿感。无论在贡嘎县气象局还是在山南地区气象局,无论是汉族同事还是藏族同胞,说起鲁建军,大家都认为他踏实肯干、乐 于钻研。一同事评价说:“他真正为干事业来了,克服高原反应,不仅为我们争取援藏资金,还帮助大家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援 藏干部不仅在工作上融入当地,还身体力行,结对认亲,与老百姓融洽相处,“汉藏一家亲”并非虚言。很多援藏干部在当地认了藏族亲戚,有些是单独结对,有些 是和同事一起。北京市气象局援藏干部卓连根与一位80多岁的藏族阿妈一家结为亲戚,自己掏钱为其庆祝80岁生日,双休日还为她的孙子补习功课。闻春华在海 拔5200米的阿里革吉县亚热乡却藏村认了特困户大巴桑一家为亲戚,定期去看望,还动员江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为村里捐赠了大量物资。
3 年时间过得很快,闻春华在高原工作的日子已经所剩不多。“往后的援藏岁月,我将继续努力工作,发挥援藏干部的作用,同时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虔诚敬 畏的心,继续行走在阿里荒野遥远的路上,忘掉低压缺氧,抛开烦扰杂念,用心感受阿里,感受世界屋脊的人、物、景。”他说。
而离开西藏两年后,卢海等援藏干部的手机里还存着很多西藏同事的电话号码时常联系。“如果有机会,还是想上去。”卢海说。
“感谢中国气象局和兄弟单位对援藏工作的关心,希望下一步争取把爱心、关心变成滴灌式、精准化的援助,让雪域高原开出更加灿烂的气象之花。”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王鹏祥如此期待。(记者 赵晓妮 李一鹏 通讯员 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