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2014年山南地区扶贫项目覆盖12县83个乡镇 16万人受益

2015-03-23 09:3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从10年前的村里年人均收入2000元到2013年的年人均收入1.1万余元,山南地区乃东县结巴乡滴新村5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扎西多吉觉得不可思议:“10年前,全村300多个劳力中200多人出去打工,日子还是过得相当艰苦。自从2005年,山南地区农发办扶持组建‘兴农砂石加工合作社’以后,滴新群众真正过上了好日子。”

滴新村的“转身”,是山南地区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缩影。去年以来,山南地区大力实施整乡推进、面上扶贫、劳动转移、产业扶贫、到户帮扶项目,项目覆盖12县83个乡镇,4.98万余户16万人受益。

“去年年初开始,我们瞄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贫困人口,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减贫增收的作用。截至目前,共落实243个扶贫开发项目,总投资达2.76亿余元。”山南地区扶贫办主任邓建军说。

在贡嘎县保吾藏鸡养殖基地,村民巴桑一边给鸡群投放食料一边对记者说:“藏鸡蛋供不应求,必须提前预订才能买得到。”该藏鸡养殖基地是贡嘎县扶贫办驻保吾村工作队申报实施的面上扶贫项目,总投资159万元,目前养殖基地已成规模,运行良好。

错那县错那镇吉松居委会,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先后投入114万元发展黄牛养殖,加工牛奶、奶渣和酥油等农畜产品,年收入达12万元,并安排4名贫困户管理养殖场,索朗罗布就是其中之一。“从最初养殖22头黄牛开始,目前已发展成拥有63头黄牛的专业养殖场,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在本村实现就业,有了稳定收入。”索朗罗布说。此外,该居委会五年前争取农行对口帮扶资金17万元开办羊毛加工厂,不仅方便了周边群众梳理加工羊毛,还生产羊毛被、牛绒被等产品,年收入达11万余元,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典范。

2013年,曲松县曲松镇贡麦村投资28万元成立慈成藏香加工合作社,加工特色藏香、香囊等。当年,合作社实现产值20万元,带动当地7名农牧民人均增收2000元,为当地贫困群众铺就致富路。

与此同时,山南地区还落实地级领导包村扶贫项目。截至目前,已落实地级领导包村扶贫项目14个,落实项目投资645万元。并广泛发动社会组织和各系统各单位立足行业特点,开展爱心捐款、科技下乡、送医送药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扶贫活动。

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精准考核,是中央对新时期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实现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的最有效手段。山南地区扎实开展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对全地区贫困人口逐村逐户进行识别摸底。

“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增收举措,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全年减贫1.63万人以上,确保困难群众摆脱贫困,与全国同步奔向小康。”邓建军介绍说,着重以突出产业扶贫,每年整合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选择1—2个重点产业项目进行扶持;突出面上扶贫,户均投资不少于1万元,面上扶贫到户率达到70%以上;加大整乡推进计划,争取每年不少于10个乡镇纳入自治区整乡推进计划,并对非重点县的20个行政村进行重点扶持,确保到2015年完成28个乡镇的整乡推进任务;进一步用好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力争每年发放信贷资金2亿元以上,重点支持县以下中小微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致富带头人,力争到2015年人均年收入2300元以下的扶贫对象全部脱贫。

如今,走在雅砻大地的村村寨寨,一条条平整的道路,一幢幢崭新的藏式小楼,都见证着山南地区扶贫工作的可喜成绩,相信未来的好日子,就握在一双双勤劳的手中。(普布旺堆 记者 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