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抵天边的青藏公路。 记者 常川 摄
西宁市最繁华的中心广场北边,东西向的长江路与南北向的胜利路在此交汇,在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匆忙的脚步中,谁也不曾想到,这里是闻名世界的“天路”——青藏公路的起始点。
“当年在此立有青藏公路纪念碑,但是后来因城市发展需要和市政工程施工要求,纪念碑就被拆除了。”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交通史志编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生禄介绍说。
李生禄今年59岁,自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交通系统工作,现任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公路》特约通讯员、《青海交通年鉴》主编等职。因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喜欢钻研历史,李主任是青海交通系统公认的“青海交通史活词典”。
“1954年12月25日,康藏(今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仪式分别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四川省雅安市和青海省西宁市同时举行。当时在西宁的通车仪式举办地,就是现在的中心广场一带。青海省各族各界1万多人参加了通车典礼大会。同时,30辆满载着大米、面粉、汽油等物资的汽车当天从西宁市出发,开往拉萨。”李生禄说。
6月的西宁,阳光和煦而温暖,中心广场旁,车水马龙,行人如织。道路在这里交织,公路网从这里起始,现代化的高原城市在这里展现出迷人的风姿。
在川、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之时,我们将从这里出发,走向戈壁荒滩、昆仑垭口、唐古拉山脉和羌塘草原,重拾先辈筑路的伟业,体味道班工人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巡礼“天路”带给我们不寻常的人生经历。
这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
李生禄为我们理清了青藏公路称谓的变化:1954年之前,西宁经倒淌河向南至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府结古镇的路段称青藏公路。这是自1927年以来,马步芳家族为争取、稳定青海南部蒙、藏各部落修筑的简易公路;
1954年在抢修格尔木至拉萨、甘肃敦煌至格尔木公路的过程中,这两段均称为青藏公路;
1954年12月25日,康藏(今川藏)、青藏公路通车,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称为青藏公路;
1966年交通部将兰州经西宁、格尔木至拉萨公路定名为青藏公路;
1981年11月30日,青藏公路列为北京至拉萨干线公路网中的一段,将西宁至格尔木称为青藏公路东段,格尔木至拉萨称为青藏公路南段。
李生禄说:“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车,是人类公路建设史上的壮举,也是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公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处高寒地带,气候恶劣,地质复杂,工程浩大。全线贯通也是分了几段、多次整修完成的。”
据李生禄介绍,青藏公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为开发柴达木地区资源而修筑的青新公路(青海至新疆)中的一段,但是解放前夕,因为行车少,无人养护,“废毁殆尽”。
“最富传奇色彩的,是慕生忠将军修通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青藏公路!”
慕生忠担任政治委员、总指挥,带着唯一一名勘察设计工程师——邓郁清,率民工1200余人,于1954年5月11日自格尔木“戈壁滩上扎下了6顶帐篷”、 “一把铁锹、一把十字镐的征战”、“筹得首笔30万元的修路经费”、“208万头骆驼几乎全部覆没”、“耗费军费220万元”,历时7个月零4天,全线抢通完成。
自此,青藏高原上,被人称为“天路”的青藏公路,像一条玉带飘过雪山泥沼,像一道彩虹跨过戈壁荒滩,将西藏与祖国内地紧紧地连接起来。
慕生忠将军也因这一历史功绩而被人们称为“青藏公路之父”。
60年前,青藏公路从这里把西宁和拉萨、祖国内地与西藏连接在了一起;6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将从这里出发,重走“天路”,重温筑路壮举,采访和感受这条公路与人的故事。
站在西宁市中心广场边,这里曾是唐蕃古道的起始点,也是“海藏咽喉”的所在地。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从西宁以西的日月山随前来迎亲的吐蕃使者入藏,而今,“天路”——青藏公路从这里开始,越过茫茫戈壁荒滩,翻山越岭、跨河架桥直通拉萨。
这条曾经担负着80%以上的进出藏物资运输的公路,依然是进出藏最为繁忙的“生命线”和大通道。(记者 米玛 常川 陈敬 卢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