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11:18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集中夏季时间联检
中尼边界全长1400多公里,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已进行过两次边界联合检查。目前,中尼边界全线共有79个界标,98个界桩。这些既像边防战士又像历史老人的界桩也是状态各异,有的基本完好,有的严重损坏,有的丢失。一些界桩被河水冲到对方境内,对方边民就会很自觉地把界桩捞起来送回去。如果界桩被冲得不见踪影,中尼地方政府要在共同确认的前提下在原地暂时立一个标志物作为替代物,等待下次边界联检的时候重建界桩。有些界桩上的字迹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要根据资料把号码重新油漆上去。倾斜歪倒的界桩要扶正,移动位置的界桩也必须归位。此次联检两国商定,今后修建的新界桩要尽量使用经久耐用的材料,减少维护费用。根据实际需要,中尼双方商定在2006年夏季集中时间完成联检的野外作业。
本次中尼边界联检共分5个组,每组的野外作业时间为100天左右,参加人员中方为76人,尼方为20人。按计划,这次联检野外作业从今年4月开始实施边界沿线全部界桩维护及精确测量工作,到2006年9月底完成。具体工作方式是:尼方人员从中尼边界樟木口岸入境,与中方人员会合后奔赴各组工作地段,东西两端的组需要从此处行程两三天、近千公里才能抵达本组工作地段。
中尼边界联检成为佳话
边界联检,是指为了保持边界线的准确和清晰,有关国家在边界勘定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共同对边界线进行维护。有关专家表示,边界联检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到边界查看,而是边界管理的一种手段。它包括修复受损界桩、重建灭失界桩、增设新界桩、对改道界河采取措施等,以重新将界线在实地标清,然后将实地标清的边界线用文字及地图记录下来。
我国与邻国的陆地边界线长达2.2万多公里。经过50多年、几代人的外交努力,目前我已划定了90%的边界,其中绝大部分得到勘定并进行了有效维护和管理。我国边界在划定并勘定后,主要靠边界联检维护边界线。为了保持实地边界线的准确和清晰,建国后,我国已经同蒙古、缅甸、尼泊尔进行过两次,和巴基斯坦进行过一次联合边检。
按惯例,边界联检的双方野外作业人员应驻在边界线己方一侧,并从各自境内上界与另一方会合,然后在边界线附近开展工作。考虑到中尼边界大山阻隔,双方联系、接触非常不便,且边境地区尼方一侧有尼反政府势力活动等,为保证工作进度、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尼方人员决定驻在中方境内,双方均从边界线中方一侧上界,所有工作均由中方负责作业,尼方检查确认。此次边界联检充分体现了我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外交中的一段佳话,表现出中尼双方高度的互信。
尼政府对此次边界联检很重视,也进行了精心准备,并高度评价这项工作。几十年来中尼边境地区一直保持着安宁祥和,从未发生过任何边界纠纷。前两年,由于尼境内反政府势力活动频繁,尼政府军警不得不撤退到附近县城里,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尼边界尼方一侧有些地段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尼方表示,他们信任中方能替他们守好边界,尼方领土一寸也不会损失。
24个界桩在海拔5000米以上
本次联检,中方由外交部牵头,公安部、总参谋部、国家测绘局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加。国家测绘局指定陕西测绘局选派技术人员承担野外测量任务。界桩维护及联检组的后勤保障则由西藏自治区指定外办来负责。陕西测绘局最后从100多报名人员中选出24名精兵强将参加这次联检,并进行了两次培训。除了全面系统地对业务技术进行培训外,还将重点放在体能锻炼上,队员每天坚持3公里越野跑,每周负重20公斤登山两次,每次半天,并且在饮食上加强营养。
中尼边界地区气候及地形条件差别很大,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也有海拔2000米以下的的亚热带丛林。中尼边界大部分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主分水岭,在近百个界桩中有60个位于山脊线上(其中5000米以上的24个),车辆无法到达。维护界桩所需的工程材料、施工器材、人员生活物资要靠人背和牦牛驮运才能到达界桩处,有的界桩需要步行走好几天、翻越好几座山才能到达。一个界桩的维护和测量时间约为一周。一支野外作业队伍往往由几十人、数十匹牲畜组成,绵延数百米。为保证人员安全,野外行军前领队一般要组织安排有经验的队员安插在队伍的前、中、后,条件好的可以用步话机传达命令,条件差一些的只有靠吆喝一声声地前后传达。更有一些地形险要之处,连马匹也难以行进,只能完全靠人力运输。在这样的情况下,靠人手提肩扛高1.5米、宽0.8米、重达50-80公斤的钢制界桩模具,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