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2005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

2014-03-14 11:14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十五”期间,西藏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和辐射环境管理工作,不断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5年,全区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良好状态。

  水环境

  2005年,全区主要江河和湖泊的水质状况保持良好,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水域的环境质量标准。

  状况

  主要江河水系 2005年,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主要江河干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域标准,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等流经主要城镇的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域标准,发源于珠穆朗玛峰的绒布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类水域标准。

  湖泊 2005年,羊卓雍湖的水位保持在发电前的水位线以上,纳木错湖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水域标准。

  地下水 2005年,地下水仍然是全区主要城市(镇)的集中供水水源,各城市(镇)中、深层地下水水源丰富,水质良好,总体上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Ⅱ水质标准。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5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08.54万吨,与2004年相比上升1.6%,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563.60万吨,与2004年相比上升1.6%。工业废水中CODcr排放量为1071.57吨,与2004年相比下降8.1%,与2000年(2719.77吨)相比,下降了60.6%。“十五”期间废水及化学需氧量排放统计。

  措施与行动

  2005年,围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了全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共检查饮用水水源地49个,占全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数的67%,消除了饮用水水源存在的环境隐患。开展了全区环境安全大检查,对重点排污单位进行了全面排查。对自治区司法中心医院、疾控中心和武警西藏总队医院污水处理工程进行了验收。实施了2004年度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320万元)支持项目西藏自治区藏药厂和拉萨皮革厂污水治理工程;争取到2005年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西藏拉萨地毯有限责任公司和生活区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污水处理工程。

  截止2005年,国家累计投入44404万元,在全区建成各类人畜饮水工程4525处,解决了58万人和556万头(只、匹)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十五”期间,全区建成自来水厂12座,城镇供排水管网发行投资59082万元,供水管道长785.97公里。到2005年,全区主要城镇供水综合能力达40.51万立方米/日,城镇供水普及率达60%,排水管网基本覆盖城镇建成区。

  大气环境

  2005年,全区主要城市(镇)大气环境质量依然保持良好,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

  状况

  城市空气 2005年,拉萨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日均值浓度介于2~14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浓度为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日均值浓度介于2~67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浓度为14微克/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日均值浓度介于5~875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浓度为291微克/立方米;降尘量介于5.91~50.82吨/平方公里·月之间。昌都镇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日均值浓度介于4~32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日均值浓度介于3~26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日均值浓度介于25~395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匀值浓度为146微克/立方米。两市镇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有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现象,超标率分别为36.5%、21.0%。城镇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中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氧货物)的平均负荷系数分别为79.4%、6.3%、14.3%,总悬浮颗粒物是全区城镇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2005年,拉萨市全年环境空气污染指数:优为119天,良为239天,轻微污染为5天,轻度污染为1天,中度污染1天,无重度污染,优良率为98.1%。从全年来看,中、轻度污染出现在冬春季节,主要是降水少、气候干燥、大风等自然因素导致空气中浮尘增加。

  珠穆朗玛峰地区空气质量 2005年,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良好状态,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

  酸雨 2005年,全区未出现酸雨。

  “十五”期间,拉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在95%以上。全区未出现酸雨。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内。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5年,全区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3.29亿标主方米,与2004年相比下降0.82%。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43.19吨,与2004年相比下降0.35%,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772.50吨,与2004年相比下降0.69%,与2000年(7380吨)相比,下降了75.8%。“十五”期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

  措施与行动

  2005年,日喀则高争水泥厂、昌都地区水泥厂积极开展污染治理。拉萨市开展了饮食油烟污染专项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山南地区启动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

  “十五”期间,全区继续推广使用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石油液化等清洁能源。截止2005年,全区各类太阳能光电高州总客量近9000千瓦,推广太阳灶1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20万平方米以上,太阳能采暖、温室、牛羊暖圈等达25万平方米,实施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煮饭系统示范工程。

  声环境

  2005年,全区城镇环境噪声声源构成中,道理交通、建筑施工、生活娱乐噪声仍占主导地位。

  状况

  2005年,拉萨市功能区环境噪声昼夜等效声级范围为:一类区介于30.0~65.4分贝之间,二类区介于35.1~71.1分贝之间,三类区介于33.3~52.1分贝之间,四类区介于43.5~73.0分贝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昌都镇功能区环境噪声昼夜等效声级的范围为:一类区介于34.1~73.0分贝之间,二类区介于45.0~73.6分贝之间。

  2005年,拉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介于57.8~80.5分贝之间,年均值为67.8分贝,其中,江苏路和林廓路交通噪声超标,超标路段达13100米,路段超标率为24.7%。

  2005年,拉萨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表明,拉萨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较好的区域占拉萨市区的84.8%,处于轻度污染的区域占12.2%,处于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区域各占1.5%。

  措施与行动

  2005年,全区主要城镇道路路面不断改善。环保部门加大了施工和娱乐噪声扰民问题的监督管理与查处力度,开展了全区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控制与监督检查,全区检派出环境监察人员147人次,对考场周边进行巡查,保证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的畅通。

  固体废物

  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为采矿弃碴。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是我区主要的城市垃圾。

  状况

  工业固体废物 2005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含乡镇企业)为10.35万吨,比上年下降23.9%,绝大多数外排。排放的工业固体废物未占用耕地。“十五”期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统计。

  城市垃圾 2005年,拉萨市、日喀则市共清运生活垃圾44.5万吨,基本做到了日产日清。

  珠穆朗玛峰登山垃圾 珠穆朗玛峰登山大本营修建了2个垃圾箱,收集登山者和旅游人员产生的垃圾,定期清运。

  措施与行动

  2005年,自治区有关部门对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黄金生产秩序整顿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6家违规砂金矿进行了处理,对嘉黎县铅锌矿、龙玛拉铅锌矿开采中的环评工作和草场破坏等问题进行了协调处理。对部分采矿企业作出了停产整顿、关闭的处罚。主要城镇加大了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置。加强了医疗垃圾的监督处理。

  辐射环境

  2005年,全区放射性水平在本底涨落范围内,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草地 森林 湿地

  全区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偏少,60%以上土地为草地(含荒漠化草地)。

  状况

  草地 2005年,全区共有天然草地面积为8266万公顷,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5500万。由于受全球环境变化和过度放牧 影响,局部地区出现了草地退化和沙漠化现象。

  森林 全区现有森林面积717万公顷。

  湿地 全区湿地面积为600余万公顷,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9%,名列我国首位,主要颂在湖泊周围及江河源头,并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山湿地。

  措施与行动

  2005年,实施了农牧区游牧民定居和退牧还草工程,开展了落实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工作。

  2005年,长江上游“三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投资2371.3万元,建设生态公益林2343,封山育林1467公顷,培育各类苗木200万株。

  2005年,我区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7128万元。全区完成造林面积32.7万公顷,封山育林237.8万公顷。

  2005年,玛旁雍错和麦地卡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生物多样性

  西藏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生物多样性重要基因库。

  物种 西藏有野生植物9600多种、高等植物达6400多种(其中,维管束植物5700多种,苔藓植物700多种),隶属270多科,1510余属。有特殊用途的藏药材300多种,被列入《涉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GITES)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有39种。

  西藏动物种类极为丰富。野生脊椎动物798种,已有125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全国的1/3以上。西藏野驴、野牦牛、孟加拉虎、黑颈鹤、云豹、雪豹等45种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此外,西藏还有多种特殊的裂腹鱼类,其种类和数量均占世界裂腹鱼类的90%以上;鸟类488种中有22种为西藏特有;昆虫类近4000种。

  据初步统计,西藏水生生物中的浮游动物760多种,其中,原生动物458种,昆虫208种,鳃足类56种;水生植物硅藻类共计340种。

  自然保护区 截止2005年底,全区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8个(其中,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6个,地市县级23个),保护区总面积40.8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03%,居全国之首。

  生态功能保护区 截止2005年底,全区已建立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17个(其中,国家级1个)。

  措施与行动

  落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专项补助资金150万元,实施珠穆朗玛峰和拉萨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完成纳木错自然保护区管护工程验收工作。2005年7月23日,国务院批准类乌齐马鹿自然保护区和拉萨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林业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了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年共受理各类林业案件420起。

  气候与自然灾害

  现状

  气候概况 2005年,全区范围内气温一致偏高,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日照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区域范围内出现了大风、雪灾、干旱、洪涝、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气温分布 2005年,全区年平均气温在-0.9~12.3℃之间,全区除拉孜和南木林站外,其它地区年均气温偏高0.5~1.9℃,其中雅江中部、那曲地区大部、林芝地区大部以及东部三江流域大部气温偏高在1.0℃以上。

  降水分布 2005年度,全区降水量在42~770毫米,全区除班戈、申扎降水偏多27~34%,狮泉河、定日、江孜、浪卡子、泽当偏少26~46%外,其它各地基本正常。

  气候灾害 2005年,不同时段内,全区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风、雪灾、干旱、洪涝、冰雹等气象灾害。

  地震灾害 2005年,全区共发生MS≥5.0级以上的地震3次。

  地质灾害 2005年,全区共发生地质灾害205起,其中,滑坡53起、崩塌38起、泥石流113起、采空区塌陷1起,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27.4万元。

  措施与行动

  2005年,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组成专家组对较严重的14起地质灾害开展了应急调查,在初步查明地质灾害成因、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地质灾害监测、划定警戒区、应急治理和应急搬迁等紧急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编制了《2005年西藏自治区汛期地毯灾害防灾减灾预案》。加强了抗震救灾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

  2005年,全面开展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前期工作,编制完成了《西藏生态功能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项目建议书》。对《西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开展了全区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制定下发了《全区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方案》,要求各地(市)对全区38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自查。自治区有关部门重点对珠穆朗玛峰、工布两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抽查,查处了自然保护区内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环境违法案件,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示:将西藏纳入国家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域,构建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开展了《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从生态安全屏障重点保护、重点建设和支撑保障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项目规划,涉及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天然林草保护、退化草地修复与游牧民定居、退化森林修复与防护建设、沙化土地治理与矿山迹地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鼠虫毒害防治示范、重点发展区建设、生态监测与监管能力建设、农牧区传统燃料替代示范和科技支撑等13大类工程。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2005年,继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共组织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8份,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45份、报告表18份、登记表45份。启动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了西藏自治区拉萨河流域综合规划和西藏自治区年楚河流域综合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完成了拉萨贡嘎机场改扩建工程和西藏山南地区泽当至错那公路改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两桥一隧、直孔电站等12个重点工程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污染控制

  编制了《西藏自治区“一江四河”流域污染防治规划》、《西藏自治区“十一五”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和《西藏自治区“十一五”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区城镇和交通道路沿线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市)加强生活垃圾监管。开展了西藏自治区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工作。实施了拉萨皮革厂污水治理及制革清洁生产技术项目、自治区藏药厂污水处理及环保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进一步规范了排污费征收工作,全区共征收排污费577.34万元。

  辐射环境管理

  落实了自治区辐射监测实验室及配套废物贮存间项目建设用地,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环评等前期工作。对自治区人民医院报废的一台钴60治疗仪进行了妥善处理。全区放射源得到有效监督,未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等事件。

  环境法制

  2005年,围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了全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专项检查、全区矿山环境保护清理整顿、重点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全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及食品加工企业环境监察等8个专项执法检查,全区共出动1000余人次,检查企业400余家。自治区人大组织了“中国环保世纪行——西藏行”回头看检查活动。建立了群众实名举报奖励机制。

  在拉萨市区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市区90余家排污单位的排污量进行了核定,并颁发了排污许可证。

  办理、答复人大、政协建议提案10件。全区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及环保举报电话937次,处理率达95%以上。

  落实本部环境执法补助经费187万元,为24个县环保部门配备环境监察取证设备。

  环境宣传教育

  自治区副主席洛桑江村发表了纪念“6·5”世界环境日电视讲话。召开了“2004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和纪念“6·5”世界环境日座谈会。对青藏铁路建设环境保护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在西藏电视台举办了“全区农牧区青年环境知识竞赛”活动,这是我区首次举办的藏语知识竞赛。邀请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吴芳笑薇女士一行,在拉萨、山南、林芝等地进行了环保讲座。编发西藏环保信息16期157条。自治区环保局多次接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十余家国内外新闻媒体的采访,仅《西藏日报》就刊登有关我区环境保护的稿件100多篇。

  环境监测与科研

  在拉萨市新建了两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完成了雅鲁藏布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监测和拉萨市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道路交通噪声、酸雨等常规监测。开展了污染源监测、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开展了珠穆朗玛峰、羊卓雍湖、纳木错等典型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拉萨市3个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种植基地的水、气环境质量监测。开展了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直孔电站等重点工程施工期环境现状监测。

  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昌都地区环境监测站全年共获得环境空气质量日均值监测数据1457个,地表水与地下水监测数据1244个,城市环境噪声监测等效声级数据2144个,污染源监测性监测数据343个,获得珠峰地区环境监测数据939个,纳木错和羊卓雍湖地区的环境监测数据212个。编发《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季报》4期、《拉萨市空气质量月报》12期、《拉萨市空气质量周报》52期,编制了《珠峰地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报告(2005) 》。

  开展了“西藏高原环境脆弱性与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拉萨市环境空气预报方法研究”等项目的研究。落实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490万元,为拉萨、山南、林芝、昌都4个地市购置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

  2005年,全区共有各级环保机构81个,专兼职环保人员380余人。

  资料提供单位:

  自治区国土资料厅、水利厅、建设厅、农牧厅、气象局、地震局、科技厅、林业局、环境监测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