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湖北西藏班走过22个春秋

2014-03-14 10:59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泽仁卓玛现任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参赞,春燕是西藏大学计科系主任,向辉现任察雅县公安局副局长……还有一个女孩子卓拥,获得过“沙市三好学生”。高中就入党,英语一直非常棒,还入选了《中华少儿英杰辞典》,她是内地西藏班唯一入选的学生。
  
  这些学生都曾经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湖北省西藏班1989级学生。
  
  1985年秋季,雪域高原上的100名小学毕业生,告别乡亲,来到湖北西藏班求学。从那时起,湖北成为国家在内地首批16个开办“西藏班”的省市之一。湖北西藏班办学22年来,已为西藏培养了1700多名人才。

  3日,西藏班学生在武汉国际赛马节上大饱眼福;9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杨松到西藏班看望全体师生……
  
  进入10月,位于武汉卓豹路洪山高中西藏班的校园里一直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更让西藏班师生高兴的是,武汉西藏班即将改名为“武汉西藏中学”。省委副书记杨松在调研时提出:“湖北有长期办好西藏班的决策,改名后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也符合长远规划的要求。”
  
  2005年8月,湖北唯一的西藏班从荆州搬迁到武汉。现有18个教学班,其中预科两个班,初中10个班,高中6个班,743名学生主要来自西藏山南、阿里地区。

  湖北西藏班落户沙市

  1984年,时任沙市副市长的刘珩,代表市政府积极争取办西藏班,并向省里写了申请,“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西藏班落户沙市”。

  22年前,湖北西藏班落户沙市六中。
  
  据介绍,1984年,西藏自治区各方面人才缺乏,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状况,加快西藏人才培养,中央领导指示,除加强西藏自治区本身的教育外,在内地创建西藏学校和举办西藏班,着重为西藏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同年,国家教委和国家计委发出通知,确定在北京、兰州、成都筹建三所西藏学校;在上海、湖北等16个中等以上城市各选条件较好的一二所中学举办西藏班。西藏学校和西藏班实行双语教学,由西藏选派藏文教师和管理人员。
  
  湖北西藏班落户沙市,也是几经周折。
  
  据现任武汉西藏班副校长刘士杰回忆,当时省教育厅在选址时,主要从交通条件和经济状况方面来考虑。西藏学生从拉萨来湖北,到内地第一站是成都。当时武汉没有直通成都的火车,西藏学生来湖北,先从成都到重庆,再坐船沿江而下到湖北。西藏班便初定在荆州或沙市两地(沙市现为荆州市内辖区)。
  
  荆州市沙市区政府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这样分析湖北西藏班落户沙市的经济因素,“那时沙市的纺织、日用化工等轻工业发展快,‘鸳鸯’床单、‘鱼’牌肥皂、‘荆江’牌热水瓶全国知名。沙市当时属地区级城市,经济实力超过荆州,列湖北省前三甲。”
  
  为了西藏班落户沙市,沙市市政府也进行了积极争取。时任沙市副市长刘珩代表市政府向省里写了申请,“西藏班落户沙市,占据天时、地利、人和”。那时沙市六中位于城郊,原是沙市码头装卸公司子弟学校,从学校的地理位置和规模看,也具备发展空间。
  
  1985年开班前,中央拨款200万元经费,湖北省配套170万筹建校区。“西藏班经费相对充足,包含了学生每年的学习和生活经费(装备、服装、公杂、医药、教学、学生寒暑假活动费等),当年藏族学生的配套经费标准是每人800元。”刘士杰说。
  
  时任沙市六中刘乃恭校长那时已过五旬,积极承担了接手西藏班的任务。刘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给大家鼓劲:我们一定要完成上级交给的艰巨政治任务。
  
  当年参会的一位老师回忆:“当时大家积极性空前高涨,几个被委以重任的教师还涨红了脸。”

  敲锣打鼓迎接西藏新生

  1985年9月16日,首批100名西藏学生乘轮船抵达沙市。晚上11点,轮船靠岸,西藏学生列队走上跳板,在码头迎接的数百名六中师生手举鲜花,敲锣打鼓,燃放鞭炮……

  1985年初,由当时的副市长刘珩担任组长的沙市西藏班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负责基建的六中教师李斌回忆,“100天建好了6层的宿舍楼,昼夜都在工地上”。第一期工程当年8月底竣工,新的宿舍楼、教学楼、餐厅等待投入使用。

  六中教师度成华被学校选为西藏班办公室主任。据度回忆,8月初,西藏昌都地区派藏文教师洛松扎西提前到沙市参加筹备工作,25岁的小伙子汉语讲得很好,中师毕业。但一到沙市就被炎热的夏天困扰。在昌都,夏天穿春装、晚上盖被子,没有蚊虫。
  
  1985年9月16日,首批100名西藏学生乘轮船抵达沙市。那天学校像过节一样,张灯结彩。晚上11点,轮船靠岸,西藏学生列队走上跳板,在码头迎接的数百名六中师生手举鲜花,敲锣打鼓,燃放鞭炮……
  
  第一批学生都来自西藏昌都地区。他们小学毕业,参加内地西藏班统考,择优录取进入内地西藏班学习。度成华说:“这都是好苗子!”
  
  不过在开学后,沙市西藏班的教师们开始感受到了压力。这些十一二岁的西藏学生大多来自农牧区,每到入睡时,只要有人说:“我好想阿爸阿妈呀!”全寝室的孩子都会哭起来。一个寝室往往又带动其他寝室。初次接触藏族学生的教师,时常感到束手无策。是啊!孩子们离家太远了,要等到下次回藏,则在四年初中毕业之后。
  
  为了增强家庭氛围,教师们纷纷走进学生当中。度成华记得,那时一班班主任朱元莉,得知班上女生高俊过生日,自己掏钱买了礼品,组织同寝室的同学给她庆贺。同学们欢快地唱起祝福歌,跳起拉手舞,气氛活跃。从此,这种庆贺生日的做法成为一种传统,在西藏班一直延续了下来。
  
  西藏班第一年是预科,主要补习小学课程,向初中过渡。这一年关键要抓好“三关”:语言关、词语关、演算关。担任过1989级西藏班班主任的刘拥军老师说,早期西藏班的孩子接触汉语很少,听不懂老师讲课。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把汉语学习纳入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互助,之后半年时间一般都能通过语言关。“现在藏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汉语课,来内地后语言交流相对容易得多了”。
  
  有意思的是,刘拥军曾两度进出西藏班。1990年刚大学毕业的他接手西藏班1989级。“把西藏班孩子看作汉族学生一样,教学上并没有区别对待,后来效果不理想,其实是不了解藏族学生的心理”。刘拥军说,当时学生们最爱讲的一句话是,“我们上学期老师就不是像你这么讲的”。
  
  一年后刘被调整到汉族班教学,直到1998年起担任沙市六中团委副书记兼西藏部后勤主任。

  出类拔萃的1989级西藏班

  湖北西藏班办学22年来,已经为西藏培养了1700多名学子。刘士杰作过粗略统计,目前从湖北西藏班毕业的学生,回藏后担任厅局级干部的有3人,处级干部超过100人。

  从1985年开始,沙市六中承担着西藏班四年初中教育任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考上内地中等专业学校,约三分之一的优秀生考进内地西藏学校高中部,继而考取大学。沙市六中自2000年起成立高中部,培养藏班高中生。
  
  刘拥军和李斌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愿意谈到1989级西藏班。在他们看来,每届西藏班都出了不少优秀学生,而1989级给他们印象最深刻。
  
  有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叫白玛次仁,来自贡觉县,是昌都地区最偏远的小县,当时全县只有一所小学。每年考内地西藏班时,贡觉县考取的总是最少,有时还“剃光头”。白玛次仁仅高于录取线2分,全县仅他一人。
  
  从小没有母亲,白玛次仁卫生习惯比较差,人很调皮。但他正直,有正义感,有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的,他会冲上去帮忙;在担任班级劳动委员时,同学的劳动任务没完成,他会帮助其他同学。李斌老师说,白玛次仁学习的最大问题是不好好写字,老师就从他的态度入手,进行思想教育。
  
  白玛次仁在西藏班的第三年就有了很大变化,性格不暴躁了,还当上了学生会劳动部长,后来又当上学生会副主席。毕业时以班级前十名的成绩考取浙江警察学校。回藏工作一年多后又考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后担任昌都地区类乌齐县森林公安局长。
  

  “他经常跟我通电话,几次邀请六中老师去那边的原始森林看看”。给李斌印象很深的还有他的一篇作文《班禅大师来到草原上》——“广阔的草原上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湛蓝湛蓝的天空像明镜一样高悬着”。写他小时候在贡觉县看到班禅大师的一次经历,文笔优美,这篇作文入选了《中学生语数外》。
  
  1989级只招收了50名学生,初中毕业时,13人考取了成都西藏中学高中,其余都上了内地中专学校。
  
  白玛次仁回忆,初二那年,班级组织他们在武汉大学生活了一个星期,很多孩子从此有了大学情结。大部分同学中专毕业后回藏工作,又陆续考上了大学,都有很强的求知欲望。
  
  泽仁卓玛现任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参赞,春燕是西藏大学计科系主任,向辉现任察雅县公安局副局长……还有一个女孩子卓拥,获得过“沙市三好学生”。高中就入党,英语一直非常棒,还入选了《中华少儿英杰辞典》,她是内地西藏班唯一入选的学生。

  湖北西藏班迁到武汉

  2003年秋季,湖北西藏班在租借的荆州市工商银行干部培训学校开班。由于租借校区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在湖北省委领导关照下,2005年8月,荆州西藏班正式搬迁到武汉,成立武汉洪山高中西藏班。

  沙市西藏班开班十几年,后期硬件投资不足,日渐遇到办学压力。
  
  2000年底,时任山南地区行署专员次仁来沙市西藏班考察。在沙市住了3天,对学校教学工作挺满意。他同时也提到,办学条件需要改善。
  
  这给我们很大压力,时任沙市六中校长刘士杰说,之后荆州市教育局就商议西藏班和荆州中学合办,荆州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在资金上会得到更多照顾。
  
  2003年秋季开学,荆州中学计划建新校区。土地规划、审批手续都办好了,但省里配套资金没到位,而荆州市也没有资金支持,之后荆州中学又推迟了合办西藏班。
  
  2003年秋季,湖北西藏班在租借的荆州市工商银行干部培训学校开班。由于租借校区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在湖北省委领导关照下,2005年8月,荆州西藏班正式搬迁到武汉,成立武汉洪山高中西藏班。
  
  10月,记者来到洪山高中西藏班校园看到,道路干净整洁,树木郁郁葱葱,篮球场上处处活跃着运动身影。学生公寓内配有空调,微机室有液晶电脑,有全新的塑胶运动场。
  
  副校长刘士杰介绍,武汉西藏班的管理体制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现有教职工80多人,由荆州调汉教师、武汉市区抽调教师和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组成。学校的食堂、商店由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经营,和湖北省荣军医院合作,建成了西藏班医务室。
  
  走进教学楼,每个楼层都贴有一条醒目标语:“今天,您的开心,从我们打扫的楼道开始”。后面会挂上班级号。上、下课不用铃声,校园里会播放一小段优美的音乐。
  
  武汉西藏班生源以山南、阿里地区为主。体育老师马进在西藏班工作了18年,去年从荆州调到武汉,在他看来,现在这里比荆州中学(新区)的条件改善了很多,这里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宿舍有专人管理。以前都是靠班主任,既要抓教学,还要管生活。
  
  “学校对教师的业务抓得比以前紧,每学期每位老师至少要讲一次公开课。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

  旦增老师和他的学生

  今年34岁的旦增老师来自山南地区隆子县。2004年秋季开学到荆州西藏班,去年随学校来武汉工作。他是1988级常州西藏班毕业生,从陕西乾县师范学校毕业后,回西藏工作了10年。来湖北西藏班之前,他已经是隆子县加玉乡完全小学的副校长。
  
  在西藏班,藏语教师被赋予多种职责,除了教藏文课,他们比汉语老师更了解学生心理,也是学生的生活保姆。
  
  和旦增同一批来湖北的藏语老师,还有来自阿里地区的女老师德吉,山南地区的崔称健才。旦增接受隆子县教育局安排,来内地要工作4年。“和学生一样,远离家乡,所以孩子们见了我总是很亲切”。
  
  今年上半年,旦增把爱人和小女儿接到了武汉,两口子两地分居一年多了。大女儿在老家上小学二年级,他托给哥哥一家照料,爱人现在学校食堂做清洁工,小女儿上幼儿园。“来内地的藏语老师大多夫妻分居两地,由于往返费用较高,一般都要过两年才回家探亲一次,费用可以由西藏地方教育部门承担。”
  
  旦增说,他和学生一直是平等、平和地交往。“还在常州西藏班上学时,那时班主任高老师给我传输了平等思想,他总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讲起,教给我们学习、生活的道理”。
  
  开学后,旦增会要求他的学生每星期给家里写封信,或者周末给家里通电话,向家里报平安。“如果接到了孩子的电话,远在西藏的亲人会把消息告诉给别的村民、亲戚,就会得到他们的祝福”。
  
  16岁的阿旺洛桑是2002级的学生,今年中考后他又选择了母校高中班。他的家在日喀则地区樟木镇,是一个美丽的口岸小城,过了一座友谊大桥,就到尼泊尔了。阿爸是军人,那时还在阿里地区工作,他是作为阿里地区生源考进内地西藏班。
  
  今年6月回拉萨参加自治区中考统考后,他回樟木镇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阿爸开车带着他回到樟木镇,“当时奶奶都认不出我了,叔叔就指着我对奶奶说,这是司机。我奶奶年龄高了,居然还相信了,后来我喊了奶奶,把她惊讶了好半天。”四年时间,一个小孩子已经长成了小伙子。
  
  阿旺洛桑假期和13个小学同学聚会,他们中有7个都在内地西藏班,分开几年的伙伴们在一起牵着手又是唱又是跳。
  
  樟木镇海拔只有2000多米,常年下雨,小镇就建在山上,四周都是群山环抱,山青水美。“山上有很多小瀑布,镇上唯一的水电站也是建在全镇最大的瀑布下游”。从友谊大桥走过,瀑布飘来的水珠能打在脸上,清凉舒爽。暑假很多国外的游客到樟木镇旅游,镇上有2家网吧,喜欢篮球的阿旺洛桑会偶尔去网吧了解NBA动态。
  
  与阿旺洛桑同班的边久来自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松嘎村,阿爸阿妈都是农民。2002年桑耶镇中心小学六年级84名学生参加内地西藏班招生考试,学校仅考上2人,边久是其中之一。
  
  桑耶镇多山,边久家离当地著名的桑耶寺只有5分钟路程。9月返校上高中,家里准备了一顿丰盛的酒席,亲戚、朋友、村民都赶来为边久送行,他们给边久送上洁白的“哈达”。“脖子上挂满了象征吉祥的祝福”。
  
  这一刻,让边久又想到了4年前考进内地西藏班临行时的情景,想起了6月份毕业时,在校园和朝夕相处4年的同学分别的场面。边久说,那一刻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