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10:35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日前,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2008奥运会民族民间艺术品遴选活动暨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由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和西藏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推荐的西藏卓番林手工业发展中心和拉萨古艺建筑美术公司派代表携自治区民间工艺品参加了评选活动。经组委会对参展的全国500余家文化企业展品进行评比,卓番林手工业发展中心荣获“中国优秀民间文化品牌企业”和“中国创造文化品牌”金奖,拉萨古艺建筑美术公司民间画师达瓦扎西荣获“中国民间文化品牌艺术家”称号。
自治区参展的民间工艺品以唐卡、纺毛编织制品和新开发的传统工艺品为主,受到人们的欢迎。参与如此高规格的工艺品博览会,让西藏的手工业艺品融入到了百家争鸣的圈子里,充分展示了西藏民族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为西藏民间工艺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达瓦扎西:西藏唐卡艺术的传扬者
现年45岁的达瓦扎西在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中国民间文化品牌艺术家”称号。
达瓦扎西在西藏唐卡绘画界早有名气,他绘制的唐卡更是远近闻名,成为国内外游客青睐的艺术品,许多国内外游客常常是慕名前来定购。在我们参观达瓦扎西画师的画室时,恰逢来自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的游客慕名前来定购他的唐卡。他们对达瓦扎西的唐卡作品赞不绝口。
从13岁开始,达瓦扎西就拜西藏有名的宗教画师赤列曲培为师学习唐卡画法。1980年,他开始在拉萨古艺建筑美术公司当画工。现在,达瓦扎西已是该公司唐卡绘画部首席画师兼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唐卡部招收了数十名学徒,向他们免费传授唐卡绘画技艺。现在,包括达瓦扎西在内的一批优秀绘画艺人继承了老艺人的优秀画技,使藏民族绘画艺术得到了有效的继承和发展。
从艺二十多年,达瓦扎西先后参与完成了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西藏著名文物古迹的壁画维修工作。另外,应有关部门的邀请,他还带队前往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等地推介我们的民族艺术珍品。他个人参与完成了西藏唐卡汇编《西藏唐卡大全》中部分唐卡的绘制工作。
“拉萨古艺建筑美术公司的唐卡之所以深受国内外游客青睐,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们的唐卡完全采用天然的矿石原料绘制,保证其保存时间更长久,不易褪色。”达瓦扎西自豪地说。多年来,达瓦扎西和他的同事、弟子经常到全区各地寻找天然矿石颜料,回来后自己磨制调配。这样做成的天然矿石颜料色质精美、保存时间长、不易褪色。
经过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达瓦扎西的绘画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的唐卡作品线条流畅优美,布局严谨,画工精致细腻,层次分明,别具一格,体现了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较高的艺术造诣。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评选中,其作品获得了“全国工艺美术优秀创作奖”;2002年,其作品《西藏镇魔唐卡》荣获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优秀奖。
西藏卓番林手工业发展中心:把民族手工艺品带出区门
“卓番林”在藏文里是有益于人类的意思。成立于2004年的西藏卓番林手工业发展中心,一直把“有益于人类”当作自己的发展理念,致力于继承、保护和发展西藏传统手工艺术,并在帮助西藏手工业者解决产品生产、创新和销售中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献计献策等方面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多年来,中心工作人员深入西藏各地,将一些深藏闺中的手工艺人制作的唐卡、纺织品(藏毯、藏绳)、藏装服饰、皮制品、木器、石器和金属制品等集中收购起来,推向市场。这些手工艺品在做工方面都是最地道的传统工艺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现在,卓番林经营的手工艺术品已远销到美国、日本、德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扩大了西藏手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在拉萨市场上,该中心的产品也已成为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选购的热销货。
中心先后协助建立了西藏传统造纸生产和相关产品市场营销渠道;挖掘和开发即将失传的西藏传统佛像铸造工艺,并开发了相关产品投放市场;挖掘开发了西藏传统编织天然染料染色工艺、方法、诀窍。许多资深的老工匠在卓番林的激励和鼓舞下已经有意识地收徒传艺,开发出更多新的产品。公司成立至今,已有近500名来自全区各地的手工艺人通过与卓番林建立合作关系而受益。
来自昌都地区的旺鲁,因为家庭贫寒无力供他上学,从小就到寺院里跟人学习传统木刻工艺。18岁时,他又到拉萨跟随老艺人学习石雕工艺。在卓番林的帮助和指导下,他逐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意识和市场开发意识。通过参加中心举行的培训学习,他还学到了更多结合传统工艺的现代实用技术和设计理念。通过中心的联系协调,他拿到了更多的产品定单。
为了能将西藏的传统手工艺品推向国内、国际市场,就必须改良传统工艺,为产品注入更多新的理念和技术。为此,卓番林聘请外籍专家长年坐镇公司产品开发部进行指导。同时,该中心还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资深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方面的专家给手工艺人培训新技能,灌输新理念。
日前,该中心聘请的外籍短期服务专家,正在指导手工艺人学习新的编织技术。来自日喀则地区白朗县的索朗卓玛从事手工编织30多年,但一直就是在家庭式的小作坊里编织手工艺术产品。由于生产出来的产品样式老旧,颜色也很传统,产品市场一直仅限于当地的农村。2002年,卓番林手工业发展中心经过多方寻找联系到了她,并帮助她将产品带到了拉萨。她家的编织收入已由原来的1万多元增加到了现在的3万多元。现在,老人正在接受国外专家的培训指导,相信过不了多久,她的编织技术将会更上一层楼。(责编:晶晶)
作者: 林敏 来源: 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