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黎做客中央台 畅谈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
2014-03-14 10:27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做客中央台,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访。中国广播网与新浪网共同向网友征集提问,并联合推出访谈内容,欢迎广大网友收看。
主持人:各位听众,欢迎您收听中央台两会特别节目《做客中央台》,我是主持人雨亭。在过去的五年里,西藏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五年是西藏经济增长最快、产业发展起色最大、农牧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今天我们的节目很高兴地邀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同志《做客中央台》,畅谈《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主持人:张书记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央台。
张庆黎:您好。
主持人:我们今天演播间的现场还有很多来自西藏以及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
张书记,去年两会期间您就做客过中央台,非常高兴一年之后你又来到我们节目。我印象很深,去年您给我们带来很多好消息,盘点了一些西藏的成就,比如说青藏铁路的通车、林芝机场通航等一批基础设施完成并且投入使用,带动了西藏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去年给我印象很深是您在节目中有几个数字记得非常清楚,今年您再次做客中央台,我首先想请教您的还是这个问题,回顾2007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您又有哪些好消息带给听众朋友?
张庆黎:去年这一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终于突破了300亿大关,达到342亿,比上年增长了14%。过去这五年平均增长速度是12.7%;去年老百姓收入达到2788元,增长了14.5%。这两个数,特别是GDP,在全国我们都不敢说,因为太小。人家都问是不是忘了个零,我说没忘,就是这个数,总觉得数小。但是在西藏这么一个欠发达的地方,在短短的几十年有这么大的发展速度,能够人均突破12000元,我心里感到很欣慰。
主持人:在中国广播网网络留言板上有很多网友非常关注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我选读两条网友的留言,您也可以了解一下大家的心声。有一位叫“罗布”的网友,他说:“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战略思想,使西藏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突出了重点,结合了特色,呈现出喜人景象,特别是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西藏全区广大农牧民切实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那么请问一下张书记:西藏建设全面小康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农牧民,在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中,如何提高其素质,如何实现持续增收,如何增加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
张庆黎:我们提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不是拍脑袋提出来的。而是通过调研,通过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分析了西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而提出来的。我们为什么这样提?因为在西藏,一产现在不是外延的无限度扩大,而是内涵的提高,要提高它的科技含量,提高它的效益,所以我们讲一产主要在上水平上下工夫;二产抓重点,是说西藏矿产资源各个方面发展的潜力很大、优势很多,但是绝不能走过去的老路子。什么老路子呢?就是以往的教训——“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挖到篮里就是菜”,这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有规划,要有特色,要突出重点。突出重点,重点突破,体现特色,特色增效;第三产业大发展,比如说旅游业,我们认为经济发展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推进,我们下一步想让老百姓通过这个战略的实施找到更多致富的路子。我们叫“多栽摇钱树,广开致富路”。通过结构调整,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今年财政拿了4000万,还有其他方面的1000万,一共5000万投到科技培训上,使广大农牧民在培训班上可以学一招,到社会上可以露一手,比如说木工等等,这叫实际、实用、实效。我们下一步就在这方面继续推进,真正让老百姓的收入年年有大幅度增加,日子一年比一年更红火。
主持人:您的这番话是非常实在的。在今天现场还有很多来自西藏的朋友,而且有几位姑娘穿上独具特色的藏族服装,我们看一下他们有什么问题。现场的朋友可以示意我们。
现场听众提问:您好,今天能在中央台遇到您感到非常荣幸,也感到十分亲切,因为我本人的故乡就在西藏拉萨。我们今天谈话的重点是“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我的问题是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张庆黎:这个问题非常好,总书记3月6日上午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的时候,最后作指示说西藏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路子。我们理解这个路子有四层意思:第一,走出一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第二,要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三,要着力培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西藏特色的重点特色产业;最后,努力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战略发展目的。我们说只要在这四个方面认真地领会,抓好了,那么我们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初衷就实现了。
主持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八个字非常鲜明。代表了我们整个西藏未来发展的方向,西藏铁路的贯通不仅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它在很多方面让很多产业都有受益的方面,比如说餐饮和食品加工,前面一段时间我们中央台记者罗布次仁、德庆白珍采制了一段录音报道,请您和广大听众一起来听一听。
达瓦次仁是拉萨朗孜村的普通农民,他在拉萨经营一家糌粑加工厂已经十几年了。达瓦次仁说,当初他做梦也想不到,普普通通的食品——糌粑,如今会成为改变他和朗孜村村民生活的“如意宝”:
以前说是卖糌粑的人,人们总会小瞧几分。现在靠着糌粑我们朗孜206户人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糌粑是把青稞炒熟后,用水磨磨成的面粉,是藏族传统的主食。达瓦次仁偶然发现,拉萨市民和游客对糌粑越来越喜爱,他便和村里四、五户人家集资,买了三座旧水磨做起加工糌粑的生意。可是加工能力有限,一天24小时不停也只能磨出两大袋,根本不够卖。就在大家着急的时候,县政府出手帮助了他们:
记者:当时县里是怎么帮助你们的呢?达瓦次仁:2006年县里给了15万,建了5座水磨。
达瓦次仁说,县里现在已经把糌粑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从免息贷款、资金扶持、政府优惠等方方面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如今,达瓦次仁的糌粑加工厂已经开到了西藏各地,去年还把糌粑成功销往了尼泊尔。
主持人:在县政府的帮助下,达瓦次仁的糌粑加工厂越办越红火,年收入从三、四千元增长到了一万五千元,我们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规划,西藏是我国及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发展经济首先必须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要可持续发展。那么请教您一下如何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把二者的关系处理好?
张庆黎:首先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抓发展存在一个怎么样处理好和环保的关系的问题。我们党和政府,从中央来讲总书记和总理逢会必讲,见了我们就嘱咐一定要保护好西藏这块蓝天碧水,要留给子孙——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这一点自治区上上下下形成广泛的共识。所以现在我们一心一意抓发展,“任他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要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另一条,绝不能破坏生态,只要有对生态不利的,有影响环境的,影响生态的再好的项目也不上,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光顾眼前利益忘了长远的发展。我们去年下半年召开了全区第一次环保大会,就是要号召动员组织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员增强环保意识,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们干的所有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态,保护我们的环境。这里面我们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和安排。
主持人:张书记,刚刚我们共同对“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做了一些解读,其实在西藏各地搞特色产业发展很快。最近我们中央台记者琼达和德庆白珍深入西藏林芝地区采访,了解到当地发展特色农业,而且特色农业还带动了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我们一起听一下。
走进林芝地区加当嘎村,就传来一阵藏猪和家狗的吠叫声,人们正在农田里忙活,平坦的柏油路贯穿着整座村庄,沿着路是一户户精心装修的藏式小楼房,一派和谐富裕的景象。村党委书记尼玛回忆说,8年前,加当嘎村还是一个很落后的村庄。
[当时我们村的村民喝水要到山上去提,村里唯一通向城里的土路也非常的陡,更不用说入均收入,年年排名倒数。]
近年来,林芝地区充分利用资源、区位、气候优势,发展旅游、林下资源、药材等产业,注重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加当嘎村更是利用出门就是城市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
村党委书记尼玛:[2000年藏历新年初一,我们就召开了一次群众大会,就在当天,我们从群众农田的划地、种植什么、养殖什么等问题开始,制定了加当嘎村一份详细的经济发展计划。]
没过两年,加当嘎村的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高出西藏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8000多元,村民10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但村党委书记尼玛在群众大会上却说,现在有钱花了,但住的不好、穿的不好、没有一点文化知识那就根本不是什么发展。村里先后解决了饮水、通路、电视电话等问题,加当嘎村的面貌顿时焕然一新。
加当嘎村村民大卓:[从2000年开始我们村整个面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人人都有手机,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器设备。家里上学的上学、有的出去跑运输、打工,有的在家养猪、料理农田,生活不错,心情也很好。]
截止去年,林芝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7亿元,“普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在90%以上。
村党委书记尼玛:[只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规划,步步落实,就很快能建设像加当嘎这样农民思想新、生活条件新、生活环境新的新农村。]
主持人:张书记,这个村的特色产业应该说发挥得不错。我们还了解到,您在西藏工作两年多,足迹也遍及西藏七个地区、73个县中的大部分县(区)。最近我们还了解到,在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您又深入到贡布江达县走村入户,对基层的情况非常了解。像刚才报道中提到的加当嘎村,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目前各地区是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发展支柱和特色产业,像加当嘎村这样水平的村子多不多?
张庆黎:应该说西藏这些年发展变化很大,特别是农牧区。但是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西藏仍属于全国最欠发达的地区之一。西藏的生活水平在全国仍属水平比较低的,比如说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达到2788元,连续5年增幅平均12.7%,但是我们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7%,也就是只有人家三分之二,所以整个还是比较低。刚才讲到的这种典型存在,也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毕竟还是少数,绝大多数收入是2000-3000元之间,所以我们下一步任务还很繁重,我们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我们想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我们的广大农牧区的农牧民都能够实现安居乐业的目标,当然这个安居还是低标准的,我们现在正朝着这方面努力。
主持人:就像您所说的,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包含的面很多,比如医疗、卫生、教育、安居乐业等等。我们再来听一段记者的报道,就说如何解决医疗保障的问题。
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启动为标志,西藏自治区以大病统筹与个人(家庭)账户为基础,以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为补充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全面建立并逐步完善。
西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蔡宜田:进一步扩大了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城镇其他非从业居民。
按照自愿原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符合条件的居民每人每年200元,其中财政补贴140元,比国家标准高出了100元。个人缴费60元即可享受最高达2万元的基本医疗保险。自治区财政每年投入3千万元,近20万城镇居民将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
西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蔡宜田:在我们西藏财力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符合参保条件的居民从2007年10月1号起申报登记,从2008年1月1号起,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了这段报道是关注医保方面,有个数字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从今年起,20万城镇居民将开始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自治区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这个数字在很多内地省份来说听上去可能不是一个大数,但是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尤其是在雪域高原的西藏来讲,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可能困难就要比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大一些。那么请教您的是西藏自治区如何解决资金问题,保障和接续能力够不够?
张庆黎:整个西藏资金的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中央对西藏特殊的关心、倾斜和支持,使我们很多资金都得以很好的解决。我说一个数字,西藏的供给率90%要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我们当地只创造10%。所以我们每次讲到这些事干部群众都特别受感动,全国任何一个省也没有保障率这么高,这说明中央对西藏特殊的关心支持。我们在覆盖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也好,教育这方面实现义务教育也好,“两基攻坚”也好,这些钱我们采取一是要突出重点,不是撒胡椒面,而是突出重点保民生,保社会保障;第二把分散的钱集中起来打捆,集中使用;第三采取政府拿一部分,老百姓多少拿一点,银行多少贷一点,援藏资金援助一点,几个一点的办法来解决,我们现在通过妥善安排,统筹解决,保障效果还是很好的。
刚才是关于医疗,我再说一个教育的数字,全国农村义务教育是“两免一补”,我们西藏孩子上学是“三包”,包吃、包住、包学。这体现中央对西藏特殊的关心,你只要孩子去上学什么钱都不用交。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了不少西藏地区的可喜成就。目前在经济大格局当中,你也提到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西藏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您认为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瓶颈是什么?今后西藏自治区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张庆黎:现在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的是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交通、能源,通讯,水电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的。比如我们还有90万人口用不上电,还有30个县不通柏油路,还有2000多个村不通公路,还有70多个乡不通公路呢,这个在全国来讲比重是很大的。第二个制约的瓶颈是我们人才太缺,人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我感到就是这两大最大的瓶颈:硬的、软的,硬的是设施,软的是人才。那么下一步怎么样提高素质呢?怎么样促进发展?我想最主要首先要打开思想总开关,能够跟全国同步,至少我们思想观念不能滞后;第二,要破解瓶颈制约,我说的水电路这些要加大力度,超前发展;第三还得要办教育,还得提高全民的素质;再就是,优化结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发展纳入一个良性循环。
主持人:从您这番恳切的谈话当中感受得到您对于西藏热土的深情,对于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信心。“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其实就是立足自身、着眼大局、发展特色、保障民生的一系列部署和安排,我们共同祝福这个发展路子一定能将西藏带入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我们非常感谢张书记今天利用两会会期抽出时间来到我们中央台做客,谢谢您。(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