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真情洒满高原

2014-03-14 10:13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在荣誉和褒奖面前,李素芝从未停止奋斗不息的脚步,团结带领西藏军区总医院医务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努力创新,不断攻克高原医学难题,造福西藏人民,被群众誉为“民族团结的先锋、和谐发展的模范”。

    “李素芝攻克疑难病症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有力地推动了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008年3月8日,那曲一名高原先心病患者在李素芝的手术下获得新生。这是李素芝继2000年11月10日以来成功地在海拔3700米高原实施的浅低温不停跳心脏手术的第650例免费高原先心病手术。

    出了手术室,李素芝虽然有些憔悴,但他还是与平常一样,笑容满面地向年轻的医生讲解手术的要领、体会。

    “生命有极限,医学无止境,西藏还有许多疑难病症需要我们去攻克,我们要加倍努力啊!”这是李素芝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促使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李素芝攻坚克难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快。   

    2005年10月20日,李素芝成功地为那曲一名叫门巴的患者实施了高原首例背驮式全肝移植手术。

    手术成功后,军地领导多次给李素芝打来电话,询问病人身体康复情况,要求总医院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使病人早日康复。并鼓励他继续做好手术,攻克高原疑难杂症难题,造福西藏人民。

    可是,为了攻克这个医学难题,李素芝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2005年新年刚过,李素芝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高原开展背驮式全肝移植手术立项问题。他说:“在西藏,由于藏族群众爱好饮用青稞酒、啤酒、白酒等酒类和生食牛羊肉,患有酒精肝、乙肝、肝包囊虫病的患者呈上升趋势。不能再等了,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作为在高原的医生,减少藏族同胞的病痛也是我们的职责!”

    在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下进行手术,克服手术中出现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长、术后复温困难、自体血回输、红细胞容易破坏等种种问题至今尚无先例可循。面对困难,李素芝并没有退却,他在医院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对背驮式全肝移植手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早在2004年3月,李素芝就带领医疗骨干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学习。同时,李素芝利用出差的机会,走访内地各大医院,学习先进的肝移植技术,为开展好高原首例背驮式全肝移植手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05年以来,李素芝不断加大医学科研力度,立足现有条件开展医疗攻关,发挥“全军高山病中心”和“全军战创伤救治中心”的龙头作用,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重大研究项目、重要课题和重要任务为切入点,汇集临床科主任、学科专家组成“优势学科群”,集中了医院拔尖的医疗人才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实行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临床技术骨干三级负责制,坚持以临床促科研,以科研带临床,在不增加编制和经费的情况下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聚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3年多时间里,李素芝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课题研究项目78项,其中“高原背驮式全肝移植术”、“高原右肝巨大血管瘤切除术”、“体外循环下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疏通术”等20余项新技术在高原地区居世界领先水平;“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活体供肾肾移植术”等新技术在高原地区处于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从进藏初期只能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治,到现在开展心脏手术、肾移植、角膜移植、活体肾移植、肝移植等新业务新技术,进藏干部职工群众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50%-60%下降到现在的2%-3%,治愈率达99%以上,实现了西藏医疗卫生事业萌芽、探索、起步、发展、成熟的5次变革,有力地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安康。

          

    “我们为边远贫困山区免费培养藏族医疗技术骨干,要使他们像种子一样,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成为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5月8日,当雄县人民医院院长巴桑带着医护人员迎接西藏军区总医院一年一度对口支援的3名医生。巴桑满面笑容地说:“我们医院能有今天,与李素芝院长对西藏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我们永远感谢他。”

    当雄县海拔4300米,县人民医院受恶劣环境、技术力量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医院以前只能治疗一些常见病症,开展一些小型手术,医院约有总价值17万元医疗仪器设备,但部分医疗设备因无人会操作而常年闲置。

    过去,该院技术力量相当薄弱。李素芝认为,只有从硬件软件上同时支援,增强他们自身造血功能,才能使他们真正担负起造福藏族人民的重任。为此,李素芝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情况,研究对策,结合当雄县医院建设现状及当地卫生资源和卫生需求状况,确定了“分批培训技术骨干,努力改善医疗条件,逐步规范医疗秩序”的帮扶思路,制定了对口帮带计划,签订了人才培养、技术援助等一系列帮带协议,使对口支援工作有序开展。

    针对该院医疗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李素芝一方面利用到农牧区巡诊的机会,采用面对面业务指导、开展学术交流、进行手术示范、组织病历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一方面,与该院签订免费培养人才协议,有计划地安排人员来总医院进修学习,开阔视野,提高业务技能,并亲自挑选思想作风强、业务技能精的医疗技术骨干,坚持每年两批、每批3人、每次不少于3个月的计划进驻当雄县人民医院进行传帮带。当他们遇到危重病人和重大手术时,李素芝都要专门派人前去协助或亲自赶往现场指导。

    针对该院医疗设备落后,且坏损、失修严重的情况,李素芝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帮助他们调试修复现有设备,变废为宝。同时,李素芝从有限的“家底”中筹措部分经费和设备器材,帮助该院增设了B超室、心电图室、理疗室,对于一些必须的小型仪器设备、各种一次性医疗用具和一些常用、急需的药品,做到了常去常送、每去必送。现已向该院赠送了东芝B超等价值近4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和器械。   

    在总医院的无私援助下,该院不仅医护质量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硬件设施也有了很大改善。近几年,该院诊治各类寄生虫病、结核性脑膜炎等疑难病症50余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0余项,填补了该院在此类疾病诊治史上的10余项空白。如今,当雄县人民医院年门诊量约5万余人,年收治病人约1000人,被自治区评为一级甲等医院。

    在李素芝的带领下,西藏军区总医院借鉴对口支援当雄县人民医院的成功做法,把免费培养民族医疗人才向全区辐射,积极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李素芝说:“我们为边远贫困山区免费培养藏族医疗技术骨干,要使他们像种子一样,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成为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今年新年刚过,李素芝与自治区卫生厅第三次签订了《医疗合作意向书》。内容主要包括西藏军区总医院为那曲、阿里地区医院实施医疗支援、智力支援;每年为区内医院免费培养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对拉萨市当雄县人民医院进行技术帮带;不定期对农牧区群众巡诊及医疗卫生知识科普宣传;承担自治区赋予的干部保健、疑难病症会诊任务,并适时参与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等。这个意向书的签订,标志着总医院免费培养民族医疗人才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如今,总医院不仅接收了来自那曲、阿里、日喀则等边远地区市、县、乡医院免费培训的医护人员,而且坚持每年为附近乡镇卫生院免费培训一定数量医务人员;免费接收西藏大学医学院、拉萨市卫生学校实习生等医疗单位带教进修生。截至目前,共为地方培训了3000多名医护人员,他们大多数成为全区各县、乡医院(卫生所)的业务技术骨干。

    “我是建设小康、平安、和谐西藏的一员,只有为西藏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重托,才能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3月的拉萨市娘热乡,桃花绽放,柳树吐绿。

    “嗨……是谁帮咱们赶死神,是谁帮咱们奔小康,……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是‘菩萨’李素芝……”

    李素芝带领医疗队到驻地娘热乡巡诊,自发等候在路边夹道欢迎的上百名藏族群众,齐声高唱这首他们新编的歌曲。乡党委副书记格桑顿珠说:“这是我们藏族同胞对李素芝将军和西藏军区总医院白衣天使的一片心意……”

    12年前,娘热乡是个有名的贫困乡,人均年收入不到500元,乡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没有电,更谈不上有电视电话等现代化生活用品,就连吃水都困难,村民们每天要到10公里外的拉萨河背水,全乡400余户人家,有20多户因病致贫,常年靠政府和部队资助维持生活。如今的娘热乡真是今非昔比,“家家住楼房,户户有电器,泉水流灶台,乡村通公路。”成为拉萨市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乡”。

    格桑顿珠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全乡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3·14’事件中,全乡保持了高度稳定,没有一人参与打砸抢烧事件,这些都该感谢李素芝院长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安康!”

    说起总医院对他们的帮助,格桑顿珠感激的话滔滔不绝,乡上藏族父老乡亲能用上电,是医院投资8万元安装了电杆电线;能看上电视,是医院投资1.5万元帮助安装了电视差转台;能用上自来水,是医院投资10万元帮助修建了水库,安上了自来水管;能看上病,是医院发放的免费医疗证,仅此一项总医院每年就要补贴医药费200多万元;能脱贫致富,是总医院进行科技扶贫,提供致富信息,讲授科学种植、饲养知识,扶持兴办经济实体的结果。

    对此,李素芝说:“我是建设小康、平安、和谐西藏的一员,只有为西藏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重托,才能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今年3月14日深夜,李素芝和3名医疗专家在紧张有序地抢救一名叫珠扎的那曲县雄木乡群众,并不时地说:“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治好他的病!”这个藏族青年的病为什么引起李素芝如此重视呢?

    原来,3月14日,拉萨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为了保障铁路安全通车,雄木乡组织党员干部成立护路队,珠扎在深夜巡逻的时候,突发脑动脉破裂出血,一头栽倒在铁路边上,李素芝得知情况后,连夜派车把他接到了总医院,并立即为他进行了手术。

    几小时后,珠扎苏醒了,眼含热泪对李素芝说:“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病好后我还要去护路,因为那是一条西藏人民的幸福路。”

    是啊,李素芝为了这条幸福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在高寒缺氧的环境里,李素芝用坚韧与豪情保障了青藏铁路筑路大军的身体安康,创造了“高原病零死亡,沿线鼠疫零发生,非典零感染”等一个个世界医学奇迹,为青藏铁路建设建立了累累功勋。

    为周密筹划好筑路大军开进后的医疗保障工作,李素芝带领高山病专家,连续5次对青藏铁路沿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详细收集了各施工区段的传染病、地方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和卫生资源的分布等情况,掌握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在经过实地充分考察的基础上,成立了那曲、当雄两个三级医疗站,投入上千万元的医疗设备、器材、药品和用于维修房屋以及改造病房。

    同时,针对青藏铁路施工沿线高原气候特点,施工人员容易引起明显的缺氧症状,如高原肺水肿、高原昏迷、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混合症状。医院专门组织10多名高山病专家,加班加点编写了《高原常见病防治手册》、《高原病学》、《高原卫生常识》等高原病防治宣传读本,向沿线施工人员发放,使广大施工人员对急、慢性高原病的预防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自我防护意识。   

    青藏铁路建设以来,李素芝带领医护人员成功救治了高原肺水肿、脑水肿及高原常见病、多发病,累计接诊病人20余万人次,治疗脑水肿427例、肺水肿841例,急性高原病救治成功率达到了100%,义诊群众1万多人次,在铁路沿线免费送医送药达200余万元,有力地保证了青藏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青藏铁路开通后,李素芝利用对铁路沿线巡诊的机会,对当雄、那曲、安多三个县医护人员进行高原病防治讲座,并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到总医院进修,使他们更好地为进藏游客提供优质快速的服务

    在藏工作32年的李素芝,用他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他“为西藏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做点自己应该做的事”的铮铮誓言!

    (责任编辑 尹航)



新闻来源:

《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2008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