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08:51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感恩2009年,祈福2010年。图为2010年元旦期间,一户人家的院落。墙上的风干肉、门外的对联,无不显示出这户人家准备过新年的喜悦氛围和小康生活的甜蜜。 (图片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寒流的侵袭和拉萨“3·14”事件的后续影响,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困难。自治区党委、政府准确判断形势,沉着冷静、从容应对,果断实施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措施,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速的下滑。 在保增长过程中,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全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超过110亿元,是西藏历年来民生工作力度最强、投入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实施,正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从稳定和扩大就业,让人人有活干、有饭吃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减少顾虑、老有所养;从搞好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让群众住有所居到完善农牧区免费医疗制度,让群众病有所医;从两次提高“三包”经费标准完成“普九”,让孩子学有所教到扶贫开发,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从家电家具下乡到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方便百姓购物消费,提高生活质量。一件件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的解决,不断改善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精神面貌。公共财政的“阳光”正普照着广袤雪域高原的农村牧区, 也体现了党和政府“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2009年底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为各族人民带来更多实惠,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本期《民声民情》从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消费六个方面简要回顾民生亮点频闪的2009年,展望更加美好的2010年。(闫党恩)
资料图片:2008年3月21日,拉萨市第一小学三年级3班学生旦珍在朗读藏语课文。西藏自治区多年来重视藏语文的教学,使每个藏族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能接受藏语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期间,藏语教学在1775课时以上,全区从事藏语教学的教师超过1.55万人,藏语成为藏族孩子的必修课。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和农牧民群众对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2009年,西藏所有县(市、区)“普九”任务全面完成,已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8%,初中入学率达96.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2.4%。与此同时,青壮年文盲率由二十多年前的70%下降到1.8%,全区15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6.8年。
2010年目标:教育要优先
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教育要优先的目标。自治区教育厅负责人解释说,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目标,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注重教育公平,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继续实施寄宿制学校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城乡幼儿园建设和幼儿师资的培养,以农牧区为重点,推动学前两年“双语”教育。该负责人强调,针对达赖集团与我们争夺青少年的现实,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重点,下大力气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占领学校阵地。
三、免费医疗惠及200多万农牧民
“对我们牧民来说,谁也不愿意也不敢生病,不但看病不方便,要跑很远的地方,而且住院费很贵。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啦!”拿到医药费的那曲地区尼玛县牧民扎西笑得合不拢嘴。他前不久因胆结石住院治疗, 3500多元的医药费政府给他报销了。
西藏医疗卫生工作始终坚持“以农牧区为重点、预防为主、藏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把保障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从2003年开始逐步建立了以免费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截至2008年,我区农牧民免费医疗总基金已达3.4亿元,专项经费人均达到140元,2010年各级财政对农牧民人均补助标准将由目前的140元提高到180元,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2009年全区农牧民总人口达240多万,参加自筹医疗基金的农牧民占到90%以上,广大农牧民对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感到满意。
资料图片:2007年3月21日,一名儿童拿着“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家庭医疗账户本”随家长到乡合作医院就医。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给所有农牧民家庭办理了医院帐户本,大病住院按一定比例报销。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实行农牧区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大大缓解了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2007年西藏自治区再次提高农牧民的免费医疗标准,使237万人受益。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在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中,计划自2009年下半年至2015年,以提高人均期望寿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住院分娩率、有效控制疾病发病水平、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率、提高生活用水合格率、普及健康教育和优生优育知识为主要目标,全面提高农牧民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 2009年西藏启动了31个县卫生服务中心、53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新建了4个县级疾控中心。加大了村医补贴和奖励,年人均可达3200元。在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全部免费的同时,实施了城镇孕产妇补助政策。
2010年目标:卫生要加强
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卫生要加强的目标。自治区卫生厅负责人说,2010年我区将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健康素质为中心,继续大力实施“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系。2010年将建设20个标准化的县级卫生服务中心、50个乡镇卫生院;重点推进一村一卫生室建设,力争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两名乡村医生;做好自治区藏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的改扩建,新建第三人民医院;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解决农村缺医问题,我区将加快乡村医生的培养,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工资待遇等方面改善条件,下功夫培养一支扎根农牧区、服务农牧区、奉献农牧区的医务大军。
四、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 72万人参加社会保险
“我们的养老金又要涨了!”自治区第一建筑公司的退休工人赵应昌看到温家宝总理2009年1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并实施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的消息后说。
2009年,西藏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扩大,统筹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参加社保的人数达到72.1万人,在7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全国首先实现省级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已实现地市级统筹。近年来,西藏初步建立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它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西藏多次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2008年,城镇低保标准连续7次上调到现在的每人每月310元;农牧区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50元;“五保”供养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1800元。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较好的保障,促进了西藏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资料图片:2009年12月16日,拉萨城关区夺底乡的强巴卓嘎老阿妈陪孙子玩耍,她从2007年开始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西藏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连续提高。自1997年西藏城镇2033人每月享受13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以来,通过七次调整,到2009年,已有38980人每月享受300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2007年开始实施西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来,目前已有23万农牧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且标准逐年递增。 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 摄
2010年目标:社保要扩面
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社保要扩面,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自治区政府2009年年底下发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将按照 “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完成20%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任务,到2012年基本实现对全区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每月可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
将城镇非公经济组织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城镇养老和医疗保险范围。西藏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相关规定,将2008年12月31日前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退休(退职)人员纳入此次调整范围。其中包括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军队复员干部、个体参保人员,共惠及西藏29792名企业退休人员。在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加快发展商业补充保险和医疗救助,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五、安得广厦千万间 120万农牧民乔迁新居
“我们家现在住的房子,可能比你们很多城里人的房子还舒适、漂亮。多亏了党的富民政策和安居工程建设,让我们这些农奴的后代住上了比旧西藏庄园主庄园还大还好的房子,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日喀则市甲措雄乡别扎村村民普旦在他家漂亮的两层别墅式的小楼前眉开眼笑地告诉记者。
在雪域高原,广大农牧民正在享受安居工程带来的实惠。2006年,西藏开始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贫搬迁为重点,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全区80%的农牧民提前一年住上安全、适用的住房。按照政府补助和农牧民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模式,截至目前,西藏共下拨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28.6亿元,累计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226302户,120万农牧民搬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水、电、路、讯、气、广播电视等农村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四年来已累计解决157个乡镇、800个行政村通公路和68.29万人用电、122.2万人安全饮水等问题,建成农村沼气11.5万户。
资料图片:图为林芝地区林芝县百巴镇章巴村一户普通农家的新房。格桑吉美 摄(图片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安排15亿元资金,建设1.4万套干部职工周转房,总建筑面积110.4万平方米。根据自治区确定的3年内投资20亿元、建设2万套干部职工周转房的部署,今后三年内西藏将基本解决干部职工周转住房紧张的问题。从2006年至今,西藏已累计投入近10亿元资金加快廉租房建设,一批城市低收入家庭受惠于这项民心工程,实现居有所居。全区已有1600户低收入家庭入住廉租房,5000多人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2010年目标:安居要乐业
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不断深化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剩余20%住房条件较差的农牧民都住上安全适用房屋。继续下大力气加快推进以水、电、路、讯、气、广播电视、邮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农牧区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把城镇化作为工作重点,产业发展作为依托,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2010年再建设2000套廉租房,基本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
六、好政策层出不穷 收入消费实现快速增长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人保财险公司及时将赔付款发给我们,我现在不用发愁了。”岗巴县牧民扎珍收到了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送来的1万多元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款欣喜地说。
2009年,为确保干旱、雨雪、地震灾害频发之年不减收,西藏加大了惠农补贴力度,去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化肥农机补贴等2.13亿元,并在30个县开展农业保险,有效降低了自然灾害给群众带来的损失。
西藏2009年共安排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基金8.3亿元,扶持65个项目,有力带动了群众增收;实现劳务输出70万人次,增加收入12.7亿元。预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达3589元,增长13%,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资料图片:2009年,自治区政府安排3000万元补助资金,推动家电、家具、农机、汽车等大宗生产生活用品下乡试点,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同时,提高农家店补助标准,将农家店的补贴由8000元提高到10000元,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图为贡嘎县姐德秀居委会9组村民达瓦正高兴地将刚买的洗衣机装车。 (图片来源:《西藏日报》 次旺 摄)
在做好增收文章的同时,西藏全面落实各项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大力刺激城乡消费,预计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5亿元,增长20.1%。
借助家电下乡的春风,在国家补贴13%的基础上,自治区财政出资再增加7%的补助,使“下乡”产品的补贴标准达到20%。此外,还根据农牧民的消费习惯及实际需求,将10余种藏汉家具和电动酥油搅拌机纳入到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范围,使家电下乡扩展为家电、家具下乡,2009年全年共安排4077万元补贴资金。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3年多的时间里,自治区共建设农家店859家,累计新增销售额18842.4万元,新增营业面积4.2万平方米,新增就业1622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不仅方便了农牧民消费,保证了商品质量,而且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增收,成为打开农牧区消费市场的“金钥匙”。
2010年目标:收入要增加
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要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保持18%以上的目标。会议提出要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农外结合,多业并举,完善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通过发展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积极发展非农产业,引导农牧民参与运输、旅游、流通等实现多种经营增收;加快劳务输出,培育劳务经济,增加打工收入;培育农牧民专业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农业商业保险力度,争取实现覆盖所有县乡。
在促进消费上,会议提出要适当调整补贴结构,全面推行家电、家具、农机、汽车和摩托车下乡活动,进一步提高家具下乡补贴标准;巩固和推进住房、汽车、旅游和节假日消费,不断拓展消费空间。加快消费市场建设,完成4个地市农贸市场、6个边贸市场和400家农家店的建设。通过惩治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强买强卖等行为,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同时做好价格的监测预警和监管,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一、促就业打出“组合拳” 预计新增就业2万人
“樟木镇的森林资源丰富,我学的专业是植物保护,我在农村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台。”2009年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毕业的扎西报考“村官”并通过了考试,现任聂拉木县樟木镇樟木居委会主任助理。顺利找到饭碗的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
2009年西藏像扎西这样的高校毕业生有1.3万名,目前已有1万多名应届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就业率达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5%以内。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自治区采取增加基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招考人数;招录大学生“村官”;加强“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计划”的招募;鼓励毕业生学历升级;通过多种形式的招聘会推荐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鼓励毕业生参军服役;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对毕业生进行兜底安置就业等9项就业优惠政策,疏通了10个就业渠道。
此外,西藏还建立了50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设立1000万元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资金,兑现吸纳就业奖励资金1200多万元。开发了13989个公益性岗位,对零就业家庭做到了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培训后就业率达58%。农牧区富余劳动力预计转移就业80.15万人次,劳务收入13.2亿元,超额完成了2009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
资料图片:2007年4月11日,两名学生在西藏大学招生就业信息栏前查询相关就业政策。近日,2007年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出台,西藏成为我国最后一个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的省区。所有西藏高校毕业生都将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自治区政府已出台9条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图片来源:新华社发 杨光 摄)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姚瑞峰说:“2009年是就业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西藏解决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 好势头来之不易,保增长、扩内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力促进了就业。”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西藏企业用工需求增长缓慢,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趋于饱和,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城镇新增劳动力也不断增长,尚有大量需要转移的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10年目标:就业要充分
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就业要充分的目标。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表示,将从5个方面推进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各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到基层和企业就业;逐步规范劳动力市场特别是职介机构发展,完善就业信息发布制度和服务功能;完善失业人员登记和失业监测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和城镇失业、转岗人员的就业能力;进一步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做好公益性岗位的后续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
二、基础教育免费常态化 “两基”人口覆盖率100%
“我们每天的早餐有馒头、包子、稀饭、鸡蛋以及酥油茶、糌粑,中餐和晚餐是米饭和6个菜。毛巾、牙刷、脸盆、碗、被子、床单、枕头以及校服、作业本和钢笔等用品,都是学校利用‘三包’经费向我们免费提供的。”堆龙德庆县中学的同学们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们的菜谱。
2009年德庆县中学有1223名农牧民子女享受到了“三包”政策,目前的保障经费标准是每人每学年1850元。据校长巴珠介绍,每名学生的“三包”经费包括伙食费、学习用品费和装备费等。
从1985年起,西藏对农牧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三包”政策,即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三包”经费标准在2009年进行了第八次提高,小学生年均达1750元,初中生年均达1850元,受益学生达27万人,边境县乡中小学每名学生每学年最高保障经费达到1950元。免除了农牧民子女中职教育学费和住宿费,受益学生达2.9万人。对高校师范、地矿及涉农专业学生实行了免费教育。高等院校、中学改造、小学规范化建设进展顺利,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牧区百姓纷纷表示:“有了‘三包’政策,孩子到学校上学,家里没有一点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