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33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门巴族妇女尼玛措的家在西藏林芝县更章门巴民族乡的白玛店村,离318国道只有几步远的距离。在记者与她对话的一个多小时里,“方便”是她谈及搬出深山6年以来的生活时最常用的词汇。 白玛店是个非常“年轻”的小村子,只有6年的历史,是2003年成立的更章门巴民族乡的6个行政村之一。 2000年6月,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的易贡发生洪水灾害。为了保障包括尼玛措一家在内的农牧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地政府作出了整体搬迁的决议。目前,白玛店村共有72户人家,其中门巴族58户。 接受记者采访时,36岁的尼玛措特地换上了门巴族的服饰。她坐在火塘边,一边看着水,一边跟记者一行讲述起自己的生活经历。 “我们那边的海拔要低一些,农作物一年可以种三季,这里只能种一季,我们都担心搬出来后种的粮食不够吃。”尼玛措回忆说,“后来,我们特地跑下来‘考察’。看到政府为我们盖的新房子和分给我们的地,我们放心了。” 57岁的次仁顿珠是第二批从大峡谷搬出来的门巴人。“2002年搬来时,我们全家有3000多元现金,是村子里最富的!”他自豪地说。 次仁顿珠的自豪还因为去年他仅靠自己和几个儿子的积蓄,盖了一栋两层楼的大房子。房子花去了他家30多万元钱。 “现在靠跑出租、采药材、打工,我家每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林芝地区的建设项目很多,下一步我想买建筑机械去搞承包,挣更多的钱!”次仁顿珠对未来充满希望地说。 尼玛措和次仁顿珠对未来的信心来自于党和政府对门巴人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为门巴人创造了经济和生活上的富足。 多单是白玛店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干了33年。多单介绍,在大峡谷时,村民们仍然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经济来源单一,仅限于狩猎、农业和为探险者当背夫,村民每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00元。 这种情况并不是白玛店村所独有的。门巴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人口不到1万人,绝大部分人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东南部的深山里。西藏民主改革以前,这里与西藏其他地区一样处于封建农奴社会。在深山野林中,人们住的是用树叶遮雨的简易房,吃的是用野菜和鸡爪谷熬煮的稀糊糊。绝大多数人终年打赤脚,还要承担繁重的差役。 1959年开始的西藏民主改革使门巴人获得了新生。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把关怀和生机送到了封闭的门巴族村寨,使门巴人像所有西藏人一样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多单说,2003年整个村子从大峡谷搬出来以后,村民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所有人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政府和援藏单位拨专款为乡里办了学校,孩子上学享受政府的三包政策。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医疗卫生机构,村民看病不用花钱,生了大病到县里、区里也很方便,不像以前只能在家里等死。”他说。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广东省对口援藏单位的无私援助下,更章门巴民族乡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根据该乡提供的数据,2008年底,更章门巴民族乡的农业经济总收入为73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700元。其中,人均现金收入达2700元,远远超过了在大峡谷时的水平。 伴随经济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了对包括门巴族在内的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的抢救、挖掘、保护、交流和展示工作,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多单说,门巴人十分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正积极地投身到经济建设中,期待为自己、为门巴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编:晶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