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29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前不久,我们来到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采访,一位年近八旬的老阿妈用70年的亲历动情地讲起了珞巴民族的昨天和今天。她说,1988年,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到南伊珞巴民族乡视察时到过她的家,现在她很想让总书记知道,珞巴人民生活很幸福,珞巴人民永远心向共产党—— 亚波老阿妈一边剥着玉米,一边给记者讲述她昨天和今天的故事。 她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平凡的她不仅经历了新旧西藏两重天,而且还见证了珞巴族的变迁。如今享受着幸福生活的她总是告诉后代:“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共产党就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她就是年近八旬的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村民亚波。 记忆之一:苦难的旧西藏 珞巴族的“珞”在藏文典籍里一直写成“背”,意为“没有开化”。亚波小时候就和她的族人生活在珞瑜地区一个深山沟。住的是竹子搭建的棚子,白天能看见太阳,晚上能看见星星,赶上下雨天还得裹着雨水睡觉。“在暗无天日的旧西藏,草根、树皮是我们珞巴人经常吃的食物,人瘦得连风都吹得倒。”亚波说,“最可怕的是,山沟里经常有泥石流发生,一旦遇上了命都会丢掉。”说到这里,亚波老阿妈用双手捂住了脸,眼泪从她黝黑的指缝间滑落…… 在生活的逼迫下,亚波10岁的时候,随族人步行了4天4夜,从珞瑜地区迁徙到了工布地区(如今的米林县南伊沟)。为了生活,小小年纪的亚波被迫到庄园主家干活,而报酬只是一点点变质的糌粑。亚波回忆道:“在庄园里,如果犯错就会受罚,轻的就是饿几顿,重的就会被打得皮开肉绽或半死。那时候为了填饱肚子,我们还经常挖草根混着糌粑吃。” 记忆之二:珞巴女人站起来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51年,也就是在这一年,亚波和族人们的人生开始发生变化。“我看见了解放军。”亚波继续回忆着,“他们不仅给我们送粮食,还步行到山里给老百姓送药、看病。就这样,我认识了解放军,认识了共产党,知道共产党就是帮助老百姓过幸福日子的,珞巴人都很高兴,对幸福日子充满了期待。” 1959年,随着西藏民主改革的实施,乌云散去了,高原的天空明朗起来了,珞巴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 妇女地位的提高,让亚波对党充满感激。她说:“在过去,按照珞巴族的风俗,当孩子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命运就被父母决定了,如果是女孩子,就要卖给别人做妻子。那时候,很多的男人都等着买别人娘胎里的女孩。这样的习俗,让珞巴女人的地位连牲口都不如。现在男女平等了,女人有了自己的权利。年轻的姑娘都是自由恋爱,父母也不能干涉,女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配偶,还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这是亚波获得了妇女权利后真实情感的流露。 记忆之三:总书记到我家 还有一件事情让亚波毕生难忘。亚波告诉我们,1988年的一天,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来到才召村视察。当时,她像平常一样在田地里干活,并不知道家里已经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在家的女儿亚依飞奔到田地里告诉母亲,但由于田地离家太远,当亚波和女儿跑回家时,她们只看见书记远去的背影,心里感到很是遗憾。不过,亚波的丈夫兴奋地把胡锦涛同志的亲切问候告诉了她,让亚波感到无比高兴和激动。 亚波不识字,但她却很喜欢看《新闻联播》,因为在电视上总能看到胡锦涛总书记的身影。每每看到总书记在电视里出现,亚波都显得很兴奋、很激动。而只要有客人到她家时,她都会自豪地对客人们这样说:“总书记到过我家,我们一直记得共产党对我们的好,总书记对我们的好。我们绝不辜负党的恩情,一定按照党指引的道路勤劳致富,把日子越过越好。” 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已经儿孙满堂的亚波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近些年来,依靠党的好政策,她全家种果树、搞养殖、采集中药材等,年收入1万多元。2006年,在国家民委、自治区民宗委的关心支持下,厦门援藏工作队出资对才召村再次进行了规划和重建,亚波老阿妈全家没花一分钱就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亚波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石头、沙子都能变成钱。只要你勤劳,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现在,亚波的几个孙子总喜欢坐在奶奶的身边,倾听奶奶讲述过去的故事。亚波也总是告诉孙子们:“要忆苦思甜,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不要忘本。” 在采访中,亚波老阿妈总把记者当作是北京来的客人,再三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她的话捎给胡锦涛总书记:“珞巴人民生活很幸福,珞巴人民永远心向共产党!”
(责编:小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