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07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在举国上下欢庆祖国六十华诞之际,记者深入林芝地区农牧区探寻六十年来西藏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发展变化中的点点滴滴,聆听农牧民群众生活变迁的足音,深深体会到农牧民群众对党和祖国的殷殷感激之情。
连日来,所到之处,记者无不深深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触动:水、电、路、电话、广播、电视、绿地和村民活动场所一应俱全,一排排高大宽敞的两层藏式楼房漂亮整洁、彩饰一新;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缤纷的鲜花和各种果树,点缀着美丽的家园,折射出村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
西藏民主改革50年:95万农牧民享受安居乐业好生活 |
衣食住行节节攀升
“我们不仅亲眼看到了西藏民主改革以来我们村的发展变化,而且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朗县金东乡东雄村党支部书记扎桑这样说。
西藏民主改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藏各族群众在自己的土地、草场上逐渐改变传统的种养方式,精耕细作、精心饲养、科学管理、细心经营,农业年年丰收,牲畜膘肥体壮。
在此基础上,大家又依靠党的特殊优惠政策,闯市场、跑运输、搞采集、办实体、做生意,鼓起了腰包。仅2007年,东雄村82户人家224人就实现收入188.9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247.65元,现金收入2479.35元。
资料图片:林芝地区米林县扎绕乡彩门村的农民住宅。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村民的收入多了,生活也渐渐地好了起来。大家不仅住上了新房,而且吃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餐桌上传统的酥油茶、糌粑、牛羊肉和土豆加萝卜的饮食结构慢慢发生了改变,现在大家都讲究营养和卫生,饮食的花样越来越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白米饭、白面馒头、蔬菜和鸡、鸭、鱼、肉、蛋,现在都成了老百姓的家常便饭。群众穿戴更是讲究,传统的氆氇袍、羊皮袄越来越高档,而大家穿戴的款式也越来越新颖,西装、皮夹克、羽绒服、旅游鞋等服饰在农牧区广为流行,即使传统节日的服装,也从过去只是压箱底舍不得穿的黑白色藏装,变成了现在质地考究、色泽鲜艳、高贵典雅、价值不菲的藏装……
科学发展的和谐新农村
朗县洞嘎镇卓村,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全村有50户人家202人。走进这个村,一座座别墅一样的楼房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村头、屋顶国旗飘扬,令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心旷神怡;村水泥路、村广场、村公园、村展览馆、农牧民科技书屋、村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无一不显示出这个村的富裕和文明。
资料图片:近年来,林芝县在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中,根据本县气候、土壤条件,不断引进玉米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让农牧民得到了实惠。据了解,仅真巴村今年通过科学种植从广东引进的甜玉米,就实现人均增收2872.3元。图为真巴村群众巴鲁在田里收获玉米时,举起玉米棒高兴地对记者说:“科学种植甜玉米,产量又高又赚钱!” 记者 麦正伟 张明海 摄(图片来源:西藏日报)
村委会主任大洛桑对记者说,改革开放后,卓村在不断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立足本村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辣椒、花椒、核桃、蔬菜等特色种植业和庭园经济,同时组建了塔布建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运输业和开展劳务输出,增加了群众收入,现在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其中现金收入5000多元,分别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20多倍。村里50户人家不仅家家都修起了宽敞、明亮、人畜分开的楼房,而且全村实现了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六通”目标,同时家家户户还用上了节能、环保的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现在村民出行也很方便,出门就是柏油路,进城或到加查、到米林、到八一、甚至到拉萨都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
“受过冻的人,才知道太阳的温暖”
“我今年69岁,老伴60岁。我从13岁到18岁在阿沛庄园当奴隶,那时活着就是受苦。”在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阿沛村多吉次旺的家中,主人又讲起了改革开放后的生活变迁。“改革开放后,我家又修了3次房屋,一次比一比大,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一年比一年过得幸福。”多吉次旺的老伴阿旺拉姆急忙接过话题,如数家珍自豪地说:“你们看,我家现在住的比以前庄园管家的房子还好;平时吃的都是米饭、白面,每顿除了肉之外,还有三四个素菜;平时穿的衣服都是好料子,现在好多新衣服还放在柜子里没有穿。我大儿子阿旺多吉在内地读书,毕业后也当上了教师;二儿子才旺罗布在村里干农活、搞旅游,收入照样可观,生活得很好;小儿子扎西还当过村委会的主任呢……”
资料图片:阿沛新村村民多吉次旺家现在的住房。阿沛新村绽放的鲜花,彰显着新村的美丽和群众的富有。 记者 麦正伟 摄(图片来源:西藏日报)
“受过冻的人,才知道太阳的温暖。”多吉次旺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党的恩情——“阿沛新村有34户人家143口人,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漂亮的楼房住,日子过得比蜜甜。全村群众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个8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到了每人每年1200元的补贴,两个老党员享受到了每人每年1200元的‘三老’补贴,5个‘五保户’享受到了每人每年1500元的补贴。村里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依托阿沛古庄园景点,发展乡村旅游业,鼓励村民开办 ‘农家乐’。仅今年1到8月份,我家的旅游收入就达到了1万多元,全村旅游收入达到了42万多元……”(记者 麦正伟 张明海 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