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向英法民众客观真实地介绍西藏

2014-03-13 21:05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团长沈开运 摄影:吴清兰

  2009年11月18日至27日,由中国西藏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沈开运、西藏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副研究员达瓦次仁、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副院长图登克珠、中国西藏信息中心总编辑张小平组成的中国藏学家代表团赴英国、法国访问,期间与当地官员、学者、中外媒体、华人华侨、留学生代表等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介绍了今日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回答了各界朋友关心的问题。在他们回国后的第三天,本网记者采访了代表团团长沈开运。

  记者:这次出访英法两国,前期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对访问有什么样的预期?

  沈开运:这次的出访团主要成员有4人,分别有两名藏族和两名汉族,都熟悉西藏情况,对西藏发展、西藏文化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出访之前,我们主要是对要交流的团体进行初步了解,并针对要介绍的情况,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我们一直说“让西藏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西藏”,出访就是要把西藏的真实情况介绍给英法两国的人民,包括政界、学术界、媒体等等,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他们的情况,从而促进我们相关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记者:据您了解,英法两国的民众对西藏了解有多少?大概是什么印象?

  沈开运:英国和法国,包括整个欧洲,对西藏一直是比较关注的。这个关注有很多的原因,在历史上,英国占领印度的时候发动过两次侵略西藏的战争,英国人在拉萨呆的时间也比较长,英法两国的藏学家曾经写过一些著作。

  欧洲人普遍对地球上海拔比较高的地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都有一种关注。从旅游者角度说,对西藏是种向往,都希望去看看;对客观的学者来说,是想了解、研究西藏这个地方;再有就是一些政治势力,他们的关注和了解就包含有别的东西,这就是一种特殊的关注。

  记者:代表团在跟各个团体的接触中,具体的交流方式是怎样的?

  沈开运:我们的行程比较紧凑,每到一处,一般先用5—10分钟的时间概括地介绍一下西藏目前的发展情况,说明我们的来意和交流的目的。然后就是双方对话时间,交流是双方的,不仅是他们提问题,我们也要提问题。而且我们准备了PPT、视频资料,也带去了反映西藏特色的图片、唐卡、工艺品以及介绍西藏情况和藏族歌曲的光盘等等。

  我们出访就要适应出访的特点,要考虑到贴近受众的感觉,给外国人讲,就按他们的习惯,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要照本宣科。如果仅仅是大量的资料宣讲,就会令他们觉得索然无味。以学者的身份,用个性化的思维和语言生动地讲述一些鲜活的事例,告知对方想知道的情况,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交流效果才会比较好。

  记者:针对不同的团体,介绍方式和交流内容上有什么区别吗?

  沈开运:我们之前会考虑他们所关心的内容并有所侧重的介绍,比如在大学,讨论的比较多的是如何开展学术的交流,会互相介绍彼此的教育情况、文化保护情况。在议会,涉及的大都是宗教自由、信仰自由、人权等方面的内容。在外交部、政界,就会谈及到达赖,或者是造成“3·14事件”、“7·5事件”的原因等等问题。针对华人华侨留学生,因为没有语言的障碍,介绍和交流的时间就会相对比较长。

  可以看出,各界都希望了解目前的西藏,我们就要把真实的情况和数据告诉他们。他们也从其自身的角度,谈了谈他们的认识,虽然有时候会有针锋相对的情形,但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

  记者:这次英法两国的访问,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沈开运: 媒体是一个很重要的媒介,一般存在这样一个情况:“学者影响媒体 媒体影响公众 公众影响政府”。 我们一次出访接触的人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更想通过与当地媒体的接触,把我们的声音传播出去。例如这次去英国的广播公司和天空电视台,他们带我们参观,对我们介绍的内容很感兴趣,后来他们做了一个比较长篇的报道,这是没有先例的。虽然没有把我们的话全部报道,但是没有歪曲我们意思, 基本真实的报道了我们的话,相比过去的“一边倒”的报道方式,这已经是有进步了。这种报道,在当地就会有比较大的反响。

  另外,在与法国的外交部副司长的交流中,他还破例地主动提出来用中文交流,省去了翻译的时间,我们谈的时间就很长,将近2个小时。在外交部的会见一般都是礼节性会见,但这次他跟我们做了非常深入的交流。从结果看,他们还是很同意我们的观点,提出要多接触、多交谈、多对话,加深彼此之间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理解和沟通。在苏格兰议会交流时他们也主动提出要建立藏学家和议会定期的交流平台。这些都反应出他们确实是想通过我们了解西藏的一些真实情况。

  记者:相比过去的出访,这次有什么不同之处?

  沈开运:我已经有过5、6次出访经历了。过去出访,感觉他们的态度比较敷衍。但在这次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态度不再是以往的反驳或质问的语气, 更多时候是对我们介绍的追问和再探讨,说明他们都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西藏。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的扩大,加之多次的、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外界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对西藏不甚了解。以前由于达赖集团的影响,他们以为西藏就是香格里拉,吃的好、穿的好,现在很多人对旧西藏是黑暗落后的这个事实已经没有了异议。甚至有些学者也知道“大藏区”这个说法没有什么依据。有的外国学者讲出“西藏问题是在宗教旗号掩盖下进行的政治斗争”、“一些势力对西藏问题的操作和利用”这样的话,我们就感到工作是有成效的,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西方还是有其根深蒂固的误解和偏见,需要与他们的政府、媒体、学者,特别是学校多进行深度沟通,跟有这些见解的人有更深的接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的声音。虽然交流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还是任重道远。

  记者:此次访问是否达到了临行前的预期,对您有什么样的启发?您认为今后对英法民众,应如何介绍西藏?

  沈开运:这次出访应该可以说是今年最后一个藏学家出访团。我们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工作还是有很大收获的,不但了解了很多新情况,而且对西方的政界、媒体等团体都做了很深入的介绍。我们是以坦诚的态度,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希望通过西方持公正态度的学者,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影响媒体,这样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潜在的影响可能会体现在以后他们对西藏事务的态度和做法上。

  我们现在的工作正是在从过去的被动应付逐步转向主动应对,这还处于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争取要主动表达,设立我们的议题,主动地开展中国话题的讨论。像这次在有些场合,一些敏感的问题他们会小心翼翼的不提,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主动提。像达赖集团、“3·14事件”等等是我们主动提出来的,这样他们也会放开,大家就会开展坦诚的交流。这种方式是很有益的,可以针对性地多做工作,加深了他们的了解。

  多出去交流,既是工作,也是学习,对如何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掌握更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次日程很紧张,深度、深入的交流就有所欠缺,可以借助音像制品、图片展览、电影电视、网络媒体,把西藏基本情况及时的传播出去,也可以请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去西藏考察。再或者大家建立联系,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及时沟通、交流,我们根据他们需要提供一些资料,使得出访效果最大化,这样西方才会对西藏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