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0:35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新华网青海玉树4月20日电 题:绽放在废墟上的格桑花--记玉树地震中英勇无畏的藏族孩子
新华社记者
人们不会忘记:摄影记者镜头中的一些灾区孩子,眼神是那么清澈,表情是那么镇定;
人们不会忘记:一位刚被救出来的藏族小女孩,平静大方,对救出她的叔叔说:“打扰你们了!”
还有人们在电视上看不到的画面:一些在地震中有幸逃生的藏族孩子,顾不得伤痛,立刻投身到救人的行列中。
他们为什么在大灾面前这么冷静、勇敢、坚强?不由得让人想起开遍青藏高原的格桑花。它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可是风越大,它的身姿越挺;雨越打,它的叶子越翠。它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美丽的一种花。它象征着藏族同胞坚韧顽强、英勇无畏的品格。
如今,这种品格在孩子身上得到延伸。在大灾面前,孩子们机智勇敢,沉着应对。
在玉树地震发生54小时后的4月16日,救援队员和藏区群众一起,成功营救了13岁的藏族小女孩次乃拥青。当看到这位身着红色毛衣、藏青色绒线裤、红色袜子的小姑娘被救援人员从废墟下抱出来时,在场的人们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
地震发生当天,次乃拥青正好在亲戚兰措的服装店里帮忙。地震发生后,服装店所在的那座四层楼房轰然坍塌。兰措的丈夫被砸成重伤,兰措幸运地躲过一劫,次乃拥青却被厚重的石板死死地压在废墟下。随着各方救援力量的到来,废墟上的石板被一层层地凿开、挪走。16日天刚亮,次乃拥青的表姐和兰措就来到服装店所在的废墟上,一遍遍地喊着次乃拥青的名字。突然间,在一块石板的下面,表姐竟然听到了次乃拥青的回应。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表姐和兰措把耳朵贴在石板上--没错,是次乃拥青的声音:“姐,我没事,就是腿被压住了。”
54个小时,在黑暗与恐惧中,次乃拥青这位幸运而勇敢的小姑娘说,除了感到饥饿和害怕以外,其他似乎什么都没有想。楼顶砸下来时,次乃拥青的右边是一摞被子,左边是一摞鞋子,许多海绵垫压在她的头顶上,残垣断壁间的一个空隙保护了她的安全。“饿得受不了了,就拿几只鞋子压在肚子上,感觉这样会好一些。”她说。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在外面喊她的名字,她都能听得见,但就是说不出来。后来,她努力把头顶上的垫子抽出来几个,再喊的时候,就能回应了。
如果说次乃拥青让人佩服,16岁的更松代吉的行为,就让人感动了。在玉树地震发生后,她用双手把9位亲人从废墟中救出。她的故事,传遍地震灾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松代吉回忆说:“那天我起得很早,因为家离学校很远,而且我要去复印户口本。”更松代吉要在当天上午办理免学费手续,“刚从复印店出来,大地摇晃得厉害,很多房子瞬间塌了下来,我就急忙跑回家,因为家里人在我出门的时候还都在熟睡……”
更松代吉地震前的家位于玉树县西航西路西航嘎雅的半山坡上,地震引发大量的乱石滚落下来,瞬间把她家夷为平地,更松代吉边哭边挖。“首先从废墟里挖出来的是妈妈,后来是哥哥,再后来是姐姐和侄子。”姐姐用自己的身体把孩子盖在身下,孩子的额头上还有点擦伤的痕迹,姐姐的左眼角处有一大块血迹。更松代吉没有放弃,全家10口人最终都活了下来。家人都救出来后,已经快要天黑了。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给了更松代吉如此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她完成这一壮举?
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初三班藏族学生依西向秋勇救老师的行为,也许能让人找到答案。14日一大早地震发生时,依西向秋正在教室打扫卫生,黑板砸在了他的身上。顾不得疼痛,他跑下教学楼,和另外几名同学向校园里一排老房子跑去。他知道,那是班主任王斌老师一家的宿舍。
“那都是老房子,瓦房,我们都担心老师一家的安危。”回忆起当天抢救老师的情景,15岁的依西向秋说,“一排瓦房都倒了,我们老师全身都被埋在废墟下了,只露出头部。”依西向秋和其他几位同学用手搬开瓦砾,将老师一家从废墟中安全拖出。老师平安无事,两个孩子受了伤,所幸并无生命危险。说起救出老师的英勇经历,已成为抗震救灾志愿者一员的依西向秋显得很平淡:“老师跟我们就像兄弟一样,他平时就教导我们,要助人为乐。”
救灾还没结束,生活还要继续。18日清晨,琅琅的读书声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孤儿学校新建的活动板房内传出。此刻,四年级的藏族女孩尕松卓玛正盯着手中的课本,和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一起大声朗读着艾青的诗作《我爱这土地》,稚嫩的童声清脆而有力。“我喜欢上课,这样就可以学到知识,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尕松卓玛说。
学生们上课的活动板房现在已经有了教室的样子,房间一头挂着黑板,墙壁上还贴了简单的名人名言。“地震摧毁了我们的教室,但解放军叔叔来了,还有不认识的好人,给我们搭教室、送吃的,我们都不害怕了。”尕松卓玛说,“我长大以后想当一名医生或者解放军,这样就可以救人了。”她说。
这就是地震灾区的孩子。他们朴实无华,心地善良;他们不怕危险,英勇顽强;他们怀抱理想,懂得感恩。他们像高原上的格桑花,美丽不娇艳,纤细却挺拔。
格桑花,藏族人民心中幸福吉祥的花!(记者王玉山、王经国、刘昕、张志龙、卢佳、陈思武、徐文婷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