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0:30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西部大开发10年来,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连续10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农牧民收入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西部大开发10年来,中央加大西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据统计,从1999年至2009年,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56亿多元增长到370多亿元,增长了6倍多。
如今,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正成为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从铁路开通至今年5月底,通过铁路进出藏旅客达560多万人次,运送进出藏货物达610多万吨。
“以青藏铁路为标志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带来的效益也越来越明显。”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巴平措说。随着青藏铁路、林芝机场、阿里昆莎机场等相继投入运营,西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1999年至2009年,西藏仅公路通车里程就从2.24万公里增长到5.3万多公里。
10年来,中央在西藏实施了一系列改善民生为主的重点工程。2007年,国家投资700多亿元在西藏建设180个重点项目,项目几乎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截至去年底,这些项目除拉日铁路、藏中抽水蓄能水电站外,其他项目全部开工,其中100个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
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说,在中央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西藏加大改善教育、卫生、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同时实施了一大批惠农工程和民生工程。西藏8次提高了旨在帮助农牧区贫困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三包”经费标准,目前“三包”经费年生均达到1800元,受益学生27万人。在与民众联系密切的住房、医疗卫生等方面,西藏民众特别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牧民也普遍享受着“免费”实惠。
“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我想都不敢想能够住上这样的新房子。”今年刚刚喜迁新居的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农民强巴次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06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大力实施旨在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的安居工程。在安居工程建设中,自治区给予农牧民每户1万余元不等的补助。截至去年底,西藏共有23万户、120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今年,西藏将解决剩余4万多户条件较差农牧民的住房问题,这意味着西藏住房困难的农牧民群众将全部搬入新房。
西部大开发10年来,西藏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据统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1258元,增加到2009年的3589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1999年的5998元,增加到2009年的13544元。
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藏医药业、高原绿色饮食业等特色产业迅速崛起,正成为西藏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点。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松平说:“青藏铁路和林芝机场的建成使用,对西藏旅游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2009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5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2.4亿元,都比上年增长一倍多。
西藏自治区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也是我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进一步加大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投资力度也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不断加大。
“十五”期间,国家和自治区用于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资达24亿元,实施了拉萨拉鲁湿地、纳木错自然保护区管护工程和那曲中部草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建设工程。
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建设中,西藏始终把保护雪域高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严格落实环保审批权。目前,西藏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90%,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较好地落实了“环保第一审批权”。
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张永泽介绍,近年来,中央加大对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国家总投资达155亿元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项目将在2030年基本完成。截至目前,西藏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保护区总面积达41.3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47%,居全国之首。
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投资3.3亿多元,实施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十一五”期间,国家又投入5.7亿元,对西藏22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维修保护。截至2009年,国家对西藏文物维修的总投入达到了13亿元。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古老的藏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中央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政府计划每年投入25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和文化创作专项资金,以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振兴步伐。
青藏铁路的开通加速了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昔日“深藏闺中”的民族文化开始通过铁路走向五湖四海。在去年举办的第四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西藏成功举办了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和现场签约仪式,推介了24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签订产品订单18个,现场签约5个项目,签约总额达7.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