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藏戏:传承之路越走越宽

2014-03-13 20:28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藏戏:传承之路越走越宽 

    2006年,藏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次旦多吉与旦达被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觉木隆”派的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藏戏与《格萨尔》史诗一起,收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藏戏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今后的路将走向何方呢?

    要保持传统还是要变革

    几乎我们所访问到的所有的藏剧团工作人员,无论是演员、导演还是编剧,无一例外地希望藏剧团能将八大传统剧目重新排演出来,并能规范八大剧目的唱腔、剧情、表演方式等等,建立起传承的样本。但藏剧团作为一个专业剧团,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已从表演形态上吸取了一些现代表演元素的成份。比如,藏剧团的表演剧已接近舞台剧,而传统藏戏其实是广场戏。在很多老艺人心目中,藏剧团代表的不是原汁原味的民间藏戏。

    承担《西藏藏戏资源专题库》总导演之职的次旦多吉在总结学院派藏戏演员与民间队藏戏演员的差别时说,差别表现于舞台上演员的举手投足间。民间藏戏队在角色表现上肯定没有专业演员那样逼真,细节上没那么连贯。但藏剧团所排演的八大传统剧目,经过了一些后期改编和重塑,没有民间藏戏队表现得那样原汁原味。但不管是业余藏戏队还是正规的藏剧团,他们都面临着在保持传统与接受新风尚之间选择的问题,完全保持传统,多少会与年轻人更为喜欢的“现代化”有些格格不入。

    研究和创作藏戏多年、刚从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退休的藏戏专家索次对藏戏的传承和变更提出这样的期望:八大剧目一定要保留,年老的人爱看,年轻的人必须要看,他们看得多了,自然也会爱看的,毕竟这是完整的西藏文化。同时,他也希望藏戏编剧们一定要把藏文化吃透,要熟悉藏文,用藏文创作,用藏语唱戏。

    在传统与现代中摇摆的藏戏艺术,究竟怎样才能与时代“握手言和”?这仍是个正在探索的问题。  藏戏“要从娃娃抓起”

    18岁的普布多吉于2008年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藏戏班,2002年时,他们这批大多才刚刚小学毕业的孩子被藏剧团挑选招考过来,送往成都艺术学校学习藏戏。2005年,这批学生被作为藏剧团的委培生送入西藏大学艺术学院,2008年毕业,拿到大专文凭。

    这批学生共41名,是藏剧团第三次大规模通过学校委培的藏戏演员,前两次选送委培生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事情。副团长赵永墩说,在吸纳这41名毕业生后,因为编制问题,藏剧团至少在5年内不会再引进新演员。

    藏戏在民间传承的最好样本就是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团长米玛请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次旦多吉老师作为总顾问。无论是排演力度,还是顾问团的知名度,这种投入投放在民间藏戏队中都是大手笔。米玛更大的非凡之处在于,除了立志要让娘热乡的这个民间藏戏团的水准和知名度都超越其它民间藏戏团外,还试图将藏戏“要从娃娃抓起”。

    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拉萨市小学生节目汇演上,娘热乡小学以50名学生组成的藏戏方队成为亮点,这50名学生正是米玛所相中的未来藏戏演员的“苗子”。可以期待的是,这50名学生将来也许就是藏戏的希望和明天。(陈度 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