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世界屋脊两位老人的变迁记忆

2014-03-13 19:46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新华网拉萨3月29日电 题:“最幸福的一个时代”——世界屋脊两位老人的变迁记忆

    新华社记者陈寂 文涛

    巴吉村是西藏林芝一个普通的山村。和西藏其他村庄一样,随着半个多世纪前的民主改革,村里的藏族群众永远摆脱了受剥削和压迫的沉重枷锁,将自己的命运握在手中,从此开始了当家做主的新生活。在这半个多世纪里,巴吉村沧桑巨变的故事融入西藏无数村庄的故事,编成了一本涤荡人心的书卷。

    巴吉村80岁的老阿爸索朗旺杰生而为奴。他的父母都是农奴主家的“朗生”,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丝毫人身权利。从记事开始,索朗旺杰就在农奴主家里被使唤,疲于奔忙。“天不亮就有个管家把我们吵醒,叫我们干活。”一大早吃一勺子糌粑拌水加两个荞麦饼,他换来了一整天的劳作。

    田地里的劳作,无论天气好坏,都不能停歇。鞋子是不敢奢望的东西,索朗旺杰的一双光脚丫,陷在严冬的土地里,冻到生疮,只能用布条稍稍包裹。他常年披一件外套在身,外套内再没一件衣服。最好的时候,也就只有一件长氆氇外衣,披盖住膝盖和腿,算是索朗旺杰最保暖的衣裳了。

    挨打更是数不胜数。索朗旺杰双手指遍全身,瞪大双眼说:“农奴主一有不满意就拿鞭子和棍棒打来。打得最厉害的是用包裹了五六层牛皮的皮带子专门打人脸,每次他们都要打足15下。人被打过,脸肿大到完全变形!”

    索朗旺杰告诉记者,当年自己脑海里总是浮现这样的愿望:“哪怕变成一只鸟儿也好,那就能飞走;哪怕变成一条虫子也好,爬也能爬出去。”

    巴吉村今年72岁的老阿妈土登,人生前20年的农奴生活更是颠沛流离,倍尝辛酸。她的老家在索县。她最初的三口之家,是一个“差巴”的家庭,担负很重的差役。她的父亲服差役,为领主运货去,从此一去不回,杳无音信。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从索县出发,一路沿途乞讨,一直走到了林芝,找到了巴吉村的远亲安顿了下来。

    不仅索朗旺杰、土登两家处境悲惨,民主改革前的巴吉村,3家农奴主统领着100多户农奴家庭,大部分人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苦生活。

    在巴吉村沧桑巨变的历史中,1959年具有特殊意义。那一年,雪域高原的许多空旷场地上开起了村民大会,三大领主的财产和土地在会上被分给了翻身的农奴。
 

    那一年,土登一家分到了20多亩田地,她告诉记者,那一刻她感到自己有了“一种做人的尊严”,“就像重生了一样”。土登以从未有过的热情投入生产,她还作为巴吉村的唯一代表,被政府派送到四川成都和南充参观学习当地的农业生产。

    索朗旺杰也分到了8亩多土地,还分到了猪和羊。1959年秋天,西藏各地庄稼大丰收,那一年人民政府宣布,打了粮食都归老百姓自己。索朗旺杰回忆道:“那时候可以自己种粮食自己吃,猪羊自己养自己用,心情非常畅快!”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雪域高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巴吉村也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拓宽致富门路。1985年,巴吉村首支运输队和首个预制板厂相继成立。

    改革开放后,巴吉村有过两次获得“巨款”的机会。第一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村里转让800亩草场获得了500万元的资金。村里并没有将这笔钱发放到每个人手里随便花,而是由村支部组织所有党员开会,决议将资金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议得到村民大会投票通过。

    巴吉村由此焕然一新,变身成为一个整洁、规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巴吉村转让的草场上,八一镇的城市新区拔地而起,而巴吉村的农牧民们借此契机开始大跨步发展多种经营。

    索朗旺杰和土登都清楚地记得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的一次次发展大讨论。巴吉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陆续成立了农牧民联营机械队、混凝土公司、奶牛养殖场。

    进入二十一世纪,八一镇新城再度拓展,巴吉村集体土地第二次转让。转让金额达到1500多万元,村庄再次面临如何花钱的问题。村委会决定征求全村意见,将钱用于投资购买八一镇客运站后的一片商业用地。

    巴吉村最终决定购买那块地,并以其为现货仓库,建起一个“巴吉农牧民建材市场”。巴吉村村支部书记桑杰告诉记者:“我希望村里的这个市场能长久地经营下去,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土登阿妈告诉记者,自己分到田地的这么多年,天翻地覆的变化发生着。她说:“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政策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心情一天比一天舒畅。”土登目前看病享受着农村合作医疗,按照今年的标准,她交20元的费用,就能享受最高3万元的医药费报销额度。

    索朗旺杰也觉得他正生活在“最幸福的一个时代”。他的儿子多布开办养猪场圈养了200多头藏香猪;儿媳妇在大柏树风景区内卖土特产。养猪能给他的家庭带来一年5万元的净收入。索朗旺杰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优惠政策、惠农政策、扶贫政策源源不断,就像流水一样,享受不完”。

    2010年,巴吉村人均收入达到10360元,成为“万元村”。目前,村联营机械队年收入150万元,户均创收3万余元,固定资产超过3500万元;村奶牛场每天的产奶量能达600斤,一天的收入为1800元;全村大棚蔬菜种植面积450亩,参与农户88户,年收入近3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