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9:42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藏戏传承人藏族老艺术家土登至今仍活跃在艺术舞台上 摄影:陈香玉
一个民族的繁盛不衰需要团结一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为支撑,这种凝心聚民的认同感则来源于深厚的民族文化散发出的精神力量。千百年来先祖的记忆一点一滴代代相传,雪域高原的古老民族亦是通过各种方式将民族精神流传至今。
在西藏这片120多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人文积淀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雪域子民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和过人的智慧继承着古老的文明。跨入新时代的西藏,历经一甲子时光流转,那些曾经的古老记忆在今天的雪域高原上,正争相焕发着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西藏浩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理的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始终是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因为这项工作不仅是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保护国家文化安全。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西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自然受到格外的关注。
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唐卡画师展示唐卡绘画技艺 摄影:陈香玉
传统技艺里的民族情怀
藏族人的心灵手巧仿佛是上天对这片雪域之子的特别恩惠,即使是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他们仍然创造出无数手工艺瑰宝。
袅袅青烟,道诉着这个几乎全民信教民族的殷殷期盼,默诵的真言,随着缕缕藏香消散在人们心头。藏香,这个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珍贵技艺如今在西藏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传承并发展着。
目前的藏香可谓百花齐放,各家制作的藏香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但万变不离其宗。藏香除宗教活动朝拜之用外,对人身体的生理调节亦有额外功效,全凭其一丝不苟的制作技艺。各家配料虽有不同,但均采用几十种珍贵草药如藏红花、檀香等历经反复加工制作而成。
藏香师们持着对自己宗教信仰的虔诚以及对这种古老技艺尊崇传承的态度,使得这缕缕藏香至今仍香火不灭。
西藏古老的传统技艺还有很多,美轮美奂的唐卡绘画、药到病除的传统藏药、极具民族特色的卡垫、氆氇纺织、栩栩如生的煅铜技艺……当越来越多的西藏传统技艺被挖掘、保护并悉心传承下去的时候,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不断繁衍生息的动力。
民俗节日中的古老记忆
西藏人民之于生活的热爱从他们一年四季的民俗节庆里便可显而易见地感受到。从春耕破土的第一犁到跑马射箭庆丰收,从林卡节的悠然闲适到雪顿节的热闹非凡,从正月传召大法会到万盏明灯诉祈愿的燃灯节……西藏一年四季都是民俗节庆,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这些民俗节日虽古老,但仍能激发西藏百姓们欢庆一番的热情。“能走则舞,能说则唱”的天性使得西藏百姓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尽情起舞欢歌。老人们会呢喃着每个节庆的来由,它使得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而对于年轻人来讲,沉浸在民俗节庆的气氛中,便是对他们加深民族文化了解的一场洗礼。
雪顿节、当吉仁赛马会都已列入非遗之列。节庆之时,除传统的藏戏表演、游园、竞技外,还是各家一展炫目歌舞和精美服饰的时候。一个节庆,集传统曲艺、服饰、歌舞、民俗于一身,集中地展示了藏族人民千百年的智慧结晶,这是属于他们的民族记忆……
非遗传承人的心手相传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所涉及的领域几乎涵盖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西藏拥有历史悠久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对这些和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资源,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也倍受关注。
古老的牛皮船舞不仅列入非遗项目,如今还被搬上了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它、欣赏它。 摄影:陈香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摄影:王淑
74岁的扎桑老人住在西藏唯一的渔村——俊巴渔村里,敲开老人家古旧的木门时正是正午,老人正打着赤脚在自家院子的阴凉处和老伴、儿媳妇一起吃午饭,喝甜茶。见来了客人,扎桑老人不好意思地拿出一双布鞋穿在脚上接待来客。
这位看起来非常普通的老人是曲水县非遗项目——牛皮船舞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已过古稀之年的扎桑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从小和父亲学习牛皮船舞,一跳就是一辈子。一说起牛皮船舞,老人就来了精神。
“我年轻时跳舞是因为打渔很辛苦,不忙的时候跳上一段放松自己,自娱自乐,现在不一样了,我是非遗传承人,国家每年都给我补助,让我能把这个舞蹈传下去,而且看我跳舞的人也是有要求的,我不能随便跳的。只要有活动,我就会参加,只要我跳的动,我就会继续跳下去!”扎桑老人边骄傲地说着牛皮船舞,边拿出国家颁给他的非遗传承人纪念碑和奖状来展示。
像扎桑老人这样的非遗传承人在西藏还有很多,数据显示,目前西藏共有6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3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22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4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些数字,不仅仅是一个记录,而是60年来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见证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