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4:59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既是拥有布达拉宫的宗教圣城,也是自治区发展的标杆。拉萨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拉萨如何在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拉萨为什么连续五年被评为“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拉萨市副市长计明南加。
中国西藏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时提出,“要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对此,您如何理解?
计明南加: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后,我非常激动,尤其是总书记亲自参加少数民族界的讨论会,足以证明中央对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视,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关心”。总书记对民族工作讲了很多,最终目的都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先向你介绍几组数据:2013年,拉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亿元,较上年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亿元、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21元、增长9.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537元、增长18%。可以说,这样的增幅在全国都是少有的。
这几年拉萨发展非常快,这离不开党中央的关心,全国兄弟省市的支援,还有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但是,拉萨能取得这些成绩的先决条件是社会的团结稳定,各族人民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在一起才能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前,拉萨市委、市政府全力实施了“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和法治稳市”五大战略,以使拉萨的环境更优美、民族关系更融洽、文化体系更健全、经济发展更科学、社会局势更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中国西藏网:您提到幸福指数,我们知道拉萨已经连续五年被评为“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拉萨市民的这种幸福感的源头是什么?
计明南加:从精神方面来说,拉萨作为一个民族地区,实现了各民族团结和睦,已经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这是一个基础也是个前提。老百姓在这方面有很强烈的满足感,也就是幸福感。
除此之外,就是物质方面,拉萨市在消除城市零就业,保证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生活保障做了大量工作,消除了百姓的后顾之忧,人们的幸福指数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了。
中国西藏网:作为一座自然环境相对脆弱的高原城市,拉萨在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上是如何平衡的?
计明南加: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拉萨市提出的“五大战略”首条就是“环境立市”,我们始终把生态环保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全力打造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为了使战略易于落实和深入人心,结合拉萨城市的特殊性,拉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树上山”、“河变湖”、“暖入户”等三项具体而形象的工程,在创优生态环境,创优人居环境,创优投资环境上下功夫。
中国西藏网:“树上山”、“河变湖”是指的什么?
计明南加:我一直认为,拉萨的生态环境应该重点放在改善和建设上,“树上山”、“河变湖”就是改善拉萨自然环境的具体措施。
“树上山”就是全面开展荒山绿化工程,使拉萨成为绿色之城,生态之城;“河变湖”就是使拉萨彻底脱离高原干旱,成为山水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
中国西藏网:今年您带了哪提案?未来您关注哪些方面?
计明南加:我的提案就是离不开拉萨的工作,今年我主要有三个提案:一是关于改善基层卫生医疗,二是关于寺庙抢救维修和老僧养老的问题,三是建议新建拉萨机场。
解放以后,拉萨的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我们西藏的卫生事业已经实现全覆盖,乡里有卫生院,村里有卫生室,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医疗卫生方面的实惠。但是,县以下的卫生工作还存在欠缺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卫生人才,由于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工作,待遇问题是不是应该有所区别,否则基层很难吸引人才。第二个是配套设施的建设,虽然有了基本医疗设施,但是条件还是很简陋。还有就是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住房问题,也需要解决。
我关注的另一方面是寺庙保护。西藏寺庙众多,很多都是上百上千年的历史,以拉萨为例,既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国际级、自治区级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有不少偏远地区的寺庙没有进入保护单位,它也是珍贵的文物,亟待抢救维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离拉萨最近的贡嘎机场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且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拉萨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机场的城市,大家普遍认为,拉萨应该建有自己的机场。
因为我就在拉萨工作,拉萨工作的民生方面是很重要的。未来的关注点,还是在民生方面,就像习总书记提到的,要千方百计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