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 09:24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题:整体谋划、系统升级、全面提升——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新华社记者屈婷、陈聪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经历疫情“大考”的公共卫生治理被赋予改革重任;两会后,各地谋划落实两会精神,加大改革力度,聚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为14亿人民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谋划新局再出发:建立“医防协同、平战结合”机制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忙碌的脚步,从会上延续到会下。
这几天,吴浩忙着在单位传达两会精神,同时加强与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联动,用行动落实织牢织密社区公共卫生防护网。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每一句话都切中新形势下的实际需求。公共卫生治理谋新局、再出发,我们要尽快行动起来。”
1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疫情考验下,我国公共卫生治理整体上如何谋划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方向。
“从平战结合的角度,要有一个基础、有一套机制体系。关键时候能拉得出来、顶得上去。”
纲举目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各地探索把医防协同、平战结合作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突破口,建立区域性、垂直化的医防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在江西,高效运转、各地联动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之欲出。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王水平说,江西省将推动成立“1+4”,即1个省级加4个区域型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特殊时期可调整为战时病房或定点医院,并承担应急指挥调度、处置等功能。
在河北,两会结束后,一张着眼长远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蓝图”正在绘就。“深刻理解贯彻两会精神,面向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梁占凯说,河北将持续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同时重点提升疾控机构人才建设、技术发展等问题。
在福建三明,全国人大代表、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正在调研落实两会精神,把“三明医改”这个品牌与公共卫生治理融合起来。下一步,三明市将打造“医防协同”管理慢病患者的新模式,通过把疾控专家“扩容”到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团队,让疾控专家能更完整地掌握当地居民的“疾病谱”,同时可以给临床医生更精准的防病建议。
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城关社区,来自三明市、区疾控中心和市中西结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人员,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组成医防融合团队,针对老年病开展健康教育(4月22日摄)。新华社发(三明市疾控中心供图)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说的就是要预防关口前移、精准防控。”三明市医防融合领导小组组长、副市长张元明说,在两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坚信基层“医防协同”的路会越走越宽。
在湖北十堰,当地正着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探索进一步整合疾控部门有关职能,增强疾控监测预警系统的整体战斗力。
5月24日,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院长罗杰(左一)参加湖北代表团的审议并发言。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院长罗杰在宣讲两会精神的同时,仍在抓紧调研基层疾控工作如何做到医防结合。“从基层来看,疾控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定位,部门功能不能过于分散,要打造‘精锐部队’,以更好应对公共卫生应急挑战。”罗杰说。
在全国层面,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说,下一步将推动加强公共卫生的组织领导,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
“人财物”调配升级:补齐短板让基层成为公共卫生的坚强堡垒
全国两会结束后,回到村子里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第一时间向老乡们传达两会精神。其中,疫情防控、织密织牢基层防线是他跟村民们讨论的重点话题。
5月29日,回到村子里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向老乡们传达两会精神。新华社发
“要管牢自己的‘小门’,现在疫情高峰期已经过去,村民容易有麻痹放松情绪,需要强调健康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我们现有数字平台的作用,管理村民和外来人员的流动信息。”孙国文说。
诚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
下一步,织牢织密公共卫生治理这张网,关键在基层、网底在基层。
在吉林舒兰,舒兰市人民医院院长于洪钢这几天正忙着推进医院PCR实验室建设。建成后,这个实验室每天的核酸检测能力可达200人份。
5月16日,在吉林省舒兰市滨河花园小区,工作人员为居民采集咽拭子。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基层卫生防疫,对我们来说这是必须啃下的硬任务。”于洪钢说,基层要成为公共卫生的坚强堡垒,离不开物资储备与检测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浙江省杭州市,提升区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防护成为疾控部门的工作重点。
目前,杭州市疾控中心已为13家有实验室的区县级疾控中心配备了核酸提取仪和荧光定量PCR仪,并提出了改造提升实验室的要求,为扩大检测能力、以及应对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生物安全防护做更全面的准备。
杭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赵刚说:“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实验室能力建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杭州市疾控中心不断完善和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牢固的健康长城。”
在安徽,安徽省疾控中心目前已加挂“公共卫生研究院”的牌子,通过增加人员编制、集中科研资源、筹划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保障人员薪酬待遇等一系列改革,让公共卫生人才留得住、有发展。
“我们还将根据地理位置及人口等因素,进一步科学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单向前说。
江西正推行乡镇卫生院人员“县管乡用”,发展基层医疗卫生特色科室建设,提升疾病诊治能力,使之成为群众看病防病的“主阵地”。
“防止小病酿成大疫,是织密织牢公共卫生‘第一道防线’的关键。”王水平说。
全面提升科技抗疫硬实力:慎终如始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内,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华树成和他的团队正利用“‘肺-免疫’人源化小鼠模型”,进一步研究新冠病毒在小鼠身上的感染过程和对小鼠的损伤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抗病毒药物等研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我认为,加快建设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尤为重要。”华树成对打赢疫情“下半场”有感而发:只有了解病毒,才能战胜病毒。我们医疗机构在救治患者的同时,更要利用临床优势与科研优势,全力进行科研攻坚。
多位代表委员提出,推进科研攻关、向科技要抗疫“战斗力”,正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
两会期间,科技抗疫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两会闭幕后,代表委员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科技抗疫贡献力量,为加强科研攻关建言献策。
我国现阶段疫苗研制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已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和四项灭活疫苗项目相继获得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将在今年陆续完成二期临床试验。
抗疫期间研究疫苗的陈薇另一个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回到实验室,陈薇将继续抓紧推进新冠疫苗的研究,同时她也在思考如何加强我国科研抗疫的“核心力量”:“建议强化顶层设计、整合科技力量、注重前瞻布局,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应急疫苗科技攻关体系。”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风险常在,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下好科技战“疫”的“先手棋”。
参加全国两会归来,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立即投身到日常工作中。着力以科技手段推动救治水平再提升,是他下一步工作努力的重点之一。
“传染病临床诊断、救治和科研的能力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后必须更加重视加强抗疫相关的研发和加大科技投入。”胡豫说。(参与记者:梁建强、黄筱、赵丹丹、陈弘毅、徐海涛、高皓亮、许晓青)
[责任编辑: 黄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