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奋进新时代|京冀行政审批大厅:改变不是一二般

2017-11-17 09:09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行政审批大厅里的“小温暖”——京冀两地行政审批大厅见闻

  曾经“层层审批、家家盖章”;曾经“中介横行、累到断肠”;曾经“四处求人,一面难见”……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国计民生的关键点、社会舆论的聚焦点,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始终牵动着百姓生活、影响着政府形象。

  “单独成立行政审批局”“专人负责到底”“机器人语音导航”“免费wifi覆盖”……近日,记者走进北京市海淀区、河北省石家庄市两地行政审批大厅,跟随办事群众一起感受到不一样的“小温暖”。

  进门一个笑脸 办事主动提示

  “您好,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当记者走进北京市海淀区政务服务大厅时,迎面走来身着蓝色制服、面带微笑的工作人员。

  大厅里没有过去等候的长队,人们坐在遍布四周的座椅上等待叫号,还有书报杂志可以阅读;智能引导机器人摆放在一层大厅中央两侧,随时随地为群众提供智能应答;头顶上的电子大屏幕滚动着业务指南和温馨小提示;填写表格的桌面上摆放着各种宣传手册和流程介绍;国税、地税、工商等办事大厅分布有致,指示牌引导明确,叫号屏幕实时动态显示,业务办理井井有条。

  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的林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办事效率比较高,服务态度改善也大。“以前办事找窗口都得求人问,常常还是爱搭不理。现在工作人员主动过来提示该怎么做,主动为办事人考虑。”

  据了解,目前海淀区政务服务大厅已有29个部门、606个法人服务事项集中入驻,并按照“企业、非企业法人事项进大厅,个人事项下沉下放就近办理”的原则,在全区29个街镇统一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建起了620个社区服务站。

  北京市海淀区政务中心主任马学印表示,学习、宣传、践行十九大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窗口人”身上表现得更为具体,就是要把群众所需所想变成服务,不摆花架子不作秀,在细节上下功夫。

  从“白跑20趟”到“快递寄到家”

  李翠敏是河北一家汽车贸易公司的职员,日常负责企业相关手续的办理。2016年,为增加一项机动车二类维修的经营业务,她前前后后来办证大厅跑了十多天,每天至少要跑两趟。“当时一直在准备各种资料,来来回回补充了好几次,结果资料都齐全了,被告知我们是一类资质,本身就包含二类资质,不需要再进行办理,这20多趟白跑了。”

  “过去很多部门信息不通,每个部门只管各自的范围,负责不全面,业务不综合,企业办事人员也搞不明白,最后导致白跑很多趟。”谈起行政审批的新变化,李翠敏感慨颇多:“现在办理业务,只要到窗口拿上所需材料清单,按清单准备材料拿来验证合格,等三个工作日就能拿到回复。”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石家庄市于今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行政审批局,按照“应转必转、有序划转、成熟一项划转一项”的要求,从该市发改委、住建局等25个部门划转了第一批、150项行政许可事项承接到位,并设立了50个办事窗口,对外开展审批服务。同时,石家庄市还着手编制了“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群众办事只要填写一张表格就能办理各单位的审批事项,由专人负责自动流转,下一步还将实现办结文件快递送达。

  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刘占中介绍,统计数据显示,150项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减少15.5天,累计减少2127天,比审批制度改革前平均减少7.7天,累计减少1056天。“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要让老百姓从窗口单位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率变化。”

  多在网络上办 少在马路上“转”

  如何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实现让办事人多在网络上办,少在马路上“转”?

  “在扎实做好简政放权和‘放管服’结合工作的同时,我们把工作着力点和创新的关键点更多地放在了优化服务上。”北京市海淀区政务中心副主任于秀明介绍,该中心已先后建成智慧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掌上社保”等,开通“海淀政务”“窗口”等微信公众号,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建设海淀区网上办事大厅,今年年底实现上线运行,加快建立覆盖全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北京市海淀区国税局第十四税务所所长张松表示,学习贯彻好十九大精神,要主动作为,继续深化优化服务,加强建设“电子税务局”,力争将纳税人来办理的90%的事项可以在网上解决。

  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全力推进网上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及监管、现场勘验、监督与电子监察、审监互动、业务培训、互联网+政务服务共7个平台建设,逐步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线上与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模式,满足企业及群众多元化的办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