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8 09:28 来源: 新华社 点击:0
彰显全球舞台上的“中国力量”
—聚焦习近平主席出席达沃斯论坛年会述评
新华社记者
世界的发展,正处于历史的十字关口:经济复苏乏力,“黑天鹅”频飞,逆全球化抬头,政治格局动荡……
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是需要运筹帷幄、共克时艰。
瑞士兰德瓦瑟河畔,冰雪皑皑的达沃斯小镇。素有“全球经济风向标”之称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主题确定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7日出席这次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力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完善全球治理,中国在乱云飞渡的国际环境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彰显怎样的力量?
这是提振信心的中国力量——顶住下行压力,中国以来之不易的中高速增长给全球经济吃下“定心丸”
对全球市场的交易员、分析师而言,一个重要时点即将到来:中国公布2016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中国数据的“出炉”,往往意味着全球市场随之而动。
主要国际机构已提前作了预计测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报告说,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6.7%,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9%;在全球经济预计3.1个百分点的增长率中,中国贡献1.2个百分点,是美日欧贡献之和的两倍。
法国《回声报》评论,中国以自身惊人的能量带动了其他国家发展,通过在世界经济中的鼓手角色赋予全球经济节奏感。更有外媒感叹,“恐怕找不出比中国更合适的国家来传递关于经济未来的信心。”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中国沉着应对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增添了世界经济应对复杂局势的信心。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是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取得的:内有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持续承受转型的阵痛;外有世界经济呈现新平庸,不确定性大大增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坦言,一年前大家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并不乐观,甚至有点担忧,有的机构预言中国经济可能出现“塌方式”下滑。但这一年走过来,这些预言落空了。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同时适度扩大总需求,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刺激,而是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中国实现了2016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十三五”良好开局。
发展改革委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70万亿元,再上新台阶;经济增量与五年前两位数增长的增量基本相当,相当于1994年经济总量。
——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添了世界经济应对下行压力的信心。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8年多来,世界经济持续深度调整。在这青黄不接的关键时刻,中国经济以其稳健发展和锐意改革,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担当重任。
“假如没有中国经济,全球经济可能早已陷入衰退。”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停滞,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即便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高速增长,全球经济增长仍然严重依赖中国。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国2009年首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大贡献国,2009年到201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最近几年,在世界经济一片疲弱中,中国仍以超过30%的贡献率,稳居第一引擎。
“可以相信,中国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对世界的贡献一定会越来越大!”习近平主席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向全球市场传递了坚定的信心。
——中国高擎全球化旗帜,增添了世界自由贸易和投资的信心。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较高收入人群总人数超过1.5亿,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万美元左右。这部分人的总消费能力相当于多个中等国家之和,他们的购买力投放到哪里,哪里的市场就会一片繁荣。
“关注中国消费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只要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还在增长,我对世界经济基本就比较乐观。”金砖国家概念首创者、英国前财政部商务大臣吉姆·奥尼尔直言。
中国不仅“买全球”,更坚定推动贸易自由和全球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指出,在逆全球化思潮汹涌的今天,中国继续高擎全球化大旗,力挺贸易自由,并主张积极引导全球化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表示,中国一直是多边贸易谈判机制的坚定支持者,并在世贸组织各项谈判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世贸组织感谢中国的努力。
这是蓄满机遇的中国力量——中国迈向中高端的转型实践,为全球带来更多新商机、新动能
36岁的巴基斯坦人伊姆兰·乌拉,在中国海尔公司在巴基斯坦拉合尔设立的冰箱厂工作,从普通操作工成长为中级主管。他打算在拉合尔购置房产,把全家接进这个发达的工业城市生活。“我的薪酬不仅足够养家,而且还能让家庭成员生活得有质量、有尊严。”
在美国百货巨头梅西百货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肯特·安德森眼里,迅速崛起的中国中产阶层喜欢高品质、有品牌的商品,中国市场“前景巨大而又变化迅速”。梅西百货正积极开拓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美国品牌开始对中国消费者提供直邮。
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为全球经济再平衡提供新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的失衡。中国遭遇困难的源头,也在于自身经济结构的失衡。中国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方案,效力外溢产生全球影响力。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中国紧紧抓住供给侧存在的突出矛盾,从2016年开始坚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在去产能方面力度最大,举措最实,说到做到。刚刚过去的2016年,全国超额完成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年度任务。
王军分析指出,反映中国工业品供求关系的PPI,去年9月份结束了54个月的持续负增长,12月份涨幅扩大到5.5%,由此带动工业利润创两年多来新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这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直接效应。
“中国已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认为,中国正通过锐意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和加快经济转型,尽管有挑战很痛苦,但中国转型升级将让全世界受益。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新机遇。
中国部分行业的产能正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急缺的。以“多点开花”的中哈两国产能合作为例,已初步达成50多个早期收获项目,涉及化工、汽车、冶金等领域,合同总金额达268亿美元。
“产能合作不仅惠及中方,也为哈方在创造就业岗位、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哈萨克斯坦驻华公使衔参赞阿西莫夫说。
中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比重从2000年的不到0.1%,上升到2015年的8.7%。2016年前11个月,中国非金融类境外投资已达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5.3%,遍布全球约160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国家资金外流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起到了稳定全球经济金融的重要作用。
“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总额将达到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习近平主席2016年11月19日在秘鲁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的讲话,让世界充满期待。
——中国力促创新,为世界经济摆脱困境提供新动力、新机遇。
在2016年全国“双创周”前夕,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宣布,将在深圳设立中国第二家研发中心。库克说,创新是释放中国和世界经济潜力的关键。
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短板在于创新不足,世界经济复苏迟缓的根子在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大规模转化为生产力。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转化为有力的行动。2016年11月底,华为公司推动的方案力压高通公司被接纳为5G通信的标准之一,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广为转载。
创新初显成效。中国已成为世界首个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百万的国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成为首个跻身全球25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2016年前11个月,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比同期整个工业增速均高出近5个百分点。
“中国正在以一种不同寻常的国家使命感来推动创新。”《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称,中国的举动意味着在对技术突破的全球探索中又出现了新的竞争者,这可能会让全球经济再次走上较高增长之路。
这是谋求共赢的中国力量——中国秉持新理念描绘新蓝图,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聚合剂”
对年逾六旬的重庆奉节县大溪乡平槽村村民黄志祥来说,2016年是难忘的:参加村里发展的反季节蔬菜种植,一年收入超过1.5万元,再加上俩儿子在外务工,全家摘了贫困户帽子。
像黄志祥一样,全国有1000多万人在2016年脱贫。全球减贫事业的进度表中,中国再度填上惊人的数字。
如何发展、由谁享受,是当下国内国际都面临的突出问题。今天的中国,更加重视发展成果惠及公众,注重与各国共赢合作,强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致力于自身脱贫、减排的同时,为世界发展贡献新理念。
这是温暖而坚定的承诺:到2020年全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累计减少7亿多贫困人口,成为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联合国报告显示,最近二十多年全球贫困人口的减少,中国贡献率超过了70%。
这是承载众望而又挑战重重的承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
中国承诺,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此前,中国“十二五”期间这一指标已累计下降20%,并成为世界净增森林面积最多的国家。
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看来,中国的发展成就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中国的引领、参与和创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将难以顺利实现。
——从蓝图到行动、从倡议到落实,“一带一路”双翼舞动,中国同沿线各国一道谱写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伟大篇章。
2016年12月25日,老挝北部琅勃拉邦,老挝总理通伦亲自挥铲破土,鸣锣九响,标志着中国老挝铁路全线开工。作为泛亚铁路网的组成部分,中老铁路承载着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的梦想。
世界看到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努力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三年多来,已有上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这一倡议。
实实在在的好处已经落地。自倡议提出至2016年7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达511亿美元,与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累计合同额279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创造了近7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正在做一个事业:不是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其他国家的痛苦之上,而是帮助其他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国共享繁荣。”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威廉·琼斯评论说。
——本着“天下一家”的情怀,中国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过程中,与各国共建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的同时,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缺陷更加显现: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没有得到很好地倾听,一家独大、赢者通吃时有发生。
中国以东方文明的智慧和东方大国的担当,积极参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合多次发出充满感召力的呼吁:
“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
“我们应该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人们深入交流,增进彼此理解,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
……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在全球治理变革的道路上,从雁栖湖畔的“北京共识”到钱塘江边的“杭州共识”,从创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到支持新兴国家提高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和表决权;从主张正确义利观,到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系列充满中国智慧的理念主张和公共产品,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分析,中国正在从全球物质产品的提供者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转变,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充满挑战与机遇的2017年已经到来。敞开开放发展的大门,顺应全球变革的趋势,与世界深度互动的中国,必将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携手开辟全球未来增长的新航程。
(记者 刘铮 白洁 于佳欣 刘羊旸 李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