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1 09:36 来源:新华社 点击:0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题: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新华社记者秦杰、霍小光、张晓松、吴晶
历史长河,奔流向前。
95载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引领积贫积弱的国家摆脱苦难、迈向辉煌,团结起亿万华夏儿女力挽狂澜、击楫奋进。
95载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这个政党同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紧紧融为一体。
人间正道,砥柱中流。
勇于担当:与生俱来的优秀品格。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的牺牲与奉献,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斩钉截铁的宣示,向世人再次展现了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气概。
沧海横流,方显勇毅。在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个重要关口,中国共产党总是挺身而出、肩负天下兴亡。
“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穿越一个世纪,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呐喊,仍然掷地有声。
那时的中国,列强蚕食、山河破碎;亿万同胞,饱受凌辱、任人宰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报国无门;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无果而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次次轰轰烈烈的维新求变,祛除不了“东亚病夫”颓废衰败的病根,终结不了内忧外患的梦魇,未能改变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命运。
“诸路皆走不通了”——1921年的新年,面对风雨如晦的神州大地,青年毛泽东曾发出这样的慨叹。
俄国十月革命的火种,点亮了在黑暗中寻路的希望。
1921年7月,13名来自各地党组织的革命者在上海法租界秘密集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却把中国人民对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美好追求担在了肩上。
95年过去,中国共产党给了世人太多“意料之外”。
“六个月内击溃共军主力。”1945年底,国民党曾这样妄言。
“共产党军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经济上0分。”新中国成立伊始,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能让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来个180度大转弯,就如同让航空母舰在硬币上转圈。”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际舆论这样评价。
95年过去,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世界提供着“另外一种可能”。
从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西方封锁,从来势汹汹的苏东剧变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领导国家从落后走向进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走向辉煌。
从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农业社会,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制造国和贸易国;从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超过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到用30多年时间让7亿多人快速摆脱贫困……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引领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迷茫走向自强。
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到“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中国正在风云际会的国际格局中,积极贡献着和谐共存的东方智慧。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未来中国将是一支和平的力量。
“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不可逆转地开启了当代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