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30 10:28 来源: 新华社 点击:0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潘强、强勇)五一将至,商家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三天假期里大赚一把。然而,各地连续发生的“天价事件”余温尚在,提醒相关监管部门,群众过节放假,监管职能不能休息,谨防“天价回马枪”祸害消费者。
节假日旅游高峰,各种餐饮价格往往打着滚上涨,价格欺诈、“明码标天价”现象也不少见。从青岛“天价虾”,到哈尔滨和桂林的“天价鱼”,表明看是鱼鱼虾虾的“接力赛”,背后暴露出监管不力惯出的宰客伎俩已明火执仗,不仅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还损毁地方旅游形象、制约旅游业健康发展。
梳理近期几起“天价事件”,都是游客或媒体曝光后,才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消费者第一时间的投诉往往石沉大海。这暴露出市场监管的漏洞,说明一些地方监管部门不作为、慢作为。
桂林、哈尔滨等“天价事件”发生后,各地相关部门已经对当地餐馆菜单进行了普查。但仅仅一两次“普查”恐怕难以真正杜绝“天价回马枪”。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有的餐馆老板阳奉阴违逃避检查;有的直接获得执法人员的暗中“支持”,执法人员收受好处后在执法前“泄密”,商家装模作样轻松应对。这些潜规则在一些旅游城市大行其道,使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大打折扣。如果监管硬不起来,“天价”事件就一定会卷土重来。
警惕假日“天价回马枪”,一方面,游客应积极维权,不能惯坏商家;另一方面,执法部门要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在假日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惩价格欺诈行为;地方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大对市场监管部门腐败的查处力度,助力地方营造放心消费的文明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