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证券时报:三季度资金再配置优质A股吸引力增大

2015-07-07 10:13 来源:证券时报 点击:0

    杠杆资金的“负反馈”似乎并未结束,多重利好出台后,昨日沪指虽有一定升幅,但截至收盘两市仍有近2000只个股下跌。在股市维稳基调下,三季度的市场关注点将转向何处?

  毫无疑问,资金仍是市场当前及未来的头等大事。无论是从近期证监会的“新股审核继续、发行上市暂缓”,还是央行以多种形式给予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流动性支持等来看,落脚点都在于减少对二级市场的资金冲击,从稳定市场角度为市场注入新的“活水”。

  这些举措的最终效果如何,我们还需拭目以待。不过,在此风云变幻之际,投资者更应看到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伴随着近半个月股市下跌而来的场外配资及两融收益权的供需收缩,以及新股发行暂缓实施所带来的“无风险资产”供给的突然消失,都可能引发部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收缩和资金配置行为转向。中金公司甚至预计,继2014年房地产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趋严带来的第一波“资金再配置”之后,当前有望迎来上述转变的第二波冲击。

  这实际上涉及到对市场风险偏好以及投资长短周期的认知问题。一般而言,我们若将投资风险与收益按照由高至低的顺序排列,股票等权益类品种总是高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别,而排在此之前的还有投资于新兴产业企业的股权风险投资,以及在此之后的银行理财或者具备国家信用背书或存款保险制度保障的银行储蓄等。

  毋庸置疑,金融机构的资金再配置并非上面叙述的那样简单。即便是风险与收益更高的股权投资,只要撇开短期市场波动风险不论,从10年乃至20年的长周期来加以考察,股权托管交易及新三板市场中仍有无数的优质资源可以挖掘;同样,即便是在债券市场中,风险逊于股票但收益却高于国债的信用类公司债、企业债等,也有望成为所谓第二波资金再配置过程中的受益者。

  再退一步来说,股票市场中的不同板块之间,同样存在风险溢价高低与投资周期的长短问题。据交易所公布的数据及证券时报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末,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已降至20.92倍,虽仍无法与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9倍左右的市盈率以及20.59万美元一股的价格相提并论,但A股市场中那些基本面良好、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吸引力无疑正在日益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