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数据折射“12字”调控方针初见成效
2014-03-14 19:28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说,今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正朝着宏观调控方向的预期发展。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近年少有的严峻形势。国内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加深。在这种背景下,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说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十二字宏观调控方针,初步见到了成效。
经济总量指标偏快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14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创下了2006年二季度以来GDP增长率单季最低水平。
除GDP增速放缓外,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也回落1.9个百分点;3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余额、流通中现金增速则同比分别回落1.6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
一季度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运行质量仍比较高。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8.8个百分点。虽然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比上年同期回落27.3个百分点,但如果扣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电力燃料生产工业的影响,其他行业实现利润增长37.5%,同比加快6.1个百分点。
李晓超说,一季度经济总量指标偏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经济增速出现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这表明去年以来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及时、有效的。
控制价格是有基础的
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8%,比上年同期升高5.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升高3.2个百分点。
去年8月份以来,CPI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今年以来涨幅又有所升高。但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CPI同比上涨8.3%,而环比下降0.7%,这是去年12月以来CPI首次出现环比下降。
李晓超认为,价格变化具有黏性,价格上升很缓慢,下降有时候也很缓慢,这是价格的特点。目前来看,控制价格还是有基础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在市场调节和国家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当前物价持续上涨的势头可能已接近尾声。
经济结构调整有新进展
据李晓超介绍,一季度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新进展。6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高技术工业行业增长值增速则加快0.4个百分点;同时,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下降,钢材出口量由上年同期增长118.4%转为下降19.3%,钢坯及粗段钢由上年同期增长98.1%转为下降95%,焦炭及半焦炭由上年同期增长19.8%转为下降19.6%。
同时,与上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5.7个百分点,而出口增速回落6.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贸易不平衡的状况有所改善
外贸顺差过大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也是政府今年宏观调控目标之一。
李晓超说,一季度贸易不平衡的状况有所改善。贸易顺差同比减少49亿美元,下降10.6%。对美国、欧盟的出口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5个百分点和10.3个百分点;同时,扩大了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对韩国、东盟、俄罗斯、巴西的出口增速分别加快4.4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和30.7个百分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比上年末增加1539亿美元。有专家指出,除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所贡献的外,新增外汇储备中有大量属于热钱流入。因此,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稳定的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和防范。 (新华社北京电)
(责任编辑 扎巴旺青)